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调整稿).doc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调整稿).doc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调整稿)一、总则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院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提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

本原则适用于高中后专科层次各专业。

二、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特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四、基本原则1、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的适应性。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组织社会调查,注重研究、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职业要求,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态势,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和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3、突出应用性、针对性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强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拓展课主要拓宽专业边缘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安排实训与生产实践,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

根据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多证书制度,专业课的开设应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培养方案中。

5、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产学研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要主动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与。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要结合第一线工作实际,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活动。

6、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国家教高〔2000〕2号文件精神和按大类招生的特点,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

结合学院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给以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7、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立足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搞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明确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各项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与时间安排(一)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领域、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及规格、就业方向、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核心项目课程分析、教学安排、教学保障、实施建议等。

(二)课时安排及学分计算教学分为理实教学、实践教学和军训。

理实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实训、讨论、习题、专题、辅导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及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

1、理实教学:每周22~30学时,三年制专业理实教学总学时控制在1600~1900学时;二年制专业的理实教学总学时一般以1100~1300学时为宜。

四年制专业的理实教学总学时一般以2100~2500学时左右。

2、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总学时原则上不低于教学活动总时数的50%。

3、军训(含入学教育):2周时间,计48学时。

3、学分计算:根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学分设置原则计算学分。

理实教学学分计算方式:①原则上18学时计1学分;②总学时÷18的余数为14学时以上计1学分,8~13学时计0.5学分,不足8学时则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按24学时折算。

军训(含入学教育)2周时间,计2个学分。

必修课占总学分的85-90%。

选修课(含拓展课与公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0-15%。

(三)关于几门课程的说明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等课程的设置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及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执行。

1、思想政治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称“思想与理论”),总学时数应控制在60学时左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道德与法律”)总学时数应控制在45学时左右;形势与政策,每学期16学时左右。

2、大学语文:包括文学基础和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总学时数控制在50学时左右,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文秘专业除外)3、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的开设应遵循“必需、够用”原则。

开设的专业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实行分层教学,总学时60学时左右。

第二学期根据学生兴趣实行选修制。

工科专业可根据需要开设两个学期。

4、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一年级实行分层教学,总学时110学时左右。

二年级根据学生兴趣选修。

5、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总学时60学时左右。

此外,各专业应根据专业需求安排其他相关计算机的课程。

6、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安排体育与健康普修课程,二年级根据学院资源情况和学生兴趣开设体育与健康专项选项课。

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采取全程指导、分段(三段)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册)计划16课时,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下册)计划12课时,安排在第4或第5学期教学,期间安排专家开设“就业与创业专题”讲座,计划约6课时。

8、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为学院必须开设的公选课,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

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程序各系部、教研室应组织教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职业素质(道德、能力和知识)、课程体系及结构、课程内容等具体问题。

由分管教学系主任组织教研室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提交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核批准,再下发执行。

七、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经学院批准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系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执行,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进程表组织教学。

2、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按照审批程序办理。

由教研室提出调整申请,经系部讨论,分管系主任签署意见,教务处处长签字,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教研室负责调整执行。

调整申请应交教务处备案。

3、未按审批程序执行,或随意修改,造成严重错误及混乱的,对相关责任人以教学事故论处。

4、教务处应对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及调整意见进行整理、汇编归档,检查、指导各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各系(部)、教研室应收集、汇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八、其他相关规定1、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证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每个专业应明确获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获取相应证书需培训、考核的课程尽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安排,应避免重复、单列开设课程,单独进行培训和考核。

2、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除全院必修课程外,由其它系(部)开设的课程,课程承担系(室)在师资配备等方面应优先满足要求开课系。

3、大力提倡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及优秀自编教材,各系(部)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的比例不得低于60%。

4、加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力度。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目前网络教学已经十分成熟,并逐渐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近年来,国家推出的精品课,一大批多媒体教学软件也相继出版。

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在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内容。

5、大力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内容应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避免偏、难、怪,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考试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实操、口试、论文、报告、笔试可以有机结合,平时成绩、技能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

特别是考查课,考核方式更应当灵活多样。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二OO九年三月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样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领域二、入学要求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习年限3学年。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二)人才规格1、职业道德2、职业技能3、职业知识五、就业方向六、职业能力分析(一)基础能力七、课程结构八、核心项目课程分析根据承包##行业发展及相关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确定《》、《》、《》……等课程为专业项目课程(一)#####(二)#####表6 《###》课程分析表(三)#####表7《###》课程分析表(四)#####表8 《###》课程分析表……九、教学安排(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见附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