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
公共艺术(雕塑)设计———郑守强
学号:20101405
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前言:近年来,一些艺术设计片面上的追求形式上创新求异的趋向,片面的将
“新、奇、特”作为创作的方向。

不顾使用功能、不管环境关系、更不论技术经济条件,将艺术设计流俗于简单的视觉冲击,单纯追求奢华,新奇。

忽略了艺术的文化价值本文对艺术设计中的经济性、文化价值作了一定的探讨。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

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

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

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

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

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

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既然我是学雕塑的,就讲一下有关城市景观设计及雕塑设计方面的经济性原则。

1.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中国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很快勃兴,并经历了迅速发展和巨大变迁。

这反映在城市雕塑的设置数量、类型题材、地区分布、艺术水准以及城市雕塑的理论建设、规划和组织管理等重要方面。

2.三十年前,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为数不多,类型单一,并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

起初,人们只是关注雕塑自身和它对城市的装点作用,没有更多地从雕塑与所在城市空间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单从环境艺术的整体要求来看,城市雕塑的水准还很低,忽略了其经济性。

主要以宣传和纪念伟人、英雄人物等为主的单一叙事模式。

而如今,一些抽象的、装饰性的无主题雕塑频繁出现,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构成要素,它与所在环境其他要素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评价和欣赏城市雕塑的重要尺度。

而其商业价值和经济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二)艺术应考虑与商品化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相适应
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迫使人类行为重构。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样局限
在一个地方的封闭式生活已是天方夜谭。

地域性(地方性)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导致各种文化相互分离和固定不变的边界正在崩解。

大众传媒的兴起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四处传播,使得文化的地方差别被抹平,层次差别被消解。

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各种网络把世界联系得与地方社会一样紧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性或地方特色变得极易丢失,同时也唾手可得。

对于某一地区、某一个人、某一群体来说,地方性或地方特色不再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被动承受,而是自觉主动的刻意追寻。

追求个性、地方性已成为全球化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时尚:比如,你中午刚吃过法国大餐,晚上可能又要参加中式宴席;城市开发中,这里刚建成一片充满澳洲风情的住宅区,那里又在规划建设一处德国镇。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近些年来在这个颇具哲理的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地方的城市雕塑建设都热衷于发掘和营造造“地方特色”。

一时期“易经八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乃至“动植物特产”等为题材的城市雕塑如同雨后春笋。

本文无意反对“地方特色”,相反,我们对此大力推崇和赞扬,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个性。

全球化条件下,城市雕塑如何塑造个性或地方性,仍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建筑和雕塑工作者的认真思索和身体力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三)艺术设计本身应遵循其衍生关系价值
强调设计的“全寿命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设计、尤其是公共设计会有其自身材料和综合因素所产生的使用寿命和审美价值。

设计的经济性不仅是设计成本多少的问题,更要考虑如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综合、高效的加以利用,从而整合设计的经济、审美、适用关系。

因此,全面地分析设计成本、合理考虑设计价值,还要从现有经济条件出发,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恰当的选择,有机协调设计要素。

提高综合效益,从而使设计的商业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个性符号。

让雕塑与绘画、建筑或其他门类找到完美契合点,这也就形成了当代的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尤其是文化建筑,应该注重文化门类本身和地方文化的结合。

城市不应是放置艺术的容器。

城市本身应是艺术品,因为艺术不应仅仅是装饰都市生活的奢侈品,艺术应改善都市生活的质量。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为了塑造城市形象和环境,在城市形象策划的基础上,应将形象工程落实到空间载体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公共环境艺术建设进行统一的、系统的规划,塑造城市特色必须要突出地方精神。

综上所述,全球化条件下,艺术设计如何塑造个性或相对独立性性,仍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建筑和设计工作者的认真思索和身体力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后记:艺术设计的衍生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行为。

公共空间的设计最终应该由公
众来决定,具体操作者仅仅是公众的代言人。

而最能体现设计的经济性原则的,也只有公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