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传统师范专业重学术体系和知识传授的特点,努力寻找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的系统性,突出小学教育的专业性,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现代教学体系。

特别注重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实践——体验——感悟”中,以较少的课时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既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依托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需求,针对课程特点和课程实际,进行教材选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建设和评价体系设计,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课程模式。

1.打通现当代,尝试“1+1=1”的教学模式,打造“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成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打破传统的“二分法”,把百年的中国文学连成一个整体。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整体进行教学,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通现当代,尝试“1+1=1”的教学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统一本课程教学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史观,即中国现当代文学时间上的百年文学,空间上的大陆和港澳台文学;其次,“百年中国文学”的框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学发展的连续性。

同时,我们也试图构造“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即以原著文本为主体,一翼直击国内文学、教育理论最前沿,一翼努力贴合中小学教育一线,力图将前沿理论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打造出最适合学生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2.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工学结合,既保证课程学科特点,又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史和作品选中的名家名作很多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分析和鉴赏理论之后,到中小学见习和实习,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反向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参阅书目,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在学术充分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写作小论文和举行读书报告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