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
通过对各高校进行音乐素质的教育调查,在培育人才的总体前提下,找出了高校音乐素质的教育弊端,文章就提高音乐的素质教育展开讨论,分析了怎样提高音乐的素质教育在综合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怎么样去体现音乐的素质教育的作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及观点。
标签:高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中国目前的教育就要求提高素质教育,其中音乐的素质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音乐的素质教育的提高能使得当今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是很好一种转变方式。
提高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以及智慧,重视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概念,重视激发人的潜能,采取合理的方式让人自身优势条件与社会性质想结合,这样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同时也提升了音乐素质,才能做到社会性质与人的综合素质价值相一致。
这样做就能对被教育者的音乐素质得到提升,能够整体、充分、平稳的提升。
从这个方面来说,学校的音乐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已经超越了音乐自身,这就是这为什么音乐的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地位如此之重的原因。
1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按照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内一大部分高校都以此创建了艺术培训中心,经过教授授课、发展社团、表演、选修以及第二课堂等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培育高校生科技文化知识的活动。
根据实验表明,高校生接受科技艺术教育,符合现代社会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各个学校在培养广泛性以及水平方面都相差很大,科技艺术被原有的应试教育框条所框住,没有像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只注重高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广泛性;只注重成绩,忽略了教育方面;只注重培养个别的优秀人才,却忽略了全体性;只注重比赛成绩,忽略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只注重培养个体知识和技术;忽略了个体在审美观念以及艺术素质教育等等。
在进行音乐艺术培养中,只专注个体在审美水平的形成和前进,忽略了大众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培养,只注重应试方面,忽略了素质教育,脱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针对高校的音乐素质的现状,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了调查,这项调查结果就说明了音乐的素质教育的难度有多大。
其中有百分之百的学生热爱音乐,并且都认为在高校必须开展音乐教学,百分之百的学生赞同实行音乐的素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身创新的潜力。
不过在这其中,有百分之三点八的学生能够识谱,百分之零点五的学生会一种乐器,只有百分之零点二的学生学习过专业的理论知识。
这就可以看出来,高校学生只是说到了表面对音乐的热衷程度,但实际却是没有做到,两者差别及其的明显。
由这可得,必须严厉的实行高校音乐的素质教育。
2 提高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教育机构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讲到: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多存在单学科发展强势,文理水平偏差太大,专业学习过于狭隘,单一的学习教育情况很明显,只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
改变这种现状,是目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等院校全面素质教育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加快改革实质的产生以及改革能力的提升,促进教育创新改革的前进,面对高等院校中最近这些年在音乐方面的素质教育前进情况,我们必须要按照下面讲述的几点做好:
2.1 提高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认识的重要性
高校必须对音乐素质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首先,必须认识到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综合素质及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素质教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育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音乐素质教育显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者,音乐的教育的特征就是:非强迫性质,在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下激发人对音乐的热爱,音乐不但做到以理服人,还能做到最重要的用情感来打动人心,使之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下进行教育,培养了学生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并且也得到了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道德、知识、性格多重进步。
对于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科技和艺术学习是分不开的,文理科目是互相融合的、在学习的内容上是互相辅助的。
在《美术》杂志中登载的李政道博士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艺术是利用创新的措施唤醒隐藏在个体思想意识中的情感,科学的对自然环境进行汇总,这是人们开辟的结果,就和艺术家经过灵感进行创作是一个道理。
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创新就是在艺术以及科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们共同追寻的是存在的真理,就像一个硬币的反正面,缺一不可的。
除此之外,通过心理以及生理学的研究发现,音乐的培养对人类的思维发散有着促进的作用,推动大脑的平衡性,对人们的记忆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都有着促进推动的作用。
2.2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应遵循音乐教育自身的规律
前苏联的巴林包依姆与米哈依洛夫曾说:“音乐教育有普及与专门之分。
普及音乐教育所提供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其程度是在业余爱好者活动所需的范围之内,或者仅仅是为了能感知音乐。
而专门音乐教育则是培养专业人员(作曲、表演、科研、师资)。
”从这一点出发,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应以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构建和化育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的音乐教学、音乐鉴赏和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
2.3 课堂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机结合
要想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选修与必修同时进行。
必修主要教学内容是综合知识的学习,将基础的知识、乐感的培养、多种表现形式与运用相结合,整体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
选修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应自己的音乐学习的方式,其中就包括:声乐、演奏、合唱与指挥等项目,采取最适应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与众多音乐周边的课程。
再者,音乐的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有目标性、组织性以及持久性、使之音乐交流有一个广大的平台,这样音乐的素质教育就能在整个学校范围内进行覆盖。
2.4 坚持开办学生艺术团
在教学时必须由专业的老师教授,让更多的学生在艺术方面能够有更高更专业的水准,这样学生的非审美程度会再个体的学生审美水准的指导中,进一步的提升。
2.5 坚持让高雅艺术、严肃音乐进校园
就现今的情况来看,高校里的高雅艺术较少,大多都是大众、通俗、即兴的活动较多,缺少的是高雅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就必须做到:所有音乐教育的动力以及目的就是音乐鉴赏。
所以学校可以经常性的邀请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以及艺术家在校进行教育演出,让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专业艺术的演出,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人心理的众多因素之重,音乐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思维的动力,有了音乐教育的前提下才会有同步的智力提升。
之所以要重视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的素质教育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是中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是中华崛起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对高校学生赋予的责任感。
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校针对青少年音乐的素质教育会变成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