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8月考试一、单选题1. 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指【】A. 经济建设B. 人民作家作主C. 党的领导D. 依法治国2.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是指【】A.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B.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C.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D.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经历的基本阶段为【】A. 二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下列不属于社会结构中垂直方向的等级参数的是【】A. 收入B. 财富C. 职业D. 权力5. 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 坚持党的领导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C.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D.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6.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要【】A. 发动群众B. 关注民生C. 加强制度建设D. 借助道德力量7. 在社会结构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的是【】A. 阶层结构B. 城乡结构C. 收入分配结构D.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8.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关键要【】A. 发动群众B. 关注民生C. 加强制度建设D. 借助道德力量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A. 舆论引导B. 科技支撑C. 道德力量D. 统筹兼顾10. 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的是【】A. 政策B. 道德C. 科技D. 法制二、多选题1. 社会结构中水平方向的类别参数主要包括【】A. 性别B. 宗教C. 种族D. 职业E. 教育2. 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 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B. 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C. 化解社会矛盾冲突D.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 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环境3.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A. 健全法治体系B. 完善政策体系C. 借助道德力量D. 发挥政治优势E. 依靠科技支撑4. 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的是【】A.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B.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C.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D.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E.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5.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A. 坚持党的领导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C.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把改善和发展民主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的保障D. 依靠全社会的力量E.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6. 在“转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A. 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B. 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C. 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D. 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E. 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集中的领域主要包括【】A. 扶贫B. 权利保护C. 基本教育D. 卫生E. 人道主义援助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A. 党委领导B. 政府负责C. 社会协同D. 公众参与E. 科技支撑9.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A.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B.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C. 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D. 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E. 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A.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B. 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C. 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D. 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E. 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三、判断题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的30年中,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基本细胞是“单位”。
【V】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社会体制改革正式提上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
【X 】3. 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利益分化较小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
【V】4.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
【V 】5.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V 】6.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才开始进行社会管理的探索和尝试。
【X 】7. 收入分配结构是决定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核心机制。
【X 】8. 改革开放以来,衡量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基尼系数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
【X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V 】10.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关键要加强制度建设。
【X 】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 A2. C3. B4. C5. A6. C7. A8. A9. D10. B二、多选题答案1. ABCD2. ABCDE3. ABCDE4. ABCDE5. ABCDE6. ABCDE7. ABCDE8. ABCD9. ABCDE10. ABCDE三、判断题答案1. √2. ×3.√4.√5.√6.×7.×8.×9.√ 10.×第二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一、单选题1.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关键是【】A. 党委领导B. 政府负责C. 社会协同D. 公众参与2. 我国逐步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时间是在【】A. 1958年B. 1964年C. 1976年D. 1978年3.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是【】A. 党委领导B. 政府负责C. 社会协同D. 公众参与二、多选题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A. 党委领导B. 政府负责C. 社会协同D. 公众参与E. 科技支撑2. 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A. 许多地方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理念比较陈旧B. 社会管理主体不够多元C. 社会管理方式不够理灵活D. 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E. 社会管理的硬管理不足3.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不够的主要表现是【】A. 缺乏有效的参与平台B. 公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C. 公民意识有待增强D. 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E.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4. 下列做法属于新形势下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着力点的是【】A. 继续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B. 制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标准C. 争取早日完全破除城乡分治格局D. 大力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E. 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5. 下列属于30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是【】A. 摒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B. 政府职能不断清晰C.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D. 新型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E. 从过去所管的“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完全退出6. 下列可以为民众反映诉求的是【】A. 人大代表B. 政协委员C. 新闻媒体D. 社会组织E. 信访部门三、判断题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社会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X 】2. 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
【V 】3. 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
【V 】4. 继续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管理格局的先导。
【X 】5. 政府职能回归成为当前主流趋势,“有限政府”的理念被普遍接受。
【V 】6. 矛盾调处是利益表达的前提和保障。
【X 】7. 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获得信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V 】8.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中,尊重、被尊重比个人的归属更为基本。
【X 】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 B2. A3. D二、多选题答案1. ABCD2. ABCD3. ABCDE4. ABCDE5. ABCD6. ABCDE三、判断题答案1.×2.√3.√4.×5.√6.×7.√8.×第三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1. 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是指【】A. 利益引导机制B. 利益约束机制C. 利益调处机制D. 利益补偿机制2. 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是指【】A.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B. 健全社会规范体系C.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D.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3. 建设和谐有序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指【】A.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B.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C.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D.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基点是指【】A. 科学把握工作主动权B. 着力创新工作思路C. 着力加强作风建设D. 着力建立反映民意表达与矛盾化解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二、多选题1. 矛盾调处过程中督办的原则主要包括【】A. 实事求是B. 注重时效C. 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D. 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E. 党政督办与业务部门督办相结合2. 矛盾调处过程中有效的督办方式主要包括【】A. 电话督办B. 书面督办C. 会议督办E. 联合督办3. 科学有效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主要包括【】A. 利益协调机制B. 诉求表达机制C. 矛盾调处机制D. 权益保障机制E. 舆论监督机制4. 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A. 就业权保障机制B. 健康权保障机制C. 受教育权保障机制D. 受救助权保障机制E. 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保障机制5.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需要我们做到【】A. 建立健全超前联动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B. 建立健全矛盾发生时的合力化解机制C. 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D. 建立健全矛盾调处中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E.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6. 下列属于“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是【】A. 健全社会规范体系B.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C.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D.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E. 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7. 下列属于当前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突出问题的是【】A. 征地拆迁B. 住房保障C. 食品药品安全D. 环境保护E. 安全生产8.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风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内容主要包括【】A. 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开拓专项治理的新途径B. 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本要求,不断强化行风建设的新举措C. 以民间评议为载体,不断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D. 以源头防治为着眼点,不断完善预防不正之风的新机制E.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不断取得纠风工作的新成效9. 利益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A. 多元化利益观念引导B. 利益获取行为的规范约束C. 与时俱进的利益调节D. 适度的利益补偿E. 一元化的利益格局10. 切实提高党和政府维护和发展群众权益的能力的主要做法包括【】A. 强化分析预测能力B. 强化制度约束功能C. 强化反腐倡廉能力D. 强化能力提升功能E. 强化权力寻租能力三、判断题1.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