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基
本要求
摘要:技术练习是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能训练为技术训练提供必要
基础,掌握正确的技术是发挥训练水平的重要前提,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术相结合,选择的训练手段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似,能使运动员在身
体形态以及机能方面对技术的特殊要求产生适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力量训练;专项技术;原则
技术训练任务是建立正确完整技术概念,提高肌肉用力协调性和用力感觉,
培养准确、熟练、巩固、稳定的技术风格,形成运动技能,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实践证明,只有力量而缺乏技术不能构成良好举重
能力,力量训练必须与专项技术训练相结合,符合专项技术特点需要。
一、对青少年举重力量训练中技术训练的要求
举重力量训练针对项目动作结构、用力性质和参与作用肌肉,为技术训练提
供必要基础,先进技术是发挥训练水平的重要前提,结合专项技术进行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以及机能方面对项目特殊要求产生适应,有利于专项成绩提高。
(一)抓主要技术环节并注重连接技术。
掌握完整抓举和挺举技术应从分解
动作开始,也可以练完抓举再练挺举,可以从预备姿势按顺序练到下蹲支撑与起立,当然也可以倒过来练习。
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综合练习,从发力开始到提铃
再过渡到支撑,最后把整个动作连接起来。
(二)设置内容多样并合理组合。
辅助动作练习不仅能使技术和力量得到全
面发展,还能提高训练兴趣和效果。
专项辅助动作可发展竞赛动作所需肌肉力量、改进竞赛动作技术,其中有些动作能改进技术、有些能发展力量、有些既发展力
量又改进技术。
特别在改进和掌握技术动作阶段采用合理组合方式收效较好。
动
作组合一般体现在抓举和挺举技术分配比例,组合方式有同性质动作组合和不同
性质动作组合。
为掌握翻铃技术可采用膝上发力+膝上高翻+膝上下蹲翻+膝下下
蹲翻四个动作连续练习为一组,为掌握抓举技术可采用膝上发力+膝上高抓+膝上
下蹲抓+膝下下蹲抓四个动作连续练习为一组。
(三)掌握适当试举重量并重视发力技术。
评定抓举、挺举技术一般采用85%~90%负荷强度进行。
如果以技术训练为目的,试举重量选择主要看发力情况,即发力是否迅猛、充分、协调。
如果发力正确,完成动作轻松,则可适当增加重量,否则应适当减少重量。
(四)平衡发展抓举、挺举技术。
技术训练实际是不断改进技术和熟练技术
过程,在此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应抓住问题
本质,同时要了解与掌握矛盾形成条件。
影响抓举和挺举成绩平衡发展因素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青少年举重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应把握的原则
(一)认真观察,抓住不良技术症结
对运动员技术训练应该有一个认真观察的过程,让运动员把技术状况完全展
现出来,通过3~4周细致观察,发现技术上存在各方面问题,找出造成问题原因,抓住问题症结所在。
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改进方案和具体步骤,按部就班稳步
实施。
有些技术环节,看上去不是很规范,但符合这个运动员自身特点,则应该
予以支持,坚持运用。
避免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一个运动员掌握了一定技术,
必然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动力定型。
一旦发现问
题要进行改进,不可能马上改掉,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要明确错在哪里,
造成错误的原因;其次,明确正确技术应该怎么做;最后,按照正确技术要求去
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由于以前技术动力定型的缘故,稍不注意就会出现
老问题。
因此,教练员必须耐心细致,做到每堂课、每一组、每一次的练习都要
细心观察。
发现问题,马上提出;做得正确,及时予以肯定,让运动员体会正确
技术的感觉,长期进行指导,一直到形成了稳定的新的正确技术动力定型。
(四)反复训练,对技术精雕细刻
轻重量时,技术动作不对可以成功,但重量加大时,技术上稍有缺陷就会失败。
所以,技术练习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马虎。
由于每一个运动员的悟
性和肌肉协调能力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都有差异,所以,技术练习所反映情
况都不一致。
悟性好、综合能力强运动员可能很快就能领会教练意图,改进技术
快又好,但有的运动员却总是改不好。
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采用各种不同
方式方法去刺激,从中寻求最适合运动员改进技术的途径。
青少年运动员大脑皮
质灵活性高,可塑性大、善于模仿,学习和掌握动作快。
但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
过程不够均衡,肌肉协调能力较差,掌握技术不稳定。
因此,只有反复练习,不
断磨炼,在艰苦的实践中提高技术的合理有效性,逐步形成稳定的技术风格。
举
重技术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完美无缺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上,很多优秀举重运动
员在技术上都会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艺无止境,必须精雕细刻。
运动员达到一
定的年龄及训练年限,身体机能是有顶峰的,力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到了一的时候,只有利用更合理有效技术才可能在运动成绩上有新突破。
技术掌握得越合理、越科学,越能把运动员身体机能发挥出来,举起更大重量。
(三)因材施教,形成合理技术结构
每一个运动员身体机能各有其特点和不足。
因此,在技术结构上应根据运动
员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如腿力小,就应该在蹲翻时融入反弹技术;腰、背力量小,在预备姿势、起铃和发力的过程中充分借助腿部力量加以弥补;
上挺不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上挺差的原因,改进上挺技术,甚至改变上
挺的结构,如半蹲挺或下蹲挺。
反之,哪个部位力量比较大,就应该想办法把这
一优势运用到技术中去,发挥特长。
归根结底,技术动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运动员
特点,弥补各方面不足,最大限度使有限力量更实用、更有效。
在这一点上教练
员应有清醒头脑,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大胆尝试帮助运动员形成自己技术风格。
但应该注意的是,无论运动员有何特点,技术动作都应该符合举重的近、快、短、准技术原则。
也就是说,只有在举重技术基本原则范围内根据运动员个体特点形
成的技术结构才有效、才科学。
因此在技术练习过程中,教练员必须经常灌输正
确技术概念。
(四)安排合理训练负荷
目前大部分举重运动员是青少年运动员,他(她)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具有接受较大运动负荷能力,但毕竟还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他(她)们疲劳出现快、消除快。
因此,既要防止在增加量和强度时急躁冒进,又要有意识、循序渐进加大量和强度,稳步提高青少年承受运动负荷能力。
具体来讲,技术练习是每一堂课重点,每天训练都应该安排技术练习,以环节技术和完整技术相结合。
一般在中等强度70%~85%之间,每组能举2~3次的练习,每一项安排10~12组,力求每一次试举都能成功。
大多数情况下不冲击最大强度,以反复有效组数、有效次数练习为主,熟练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并逐步稳定定型。
如果体力好、技术正确、情绪比较高,教练员可尝试让运动员举新成绩。
因为在举重训练中,抓、挺成绩的提高才是最终目的,只有成绩提高才能不断激励青少年对举重的热爱和追求。
当然,教练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有90%以上把握成功,才能让运动员上,尽量争取冲击一次大重量就成功,一旦新的重量失败就要马上降下来,不要认为运动员具备这个实力就一定要他(她)上。
因为失败肯定是技术或心理上出现问题。
青少年运动员控制能力差,一个动作变形,跟着就很容易继续失误。
所以一定要果断降下来,把技术动作做好。
因为主要目标是形成合理有效技术定型。
在技术练习时要注意合理安排不同量和强度。
如果技术练习安排在训练内容前部分,就应该在强度上不断变化,让运动员体会不同强度时的技术感觉,提高运动员对不同强度承受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技术练习安排在练习内容后部分,就应该以熟练改进技术为主,强度基本稳定,每一组要保证3~4次有效次数为主,提高技术稳定性。
实践证明,技术练习要有一定强度,重量太轻了,练得再多,到了大重量,仍然不会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颖娜.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知识文库,2020(07):99-100.
[2]郭岩.青少年女子举重训练分析[J].体育风尚,2018(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