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必备考点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必备考点一)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秘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必备考点一)
考点1 教育的概念
(1)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出现了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了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3)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教育是生活的预备” 。

(4)裴斯泰洛奇: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5)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教育是为了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文化,而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包括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
广义教育: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2教育的本质属性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传递社会经验的实践活动。

(人类靠教育传递经验,而动物靠信息遗传。

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等社会属性)
(2)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教育的本质区别)(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和社会个体化(把社会的观念、制度贯彻到个体身上)的实践活动。

考点3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学活动主体,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媒介的依据,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中所依靠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统称为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1 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即必要性。

社会发展需要传递人类的社会经验,个人也需要学习社会经验去适应社会以及获得自身发展。

2 是人类身心特性决定的,即可能性。

人具有可塑性,身心具有发展的潜力。

名言:
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

柏拉图:若他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温顺最神圣的生物;若他没有受教育,或者是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

考点4教育的功能分类
(1)按功能作用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功能作用方向,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1 页共1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