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美术发展过程PPT课件

儿童美术发展过程PPT课件

11
12
• 儿童绘画中图形可以分为6种, 其中5种是具有几何意义的图形, 它们是矩形(含正方形)、三角形、 十字形、斜十字形和不定形。
13
• 儿童绘画中,图形常常不是单 独出现的,而是与其他涂鸦线或者 与其他图形相伴出现的。
14
• 凯洛格把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 所形成的图形称作结合体。
15
16
发而又自然演化而成的,它反映的只是儿
童对均衡性和规则性等形式美的追求。儿
童往往也会接受和认同成人对所画的“人”
的各部分的命名。然而,他们自己的表现
形式毕竟与成人的认识相去甚远。
38
• 初期的“人”头上添加了别的 图形;或是头上画了手。
39
40
41
42
43
44
• 凯洛格模拟的儿童画反映了儿童从 涂鸦初期到画“人”的演化过程。
30
• 凯洛格将儿童所画的各种类型的 “太阳”进行了分类。其中,她所 谓的“中空的太阳”明显的表示了 有曼陀罗或某种圆的集合体分离出 来的特征,而这种分离须经过一段 时日(见图2-10)
31
32
• 凯洛格所谓的“太阳脸” 和“太 阳人” (见图2-11、图2-12), 原是“太阳”和圆的集合体。
25
26
• 此外,同心圆和同心正方形等 结合体或集合体等也是儿童画中常 见的曼陀罗(见图2-9)
27
28
• 2岁儿童已能画出直线和曲线, 这些直线和曲线都可以成为儿童画 太阳的组成成分。虽然“太阳”的 结构看上去简单,但儿童在会画复 杂的集合体之前是不会画出“太阳” 的。
29
• 儿童在能够画曼陀罗之前没有出 现过像“太阳”这样的“形”。由此。 她确信由曼陀罗到太阳,这是儿童画 的发展顺序。儿童最初画“太阳”只 是喜欢这种给人以良好视觉的图形, 并不是真的在画天空的太阳。在儿童 美术发展过程中,凯洛格认为这是儿 童画与成人之间的又一座桥梁。
• 凯洛格早期研究视觉和听觉,并在印第安纳大学 担任条件作用实验主任。但使凯洛格出名的却是 他和其妻子吕拉熊冰娥共同进行的比较心理研究, 并共同出版了《猿猴与儿童》一书。
4
• 大约在1岁半左右,儿童开始 用笔在纸上涂划,所画的东西纯属 涂鸦,在画面上只是一些杂乱的线 条,这类线条被称为涂鸦线。
• 画涂鸦线的时期被称为涂鸦期, 它可能要持续到3—4岁。
3
• 温思罗普·凯洛格 [Winthrop Niles Kellogg
1898.04.13-1972.06.22],美国比较心理学家。 出生于美国纽约芒特弗农,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 文学士学位,1929年以比较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论 文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嗣后,曾先后执 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 立大学,并出版过几种教科书。
33
34
35
36
• “人”是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 常见的题材之一。儿童早期画的 “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 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于是人们称 之为蝌蚪人。
37

儿童熟悉的是“人”,但儿童画“人”
并非基于他对周围人的观察和认识,儿童
所画的“人”也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凯洛格认为:“人”是儿童由早期绘画自
8
• 在涂鸦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地 发展了控制涂鸦动作的能力。凯洛 格将儿童在绘画时注意到的涂鸦线 与纸面的配置关系成为样式配置。
9
10
• 儿童2岁后,有能力是所画的形状
与画纸保持配置关系,在3岁以前能以 单线画出十字形、圆、三角形和其他 不同的形状。在这两者之间,儿童有 可能画出偶发的图形。偶发的图形不 一定与画纸的四周有固定的关系,而 且图形的形状不一定清晰可辨,但它 们确实暗示了图形所要表达的意思。
5
• 凯洛格把2岁或者2岁以下的幼 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画的涂鸦线 称作格认为,很多动物也能用其 趾爪在一些不同材料的表面抓划出不 同的线条,但是只有人类才有可能画 出这20种基本涂鸦线的全部类型。人 类在其神经系统协调下产生的肌肉活 动所能达到的水平,是任何动物都达 不到的。这20种基本的涂鸦线与儿童 绘画的关系,正如砖瓦与建筑物之间 的关系一样。
45
46

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
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
各个部分。
47
48
49
• 除了“人”以外,初期的儿童画还有“动
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 具”等
50
在儿童初期的画中,要区别“动物”和“人”是困难的。 儿童自发的、自己创造的美术符号系统中的“人”并不一定是 真正意义上的“人”,“动物”也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动 物”。
• 凯洛格把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 所形成的图形称作结合体。
17
• 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图形 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作集合体。
18
19
20
• 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有
事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着圈形主题的符号再现,有时又特 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荣格把曼陀罗看成 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 一种最高和谐的印象。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 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曼陀罗具有 圆满、完整无缺、综合的印象,它包含着深思熟虑和无限 的冥想。
51
• 4—5岁幼儿能将水平位置的图形中的 “手”和“脚”的位置加以调整,明确 区分“人”和“动物”。
1
• 儿童从出生起即开始表现自己,他从某些 本能的欲望出发,借助各种语言(符号系 统)表现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沟通。
• 儿童,只要是身心发展正常的儿童,在他 能用笔进行随意涂抹的瞬间起,就自发地 运用“美术语言”变现自我。儿童“美术 语言”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平行的。
2
• 儿童的美术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许多学者对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进行过研 究。
21
• 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 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 协调的图形组合。这类图形的组合, 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 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 运用。
22
• 儿童所画的曼陀罗,以椭圆 (含圆)、矩形(含正方形)、与 正或斜十字形构成的结合体居多 (见图2-7)
23
24
• 其次是椭圆、矩形与正、斜两 种十字形构成的集合体(见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