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 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上调,这 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 的历史高位.而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并已连 续四次加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含义 类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 • • •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国务院)通过对财政收入 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以实 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
•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 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 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 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国 债)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 目标。
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用在与 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 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三农” 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 外,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 民生密切相关。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 的2/3左右。 2011年8月4日发布通知称,财政部、海关总 署和国税总局7月27日下发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 策,以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
货币政策
主要 工具 措施 联系
•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 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 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 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 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 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 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给存款 的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 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 商业银行会根据这个基准利率制定存 款利率的组合。提高基准利率意味着 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提高信 贷成本,缓和经济发展速度。反之亦 然。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体措施 (逆风向调节)
• 1、当经济过冷,增长滞缓,出现衰退,通 货紧缩时(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减 少税收。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银行 存贷款利率,征收利息税。
目的:
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 动经济增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给经济“升温”。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 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积极的)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中性的)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从紧的)
基 本 类 型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 财政政策①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②财政支出(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 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 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 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③国债 ④政府投资 (主要用于经济建设)
货币政策:①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②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汇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控制货币发行 最常用的是“三率”及利息税 等。
• 2、当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时(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 存贷款利率,免除利息税。
目的:
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 给经济“降温”。
3、当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总供给与总 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系
• 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 二者经常配合使用,以达到预期效果
事 例: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从 2008年底开始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 当年11月5日,包括四万亿巨大投资计划在 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出台。2008年我国 实际发行国债约8549亿元,其中储蓄国债约 1893亿元,记账式国债约6656亿元。2009年 政府加大了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 设施建设以及社会文化和民生事业方面的投 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