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透射比和吸光度当一束平行光通过均匀的溶液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器皿反射。

设入射光强度为I0吸收光强度为Ia 透射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则在进行吸收光谱分析中被测溶液和参比溶液是分别放在同样材料及厚度的两个吸收池中让强度同为I0的单色光分别通过两个吸收池用参比池调节仪器的零吸收点再测量被测量溶液的透射光强度所以反射光的影响可以从参比溶液中消除则上式可简写为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称为透射比亦称透射率用T表示则有: 溶液的T越大表明它对光的吸收越弱反之T 越小表明它对光的吸收越强。

为了更明确地表明溶液的吸光强弱与表达物理量的相应关系常用吸光度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其定义为: 则A值越大表明物质对光吸收越强。

T及A都是表示物质对光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透射比常以百分率表示称为百分透射比T吸光度A为一个无因次的量两者可通过上式互相换算。

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

朗伯和比耳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了这三者的定量关系。

朗伯的结论是当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照射一固定浓度的均匀溶液时A与l成正比其数学式为: A kl 此即称为朗伯定律k为比例系数而比耳的结论是当用适当波长的单色光照射一固定液层厚度的均匀溶液时A与C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此即称为比耳定律k称为比例系数合并上述k的数值取决于吸光物质的特性外其单位及数值还与C和l所采用的单位有关。

l通常采用cm为单位并用b表示。

所以k的单位取决C采用的单位。

当C采用重量单位g/L时吸收定律表达为: a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当C采用摩尔浓度mol/L时吸收定律表达为: ε称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有时在化合物的组成不明的情况下物质的摩尔质量不知道因而物质的量浓度无法确定就不能用摩尔吸光系数而是采用比吸光系数其意义是指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用1cm吸收池时的吸光度这时吸光度为 : c的质量百分浓度ε、a、三者的换算关系为 Mr为吸收物质的摩尔质量在吸收定律的几种表达式中在分析上是最常用的ε也是最常用的有时吸收光谱的纵坐标也用ε或lgε表示并以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表示物质的吸收强度。

ε是在特定波长及外界条件下吸光质点的一个特征常数数值上等于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它是物质吸光能力的量度可作为定性分析的参考和估计定量分析的灵敏度。

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如下根据量子理论光是由光子所组成其它能量为。

因此吸收光的过程就是光子被吸光质点如分子或离子的俘获使吸光质点能量增加而处于激发状态光子被俘获的几率取决于吸光质点的吸光截面积。

如图1所示图1 辐射吸收示意图如有一束强度为Io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通过一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溶液介质。

在吸收介质中光的强度为IxIx在光束通过介质的过程中因光能量不断被吸收而逐渐变小当光束通过一个很薄的介质层db后光强减弱了dIx 则厚度为db的吸收层对光的吸收率为量子理论表明光束强度可以看作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光子的总数于是可以看作是光束通过吸收介质是每个光子被吸光物质吸收的平均几率。

另一方面由于液层厚度db为无限小所以在这个小体积单元中所以吸光质点所占的吸收截面积之和dS与横截面积S之比也可看作为该截面上光子被吸收物质吸收的几率。

因此就有如果吸收介质中含有m种不同的吸光质点而且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设ai为第I种吸光质点对指定波长的吸收截面积dni为第I种吸光质点在db小体积单元之中的数目则代入上式则得到: 当光束通过液层厚度为b时对上式两边积分得到: 根据吸光度的定义截面积S是均匀介质的体积V与液层度b之比即SV/b代入上式得到式中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为第I种质点在均匀介质中的浓度Ci当V的单位为L时Ci为摩尔浓度。

将0.4343NAai合并为常数当Ci为摩尔浓度时该常数εi则得到上式表明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个均匀吸收介质时总吸光度等于吸收介质懈魑馕镏饰舛戎图次舛染哂屑雍托哉馐墙卸嘧分光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当吸收介质中只含有单一种吸收物质时上式简化为——朗伯比耳定律的常用表达式与测量仪器有关的因素图2 分析谱带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说朗伯比耳定律上适用于单色光即单一波长的光但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从光源发出的连续光经单色器分光为了满足实际测量中需要有足够光强的要求入射光狭缝必须有一定的宽度。

因此由出射光狭缝投射到被测溶液的光束并不是理论要求的严格单色光而是由一小段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由分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带状光谱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在峰值位置吸收能力最强ε最大用表示其他波长处ε都变小因此当吸光物质吸收复合光时表现吸光度要比理论吸光度偏低因此导致比耳定律的负偏离。

在所使用的波长范围内吸光物质的吸光系数变化越大这种偏离就越显著。

例如按图2的吸收光谱选择宽度作为入射光时吸光系数变化较小测量造成的偏离就比较小若选择谱带?的波长宽度作为入射光时吸光系数的变化很大测量造成的偏离也就很大。

所以通常选择吸光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即吸收带峰所对应的波长作为分析的测量波长这样不仅保证有较高的测量灵敏度而且此处的吸收曲线往往较为平坦吸光系数变化比较小比耳定律的偏离也比较小。

对于比较尖锐的吸收带在满足一定的灵敏度要求下尽量避免用吸收峰的波长作为测量波长。

投射被测溶液的光束单色性即波长范围越差引起的比耳偏离也越大所以在保证足够的光强前提下采用窄的入射光狭缝以减小谱带宽度降低比耳定律的偏离。

与样品溶液有关的因素 ? 当吸收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较高时由于吸收质点之间的平均距离缩小邻近质点彼此的电荷分布会产生相互影响以致于改变它们对特定辐射的吸收能力即改变了吸光系数导致比耳定律的偏离。

通常只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小于0.01 mol/L 的稀溶液中吸收定律才成立。

? 推导吸收定律时吸光度的加和性隐含着测定溶液中各组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假设。

但实际上随着浓度的增大各组分之间甚至同组分的吸光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可以发生缔合、离解、光化学反应、互变异构及配合物配位数的变化等等会使被测组分的吸收曲线发生明显的变化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及光谱精细结构都会有所不同从而破坏了原来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导致比耳定律的偏离。

? 溶剂及介质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十分重要。

溶剂及介质条件如pH值经常会影响被测物理的性质和组成影响生色团的吸收波长和吸收强度也会导致吸收定律的偏离。

? 当测定溶液有胶体、乳状液或悬浮物质存在时入射光通过溶液时有一不忿光会因散射而损失造成“假吸收”使吸光度偏大导致比耳定律得正偏离。

质点的散射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在紫外光区测量时散射光的影响更大。

? 此外吸收定律的偏离还与溶液的折射率有关摩尔吸光系数ε是真实摩尔吸光系数和溶液折射率的函数当稀溶液时n基本不变ε也基本不变而当浓度高时n变大ε变小导致比耳定律的偏离。

主要组成部件各种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其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如图3 。

图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示意图 1. 光源辐射源 ? 对光源的要求在仪器操作所需的光谱区域内能够发射连续辐射应有足够的辐射强度及良好的稳定性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变化应尽可能小光源的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

? 光源的种类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

前者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卤钨灯等后者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等。

? 钨灯和碘钨灯可使用的波长范围为340-2500nm。

这类光源的辐射能量与施加的外加电压有关在可见光区辐射的能量与工作电压的4次方成正比光电流也与灯丝电压的n次方n1成正比。

因此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灯丝电压必要时须配备稳压装置以保证光源的稳定。

? 氢灯和氘灯可使用的波长范围为160-375nm由于受石英窗吸收的限制通常紫外光区波长的有效范围一般为200-375nm。

灯内氢气压力为102Pa时用稳压电源供电放电十分稳定光强度且恒定。

氘灯的灯管内充有氢同位素氘其光谱分布与氢灯类似但光强度比同功率的氢灯大3-5倍是紫外光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源。

2. 单色器 ? 单色器的作用单色器是能从光源的复合光中分出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其主要功能应该是能够产生光谱纯度高、色散率高且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任意可调。

单色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入射光的单色性从而也影响到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及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等。

? 单色器的组成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入射光变成平行光、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缝等几个部分组成。

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起分光作用。

其他光学元件中狭缝在决定单色器性能上起着重要作用狭缝宽度过大时谱带宽度太大入射光单色性差狭缝宽度过小时又会减弱光强。

? 色散元件的类型能起分光作用的色散元件主要是棱镜和光栅。

? 棱镜有玻璃和石英两种材料。

它们的色散原理是依据不同波长的光通过棱镜时有不同的折射率而将不同波长分开。

由于玻璃会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棱镜只适用于350-3200nm的可见和近红外光区波长范围。

石英棱镜适用的波长范围较宽为185-4000nm即可用于紫外、可见、红外三个光谱区域。

?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作用制成的。

它可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区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域中具有良好的、几乎均匀一致的色散率且具有适用波长范围宽、分辨本领高、成本低、便于保存和易于制作等优点所以是目前用的最多的色散元件。

其缺点是各级光谱会重叠而产生干扰。

3 .吸收池吸收池用于盛放分析的试样溶液让入射光束通过。

吸收池一般有玻璃和石英两个材料做成玻璃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石英池可用于可见光区及紫外光区。

吸收池的大小规格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最常用的是1厘米的吸收池。

为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严格垂直于光束方向。

在离精度分析测定中尤其是紫外光区尤其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使它们的性能基本一致因为吸收池材料本身及光学面的光学特性、以及吸收池光程长度的精确性等对吸光度的测量结果都有直接影响。

4. 光敏检测器 ? 检测器的作用检测器是一种光电转换元件是检测单色光通过溶液被吸收后透射光的强度并把这种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

? 对检测器的要求检测器应在测量的光谱范围内具有高的灵敏度对辐射能量的影响快、线性关系好、线性范围宽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响应性能相同且可靠有好的稳定性和低的噪音水平等。

? 检测器的种类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 光电池主要是硒电池其灵敏度光区为310-800nm其中以500-600nm最为灵敏其特点是不必经放大就能产生可直接推动微安表或检流计的光电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