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期末考试试卷年(班)级科目财政学1、伴随着市场化的整体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我国财政的发展方向是()A.市场化 B.公共化C.部门化 D.现代化2、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需要是()A、基础教育B、大学教育C、生态环境保护D、司法管制3、以下哪项属于转移性支出()A、基本建设B、文教科卫C、行政管理D、税收支出4、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不包括()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C、政府补助D、政府直接生产5、下列选项中用来描述财政支出增长规律的是()A、拉姆斯法则B、瓦格纳定律C、拉弗曲线D、菲利普斯曲线6、经济发展阶段论是谁提出的。
()A、阿道夫·瓦格纳B、马斯格雷夫C、皮科克和威斯曼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7、以下哪项财政支出不是按经济分类的。
()A、社会保障支出B、经常性支出C、资本性支出D、贷款8、下列关于价格变动与财政收入相互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使名义财政收入增加,实际财政收入也增加B、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减少C、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增加D、价格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不变9、关于收费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10、国债最基本的功能是()A、弥补财政赤字B、筹集建设资金C、弥补政府日常性支出 D、调节经济11、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开始实行的年份是()A.1978年 B.1988年 C.1994年 D.2002年1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公债采取溢价发行方式()A.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B.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C.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D.以上都正确13、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这属于()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D.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14、反映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的指标是()A.公债依存度B.公债负担率C.公债偿债率D.居民应债率15、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分别为()A. 1.25, -0.25B.5, -4C. 1.25, -4D.5, -1二、多项选择题(10×2分,共20分)1、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3、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市场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第1页共4页4、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A.提高效益的目的不同B.计算的所费和所得的范围不同C.选优标准不同D.评价方法不同5、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6、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7、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确定预算主体与级次B、预算收支的划分C、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D、集权和分权8、下列财政政策手段中,能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有()A、公共投资B、政府收费C、失业救济金D、累进的所得税9、编制国家预算的一般原则有()A、公开性B、完整性C、可靠性D、统一性E、年度性10、具有扩张效应的财政措施有()A、增加财政支出B、减少税收C、增加税收的同时增加等量的财政转移支出D、增加税收的同时增加等量的财政购买支出三、判断题(10×1分,共10分)1、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2、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的产品既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也可以由私人部门生产。
()3、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
()4、我国改革开放后预算内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经历了一个逐年下降而又逐年回升的历程。
()5、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生产性的范围。
()6、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7、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8、按照我国《预算法》,各级政府负责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9、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的一项主要制度,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与分权问题。
()10、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即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四、名词解释(4×5分,共20分)1、外部效应2、购买支出3、国家预算4、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五、简答题(4×6分,共24分)1、实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2、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3、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4、简述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思路。
六、论述题(共11分)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理由,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
第2页共4页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1、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2、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3、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4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转移(包括下拨和上缴)。
五、简答题(4×6分,共24分)1、(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1)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
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3、(1)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一方面,从农产品供应来看,它受气候条件及其他诸种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很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为了稳定农业,并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必须广泛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
农业发展与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是财政的基础。
只要农村和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
(3)农业自身的积累能力差。
如果政府不进行足够的投入,农业部门要获得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4、(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六、论述题(共11分)要点:(1)理由第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第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第三,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6、(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
第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所谓“双松”政策。
第二,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所谓“双紧”政策。
第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第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