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词赋
但《史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而《汉 书》常常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
班固称《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
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 书· 司马迁传》)。 《史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司马迁的 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相当明显。
如《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在巨鹿之
战时,破釜沉舟,气吞山河;在垓下之 战时,四面楚歌,凄怆悲壮。 再如《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等。 《汉书》则更注重冷静、客观的叙述, 如《苏武传》等。
章帝时,班固与诸儒讲论五经同异于白
虎观,撰成《白虎通德论》。 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汉书》已 经基本完成。
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
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 永元四年(92),窦宪自杀,班固被捕, 死于狱中,终年61岁。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艺术;班固为尊者讳,常常删去讽刺语 言和细节描写。
如班固将《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
宴”一节,移入《汉书·高帝纪》,但 删去了其中几处显现人物风采的对话。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班固的这些改动,
不仅降低了原作的思想性,而且使人物 的风神举止大为减色。
4、语言表达
《史记》语言感情浓烈,气势奔放,简
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汉赋四大家:
在汉赋发展过程中,司马相如、扬雄、
班固、张衡的创作及成就,充分体现了 汉代体物大赋的基本特色和成就,习惯 上称之为“汉赋四大家”。
二、《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
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蔡泽) 之慷慨,从唐生(唐举)以决疑。谅 (实在是)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晚年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无
补于规谏,又“非法度所存”。 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 淫”的看法。
看到了诗赋“丽”的特点,但反对“极
丽靡之辞,闳侈巨衍”,要求辞赋合于 讽谕的正道,即所谓“则”。
第二节
《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一、班固《汉书》 班固(32 - 92),字孟坚,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人。
练畅达,生动形象,更具文学性。 《汉书》简洁整饬,典雅规范,准确严 密,韵味深长,是史家典范。
《史记》文笔豪放自然,大方活泼,信
笔写来,绘形绘色,非常生动。 《汉书》文笔规整朴质,节约简雅,讲 究形式,工致而少变化,所以写人稍欠 生动,写事有点古板。
二、班固的辞赋
班固又是东汉前期著名的辞赋家,代表
班固之父班彪
《史记》止于汉武帝时,后事缺而无录。
褚少孙、刘向、刘歆、扬雄等都曾缀集 时事,或补或续之。 班彪认为这些续作“多鄙俗”,不足以 踵继司马迁之书。
班彪于是采集西汉遗事,又旁贯异闻,
作《后传》数十篇。 此书是续《史记》之作,但“不为世家, 唯纪、传而已”。 受父亲的熏陶,班固“年 Nhomakorabea岁,能属文
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
陵家,为世大戮(耻辱),陵尚复何顾 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 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
万里兮度沙幕(漠),为君将兮奋(奋
击)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 名已隤(颓)。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 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
召会(召集)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文平铺直叙。
“《史记》以风神胜,而《汉书》以矩
矱(yuē尺度)胜。惟其以风神胜,故 其遒逸疏宕如餐霞,如啮雪,……令人
读之,解颐不已;惟其以矩矱胜,故其
规划布置,如绳引,如斧剸(tuán割、 截),……令人读之,鲜不擢筋而洞髓 者。”(茅坤《茅鹿门集》卷一《刻汉 书评林序》)
“子长叙事喜驰骋,故其词芜蔓者多。
王符《潜夫论》;
仲长统《昌言》;
崔寔《政论》。
第四节
张衡和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
张衡(78-139)
字平子,南阳人。
东汉中期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一、《二京赋》
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班固《两都
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 上、下篇。
“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取口供),武谓惠
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
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同“毡”)毛并咽 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 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公羊),羝乳乃
二百二十九年的断代历史。
《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
“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 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李广苏建传》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
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 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 杀,胜、惠共止之。……
《答宾戏》仿东方朔《答客难》、扬雄
《解嘲》,表现作者“笃志于儒学,以 著述为业”的志趣。 《幽通赋》则模仿《楚辞》,也是述志 之作。
班固在《两都赋序》、《汉书》一些传
赞和《艺文志·诗赋略》中表达了自己 对辞赋的看法。他认为辞赋源于古诗, 要求辞赋应有《诗》的讽谏作用。
三、赵晔《吴越春秋》
谓繁于孟坚可也,然而胜孟坚者,以其 驰骋也。孟坚叙事尚剪裁,故其词芜蔓 者寡,谓简于子长可也,然而逊于子长 者,以其剪裁也。”(胡应麟《少室山 房笔丛》)
刘熙载称:“文如云龙雾豹,出没隐
现,变化无方,此庄、骚、太史所 同。” (《艺概· 文概》) 范晔称:“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 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后 汉书· 班固传》)
2、叙事方法
《史记》善于叙事,笔法千变万化,不
拘一格。笔墨酣畅,挥洒自如,简洁处 简洁,豪放处豪放。
如《伯夷列传》纵横变化;《屈原贾生
列传》婉雅凄怆;《滑稽列传》调笑嬉 戏等,皆因文而异,变幻出之。 《汉书》的叙述较为平实,其生动性、 文学性远不及《史记》。
《史记》行文变化入神,而《汉书》行
(“物”通 “歾mò”,物故:死亡。),
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 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一是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来塑造人物。
两次自戕、幽禁断食、北海牧羊、李陵
劝降等。
二是对比和反衬手法。
张胜贪生与苏武取义、卫律卖国与苏武
效命、李陵强调一己恩怨与苏武注重国 家利益。
赵晔的《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
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雏形。
四、袁康《越绝书》
《越绝书》各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
而是独立成篇,显得比较松散。除讲述 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等方 面的专章,给人以驳杂之感。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
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 手,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通
“弆jǔ”,收藏)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
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
年,单于弟於靬(wūqián)王弋射海
上。武能(结)网纺缴(zhuó系在箭上 的生丝绳),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 王病,赐武马畜、服匿(如甖yīng,小
三是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
李陵的劝降推心置腹,苏武的回答诚恳
委婉。
《汉书》:
班固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记事起于汉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 年,共记载了229年的历史。全书分为 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四个部分, 共100篇。
班马:
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
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ōutuō
边地)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
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
哭,欧血,旦夕临(哭),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
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 陈道(陈述事情的整个经过)。教使者谓
第三章
西汉后期及东汉 的散文和辞赋
第一节
西汉后期的散文和辞赋
一、桓宽《盐铁论》 《盐铁论》是西汉后期政论文的代表作
品,它从现实问题出发,针砭时弊,颇 中要害,并保持了前期政论文浑朴质实 的特点。
二、王褒《洞箫赋》
直接启迪了东汉以乐器、音乐为题材的
作品的产生,并以穷变于声貌的成就影 响了后世赏心悦目作品的发展。
诵诗赋” 。 后来又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 流百家之言。
建武三十年(54年),其父班彪卒,自太
学返回乡里为父亲服丧。 居忧时,在班彪《后传》基础上开始编 写《汉书》。
永平五年(62年)有人告班固“私改作
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抓,书 籍也被查抄。 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学, 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 管和校定图书。
三、刘向《新序》、《说苑》
引用大量先秦经传子史中以及流行于民
间的故事、传说和寓言,基本上是旧文, 有些经过了加工剪裁。
四、扬雄(前53
- 18)
“四大赋”:
《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河东赋》。
《太玄》(仿《周易》而作)
《法言》(仿《论语》而作)。
《解嘲》(受东方朔《答客难》影响)
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 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