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形象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形象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外交形象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按照这一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沧桑巨变。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与传统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改革的意识形态取代了斗争的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这些变化,使中国目前面临的许多全球战略问题为改革开放前所不曾遇到,也为现行的对外战略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和谐外交的主要策略可以概括为16个字:对话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包容开放。

和谐外交主张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便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

和谐外交主张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谋求各方最大的共同利益,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和谐外交力求减少国与国交往过程中的分歧和不同,努力扩大双方的共识。

和谐外交承认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对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采取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反对把自己的文明、价值和制度强制推行给其他国家。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外交的论述,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基本方略。

“走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道路始终是我国外交奉行的准则,是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的必然选择。

而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与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则是我国外交致力于发展的目标,这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今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毋庸置疑,塑造良好的外交形象是当今中国政府不容回避的一大课题。

若想在中国外交形象塑造方面取得进一步明显的成绩,当前有必要在高度重视、承认不足、准确定位、加强措施等几个方面多多着力。

第一,必须对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高度重视。

江泽民同志指出:“进入新世纪,人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摆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要想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就不能忽略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

塑造外交形象,既要兼顾本国外交的基本宗旨,又要考虑其具体对象的理解与接受能力。

第二,必须承认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尚存在某些不足。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虽然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塑造良好的中国外交形象,主要意在进行对外传播。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恪守“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古训,耻于进行主动的传播。

不足之二,来自手段方面。

由于经验、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客观限制,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在具体手段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这种手段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既包含技术手段上的不足,更表现为沟通手段上的不足。

不足之三,来自策略方面。

必须承认,在塑造外交形象的具体策略方面,我国的研究尚有待深入。

第三,必须为中国外交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

角色定位,是形象塑造的出发点。

在此需要考虑四点:其一是如何明确理念。

外交理念属于外交哲学范畴,乃是一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在任何情况下,一国外交都不可能脱离其外交理念。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其二是如何把握自己。

此即为自身进行定位。

在总体上,必须为当今中国外交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外交应当独立自主,中国外交必须独立自主,中国外交只能独立自主,这是中国外交形象塑造的根本点与出发点。

对此始终都要坚持,永远不能动摇。

二是要树立中国外交维护和平的形象。

随着近来中国的崛起,一些人视中国为和平的破坏者。

所以有必要着重树立中国外交维护和平的形象。

三是要树立中国外交务实负责的形象。

当前,中国外交依旧需要“韬光养晦”,但同时切莫忽略了“有所作为”。

中国外交有必要树立起务实而负责的形象。

四是如何面对受众。

此即为受众进行定位。

塑造良好的中国外交形象,意在将其主动传播出去。

第三应使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与时俱进。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之时代潮流。

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有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与时俱进,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四应当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对外宣传体制。

多年来,我国的外宣工作成绩斐然。

作为对外传播中国外交形象的主渠道,其地位难以被替代。

然而必须看到,我国的外宣工作还存在人文关怀缺乏、科技含量不高、粗放式经营等不足之处,对此理应进行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