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40
:
三、货币政策工具
:
中央银行为谋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对 货币供给量、利率所使用的调控手段。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特点在于调控总信用量,并不局限于特定部门 。
41
1.再贴现政策 概念:中央银行制定调整再贴 现利率以左右市场利率及市场货 币供求金融政策。
42
三种效果的作用机制图示:
(1)借款成本效果
2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 根据中央与地方权利划分的不同,分为: 一元中央银行制(如英国、日本、法国、中国 等) 二元中央银行制(如美国、德国等)
3
2、复合中央银行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如欧洲中央银行等) 4、准中央银行制(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等)
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作所最终要想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8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 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36
(三)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
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 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 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选择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3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既能为中央银行的货 币政策工具所左右,又能与货币政策目标紧密 相关,能够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
22
由于长期对外汇短缺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 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强制结汇措施 使得中央银行投放大量人民币、购买并屯积大 量外汇。中国目前(2009.4)外汇储备近两万 亿美元,单从这个外汇储备来说,两万亿美元, 换成人民币就是13万亿基础货币被投放,再加 上货币乘数作用,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外汇占款 造成货币投放量过大,从而有可能造成经济过 热、导致通货膨胀。
34
(二)操作指标 操作指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
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变量, 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二是灵 敏性。
35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操作 指标;操作指标的变动引起中介指标的变化; 通过中介指标的变化实现中央银行的最终政策 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及时进行 监测和预警,以便观测政策操作是否使操作指 标和中介指标进入目标区,并可及时调整政策 工具的操作。
25
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 工具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26
:
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
1.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非微观经济政策 2. 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经济政策 : 3.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整社会
总供给的政策
27Leabharlann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最终目标的内涵:即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
一、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1.业务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制定实施货
币政策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业务对象: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
5
3.资产流动性: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 旨在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 对稳定。 4.机构设立: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6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含义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首脑,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监管 一国金融时具有相对自主性。
7工

6增
5
长 率
4
0
3
1 234567
-1
失业率
2
-2
1
-3
0
31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
政策 工具
操作指标
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
32
(一)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的意义
意义在于: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 程度,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货币政 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因为,最终目标的统计资 料需较长时间汇集整理,而中央银行需要经常 汇集有关经济指标,作为确定政策实施过程和 效果的指标。中介指标就是这些指标在一定时 间内所应达到的数值。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
再贴 现率
商业银行 借款成本
商业银行向中央 银行的票据贴现
商业银行对企业 和个人的贷款
货币 供应量
社会 紧缩 经济 扩张
43
(2)宣示效果
中央银行 再贴现率
预示着 货币供应量
意味着 市场利率
企业和个人 调整信用量
投资和消费 需求
社会 紧缩 经济 扩张
44
(3)结构调节效果
限制贴现票据种类
中央银行
3.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铸造或销 毁票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 面额比例,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
11
(二)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 融的专门机构。
代理国库
政府 银行
对政府融通资金
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一国经济政 策的制订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23
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 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长 期以来是基础货币的主要形成渠道。
2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一
国中央银行为实现即定的经济目标,运 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 取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9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 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际收 支赤字。
30
ΔP/P 7
ΔW/W
菲利普斯曲线 10
6
9
5
(
通物 货价
4
膨上 3
胀涨 率率
2
)1
8
要包括: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2.结清交换差额 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贴现及放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其他资产 合计
负债
流通中通货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合计
20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计算,外汇储备占 我国央行总资产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逐 步上升,2002年这一比例在40%左右,而 2008年该比例已经达到约60%。
33
策工具无法直接作用于中介指标时,操作指标 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操作指标作为每日每周的 短期指标,是中央银行日常货币政策的调控对 象,能够将政策工具与中介指标联系起来。由 此可见,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中介指标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它在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以及预期最终目标的实 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1
防卫型(防御型)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为了 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对银行体系准备 金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维系既定的货币政策而 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防御型公开市场操作通常是通过回购协议和逆回购 协议两种方式进行的。正回购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 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 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 购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 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 回购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 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12
(三)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项业务,充作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13
(四)管理金融的银行 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进行 调控监管。
1.根据国情合 理制定实施货币 政策,在稳定货 币的前提下谋求 经济增长;
社会 扩张 经济 紧缩
49
(2)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影响
买进
中央 银行
在公开市场上
有价 证券
卖出
商业银行的 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给量
50
公开市场操作的类型:进攻型和防卫型 进攻型(主动型)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
央银行为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 币水平,而主动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当央行货币政策方向或力度发生转变时,央 行通常是采取主动型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其转 变。在此目标下,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通常是 连续性、同向性地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增加 或减少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量和货币供给量, 达到实现货币扩张或紧缩的政策目标。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管理金融的银行
10
(一)发行银行
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一国惟一的货币
发行机构。
发行 银行
1. 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适时适度 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基 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良好 的金融环境。
2. 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 供给量。
47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 币供给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 开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主要是政 府债券)的行为。
48
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经济金融:
(1)对利率的影响
购进
中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