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摘要; 气候是政治命运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中,气候共经历了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
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格局、农业、军事、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因此探索中国古代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必须从气候入手
关键词:气候变迁中国古代人口分布与迁移
引言:气候的变迁尤其是寒冷和干旱的侵袭,对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寒冷期来临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移。
目前有不少人注意到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与人口迁移的关系的问题。
我也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中国气候”主要指新石器时期以来中国地区的变化过程。
包括气温冷期和干湿状况两大要素。
分为高温期或大暖期与气候适宜区。
适宜期又分为温暖期和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10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文化时代。
李文漪通过对在湘阴、汉寿等县的全新世孢粉的分析认为,那里的泥炭层中多阔叶常绿木本植物,其上下层都以松、栎占优势【1】另外考古人员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等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竹鼠、獐和貂等亚热带骨骼遗骸。
【2】这些现象表明当时处于比较温暖的气候时期。
2,第一个寒冷期,这一时期从西周前中期开始至西周后期结束。
大致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其时间约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左右。
《今本竹书纪年》载到:“周孝王七年,江、汉俱冻。
”这说明西周天气的确处于一个寒冷期。
3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初年。
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
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孟子在其著作中,就曾提到当时齐鲁地区农业种植可一年两熟。
【3】《吕氏春秋》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生,菖者百草之先也,于是始耕。
”【4】可见当时气候温暖。
4第二个寒冷期。
这个寒冷期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初,前后持续近六个世纪。
其时间大致为公元初年至公元600年。
东汉末年,灵帝光和五年(182年)冬天,史载:“东海、东莱、琅琊井中冰厚尺余。
【5】
5、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期间公元650年、689年、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可见当时气候温暖。
6第三个寒冷期。
对应的朝代是两宋时期,即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
据记载当时北方人到南方来认为梅为杏“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6】可见气候寒冷。
7.第四个温暖期。
从公元1200年到1400年。
对应的朝代为南宋后期至元代中期。
道士处机《春游》诗描写北京是:“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7】可知那时候北京物候气候正与北京今日暖冬气候相似。
8第四个寒冷期。
元末明初气候转入严寒。
据元代陆友仁记载:“天历二年冬,大雨雪,太湖冰厚数天,人履平地如平地,洞庭柑橘冻死几尽。
【8】
二、中国南北气候差异
我国领土北起黑龙江,南至曾母暗沙,南北跨49个纬度。
从南到北,包括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热量带,其中又以温带、暖温带、亚热带面积最广,这是决定我们气候类型气候多样性和气候变迁的基本因素。
气候由南而北,依次渐冷,森林、草原、荒沙、沙漠也依次出现。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上农牧分区和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峙,两种经济、两个民族即相互和平交往又相互兵戈以待。
三、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几次大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复杂,历史上有多次的人口迁移才造成今天“大杂居,小聚居。
”的人口分布特征。
每次迁移规模不同,历史记载详略不一,现在以几次著名的人口迁移为例。
1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动乱时期。
军阀混战,生灵涂炭,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在三国鼎立的形式确立之前,即各地军阀大混战时期,移民均为逃
避战乱的流民,他们由黄河中下游迁至长江流域。
2.、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游一个大分裂时期,迁入北方的各少数民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动乱中,黄河流域惨遭蹂躏。
从而促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高潮。
据统计公元313年---450年之间北方南渡的人口即达90万人,占北方原有户口的七分之一,事实上这一统计还有隐匿。
有人指出:“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江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民籍不立。
”【9】这说明人口迁移超过官方统计。
3、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后的人口迁移。
据史书记载;“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南奔,吴为人海。
”“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胜于此。
”【10、】
4、靖康之乱至南宋末年。
据记载:“建炎末,士大夫皆避地。
衣冠奔路于道者相继。
”“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乱,多契家于武陵。
”“西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
”【11】
5、元末明初时期。
明朝建立后不久即组织人口迁移。
如“徙江南民十四万于凤阳。
”“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
”故史籍称“太祖时移民最多”
四、气候变迁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游牧民族的生存对草原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气温波动和降雨量得变化对牧业产生的影响巨大。
【12】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中古时期。
传统游牧民族相对于当时的农耕民族而言,对自然的依赖更加明显。
气温波动往往对游牧民族迁移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寒冷期中高纬度地区游牧民族形成周期性的向南推进大势。
【13】对比中国气候变迁和几次大的移民可知:东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南迁正对应着公元前1000年至500年得寒冷时期;南宋时期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公元1100年至1200年左右的寒冷期;元末明初的人口迁移对应着1400年到1900年寒冷期。
每一次游牧民族迁到中原王朝,往往带到着黄河流域人口迁至更南方。
可见气候变迁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北方草原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游牧民族无法继续在草原继续生活下去,就被迫要向别处迁移。
江统在《戎论》中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情况:“(匈奴部众)于汉宣之世,冻残破,国内五裂后和为二,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
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
”【14】
结语:由上可知气候变迁对人口迁移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寒冷期最为明显。
如今就面临着严重的气候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和利益都有,但是人类还是应该还自然一个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1972年版
【1】李文漪等《据花粉分析试论湖南省北部全新世的古地理》1962年版
【2】杨钟键等《殷墟之哺乳动物群》《中国古生物志》1963年版
【3】《孟子。
告子》(上)
【4】
【5】后汉书卷八灵帝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