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工序作业指导书1 工件表面检查和预处理1.1 工件表面水迹、灰尘等应先清洗擦干或烘干。
1.2 工件表面油污应先除油、再打磨平整。
1.3 工件表面焊渣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突起等应先消除。
2 刮腻子2.1 双组分腻子要严格按照说明配比,并搅拌均匀,用多少配多少,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2.2 对工件存在局部凹坑、缝隙、碰伤及划伤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时。
可填刮1—3道腻子。
刮腻子一次厚度不能超过0.5mm,必须等底层实干后才能刮下一道腻子。
2.3 腻子层的厚度以将工件的低、凹部位填平为准,宜涂刮的薄而均匀,如果过厚会造成干燥时间过长、上层涂料起泡和底层剥落等。
腻子的厚度应控制在0.5—1.0 mm范围内,三道腻子也不能超过1.5mm。
2.4 焊缝上不得填刮腻子。
刮腻子时要注意手指力道要分布均匀,防止刮得不平。
3 打磨3.1 按照涂装技术要求规定选用打磨的砂纸和进行打磨,切不可乱用砂纸。
3.2 在腻子未干透之前不准打磨。
3.3 如遇到腻子层疏松脱落,应彻底清除脱落层再进行局部刮灰。
3.4 打磨时不得将漆膜层磨穿,打磨完必须将表面灰尘吹刷干净。
3.5 打磨后的腻子应平整、光滑、细腻、线角分明。
腻子与零件表面连续处不得有明显痕迹,不应有不平及磨穿见到金属底材的现象。
工件边角处多余的腻子应予刮除。
4 砂纸4.1 砂纸型号一般为80目、120目、240目、320目、400目、800目等。
4.2 砂纸使用1)320目型号的砂纸:打磨工具箱盖、装饰板、工具箱。
2)液压油箱一般用120目型号的砂纸打磨。
3)燃油箱在没刮腻子前,一般用80目型号的砂纸打磨;刮完腻子等腻子干后,一般先用120目的砂纸过一遍,再用240目的砂纸过一遍。
4)打磨Z60/70大盖:一般用240目型号的砂纸打磨。
调漆工序作业指导书1 环境要求1.1 调漆应在清洁、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
1.2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35℃之间,相对湿度在50-85%之间。
1.3调漆用具必须保持清洁。
2 油漆配比(重量比)2.1 HK400黄色面漆HK400黄色面漆:HK400固化剂=4:1HK400稀释剂:HK400黄色面漆=30%~40%2.2PC50淡黄底漆PC50淡黄底漆:PC50固化剂=12:1T801(701)稀释剂:PC50淡黄底漆=20%~30%2.3HK400高级黑面漆HK400高级黑面漆:HK400固化剂=4:1,HK400稀释剂:HK400高级黑面漆=030%~40%2.4PC2000乌黑面漆PC2000乌黑面漆:PC2000固化剂=5:1T801(701)稀释剂:PC2000乌黑面漆=30%~40%2.5PC2000乌灰面漆乌灰面漆:PC2000固化剂=5:1T801(701)稀释剂比例:乌灰面漆=30%~40%2.6PC2000窗框黑面漆窗框黑面漆:PC2000固化剂=5:1T801(701)稀释剂:PC2000窗框黑面漆=30%~40%2.7HK400黑灰面漆HK400黑灰面漆:HK400固化剂=4:1HK400稀释剂:HK400黑灰面漆=30%~40%3 操作步骤3.1 进入调漆房时,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安全状况,包括灭火器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班长和生产主管。
3.2 按照生产任务安排,按照需要量领取油漆。
油漆的领取应按入库“先进先出”的原则,领取时需确认并记录油漆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批次、型号等。
3.3 调配油漆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调漆室严禁火种,工作完毕,各种涂料的溶剂桶要加盖封严,所有调漆工具使用后应清洁干净、摆放整齐、按原物原位置放置工具。
3.4 油漆开桶后应检查原装漆状态,不应有结皮、硬块、分层、沉底现象。
3.5 根据工艺要求,加入相应的固化剂、稀释剂达到工艺要求的施工黏度。
3.6 油漆调好后,调漆员必需测定油漆的黏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黏度是否在施工要求的范围。
3.7 每次调漆后,都要把黏度数值填写在《黏度检测表》上,并填写日期、时间、环境温度、湿度及调漆人。
3.8 调好的油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附录:油漆黏度的检测方法:1、测量前或测量后应用纱布蘸溶液将粘度杯擦拭干净至空气中干燥,不允许有残余液体粘附在杯中或流出管孔中,应使杯的内壁和流出孔保持洁净。
2、试验前首先调整洁净的粘度仪底座水平螺钉,使水泡居中。
当水泡居中时,仪器才处于水平状态。
3、然后将试液注入粘度杯同时用一手指堵住或将开关闭合流出空,注满后用玻璃平板在杯口刮平液面,将多余试液刮入粘度杯边缘凹槽内,放好承接杯。
4、将手指放开或开启开关,同时启动秒表,试液流出成直线条直到断开时停止秒表,读数即为该油漆的黏度,单位为秒。
5、二次试验,其误差不超过0.5S。
6、每次使用后应用第一条办法加以清洗。
喷漆工序作业指导书1 环境要求1.1喷漆施工应在清洁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
1.2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35℃之间,相对湿度在50-85%之间。
1.3喷漆前检查喷漆房设备(照明、抽风、送风、加热炉等)运行是否正常,喷漆房地板是否干净,喷漆房的各种杂物是否清除干净。
1.4检查空气压缩机是否正常,输气压力是否符合涂装要求。
1.5检查供气和供漆管道是否通畅。
1.6连接好喷枪,检查喷枪各部件是否正常。
2 技术要求2.1 喷涂方式以十字形喷涂,喷枪口径应垂直工件表面。
2.2 复杂工件喷涂时应由内到外,由上到下,先周边再平面。
2.3 喷枪应平行于工件移动,移动速度60—100cm/s,喷枪与工件距离一般为20—30cm。
2.4 喷涂重叠适当,一般为2/3—1/2,喷涂2—3遍。
3 操作步骤工件→上件→打磨→清洁表面→喷底漆→底漆流平→底漆烘干→自然冷却→检查(处理有缺陷的工件)→打磨→清洁表面→喷面漆→面漆流平→面漆烘干→自然冷却→下件→检查(处理有缺陷的工件)→合格品入库3.1 在喷底漆和面漆前,分别要对工件表面进行最后检查和打磨,并处理发现的缺陷,对工件表面粘附的灰尘、颗粒等杂物进行清除,确保零部件表面清洁、无染污、无明显缺陷。
3.2 对不需要喷涂(如油口、法兰、螺栓孔、标尺孔等)的部位用专用的屏蔽材料如防护盖、螺栓、胶塞、不干胶纸等材料或专用材料按要求进行屏蔽保护,防止漆雾污染、损坏零部件表面。
屏蔽部位要求严密,不得有漏屏蔽现象;屏蔽用材料应紧贴产品表面,不得有破损、松动现象。
3.3 在喷涂前,要预先开启喷漆房的相关设备并检验是否运行正常,并要定期记录《喷漆环境状态表》(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压缩空气压力等)。
3.4 喷涂前,操作者要在指定的位置试一下喷枪,并把喷枪调节到适合的参数。
3.5 喷涂相关技术参数见第二部分的技术要求。
3.6 喷涂应满足喷涂三原则的要求,即喷涂距离、喷枪运动方式和喷雾图样搭接的控制要求。
以涂料损失量最小、不产生流挂为准。
3.7 每次喷涂完,要立即清洗喷枪,保证喷枪内部或管道内无油漆为准。
3.8 喷涂后的漆膜不得有气泡、裂纹、流挂、皱皮、溅落、剥落等现象。
相关涂膜性能要满足技术要求。
3.9 工件在下件后待检查员检查合格后各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整机修补工序作业指导书1 环境要求1.1 修补施工应在清洁、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
1.2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35℃之间,相对湿度在50-85%之间。
1.3 修补用具必须保持清洁,喷漆用压缩机应保持清洁干燥。
2 技术要求2.1 相关修补操作技术要求见部件涂装技术要求。
2.2 相关面漆修补技术要求见部件面漆技术要求。
3 操作步骤整机→寻找缺陷→清洗→打磨→修补→干燥→检查→标识粘贴→入库3.1整机漆膜修补前必须先检查各部漆膜有无磕碰划伤,各施工面平面度是否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特别是整机外露部位,确定无须补腻子后才可施工。
如有再出现须补腻子的部位,应先补腻子。
3.2 整机漆膜修补前用除油剂或专用清洗设备将打磨部位的油污、灰尘清洗干净,表面清洗完后应用干净棉布将表面擦净或用压缩空气将表面吹干。
清洗后的表面应洁净,无油污、锈蚀、灰尘或其他残留物。
3.3 整机漆膜修补前要对非涂装区域进行屏蔽防护。
3.4 对于缺陷的部位进行修补时,若缺陷部位很小时,可用毛笔等进行直接修补。
若缺陷部位过大,可通过打磨修补,用特定的喷枪进行喷涂,喷涂时应由内往外过渡喷涂。
3.5 油漆调配按照部件调配方法。
3.6 整机漆膜修补后需自然干燥或通过设备烘烤,烘烤温度不能超过60℃。
3.7 标识粘贴前确认漆膜完全干燥,表面应洁净、无水分。
标识要贴在设计要求的指定位置,要求粘贴牢固,端正、完整,不允许歪斜、破损、气泡、鼓包、起皱等不良现象。
喷漆施工技术参数1 Pc50底漆施工技术参数2 HK400面漆施工技术参数漆膜技术指标及检测标准1 Pc50底漆漆膜技术指标及检测标准2 Pc50面漆漆膜技术指标及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