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Z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T D10 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技术要求(1∶50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

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3 总则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

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b、矿产地质调查;c、环境地质调查;d、旅游地质调查。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城市区调的作法,原则上采用实测为主的方式,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编测结合的方式。

为满足某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急需,可采用编制一比五万城市地质系列图件,作为第一代城市区调图件。

城市区调中对环境地质评价、矿产资源和某些基础地质的调查,应根据城市地区的地质与地貌特点及城市建设的具体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解译等方法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成果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本标准只规定了城市区调工作的总要求,在实施本标准时,应结合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区调工作设计。

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设计是检查工作质量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4 调查内容与要求基础地质调查基础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对与城市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构造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调查。

沉积岩发育区应进行多重地层单位划分,以岩石地层单位填制地质(组)图(一般要求划分到组或段)。

在填制地质(组)图之前,应在剖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地层单位。

填图中应注意地层学和沉积学相结合,收集沉积相资料,进行沉积环境分析。

火山岩发育区,一般应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填图方法(即双重填图方法)。

查明火山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各类火山岩产出的特征、分布规律、喷发旋回、喷发时代和喷发类型,恢复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

对侵入岩发育区要查明各类主要侵入岩的分布、规模、形态以及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特征、接触关系、侵入时代和顺序,阐述岩浆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与区域构造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在花岗岩类出露较好的地区,宜采用单元—超单元(序列)填图方法,查明花岗岩类的岩石结构序列或岩浆成分演化序列,划分花岗岩的岩石单元(或岩石谱系单元),建立花岗岩的超单元(或序列),并进行花岗岩的结构调查,有条件时,探讨花岗岩类的定位机制。

变质岩发育区,可采用构造—地(岩)层填图方法,查明变质岩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以及变质作用与变形构造的关系,尽可能划分变质相带。

浅变质岩区,要结合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划分构造—地层单位;中深变质岩区划分构造—岩石(岩性)单位,尽可能恢复原岩。

有条件时可建立变质构造热事件及其演化顺序。

构造地质调查,应查明各类构造的基本要素,主要构造形态与样式,并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作出分析。

应查明区内主要断裂的性质、产状、规模、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有条件时,可采用综合方法和手段,对断裂的活动性作出初步评述,对隐伏断裂进行分析。

在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应注意调查各种新构造活动现象。

有灾害性地震活动记载的城市,应收集历史地震资料,并结合构造地质调查资料,对地震灾害作出初步分析,有条件时,要收集大地形变资料及古气候资料,并可综合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壳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

地貌调查,应查明区内各类地貌景观和地貌形态、成因及其形成时代,划分地貌成因类型与形态类型,进行地貌分区。

必要时研究地貌与成矿的关系。

山区城市,应划分出主要单体地貌形态。

有条件时,要收集地貌动态变化资料。

第四纪地质调查,应查明区内沉积(或堆积)物的种类、物质成分与结构、厚度、接触关系及其分布范围,划分成因类型及其与地貌的关系。

有条件时,可建立相当于岩石地层单位的“组”以及年代地层单位,并研究其相互关系。

对第四系发育的城市地区应填制第四纪地质图或编制基岩地质图(solid map)。

第四系年代划分方案及采用的符号见附录A。

矿产地质调查城市区调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应基本查明区内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成矿地质条件,作出区域矿产资源的远景评价。

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作出区域矿产资源的评价,提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建议。

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4.2.2 矿产地质调查的重点是为城市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各类矿产,特别是建材类矿产以及采、选条件好的矿产。

其工作程度一般作到矿点踏勘,对有远景的矿床(点)或少数易采并能很快发挥出经济效益的矿点要进行地表检查或评价。

在某些矿业城市,还要对配套资源进行调查并了解城市建设的各种工程设施压矿的情况。

环境地质调查本标准规定的环境地质调查主要是对以自然因素为主导所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背景条件调查。

其内容包括土壤与岩石的地球化学和放射性调查以及灾害地质调查,查明测区内的环境地质背景条件,为防治地质灾害与地方病,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为农业区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应选择适宜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安排有关调查工作。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目的是了解不同类型土壤中对人体有益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

按区内土壤类型划分的程度确定采样单元的密度。

同时按不同土壤类型分别选一剖面(采样深度为一米左右)以土质类型分层取样。

为查明土壤中各元素的物质来源,应在地质剖面中校不同地层单元和岩性段分别采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地球化学样品,进行无污染加工至200目。

分析元素和精度可根据不同地质地貌特点和任务要求选定,一般应分析下列元素,Hg、Sb、Cd、Pb、Co、Ni、V、I、Mn、Fe、Zn、Cu、Mo、se、As、Si、K、Ca、Mg、S、P、B、F等,元素的检出限不高于国内外已制定的各元素在土壤中的允许浓度标准。

见附录B。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土壤中对植物生长有利的营养元素及有害元素能被植物所吸收的量—即有效态含量,来评价土壤对不同植物生长的有利与污染程度,结合土壤地球化学资料,划分有利与不利于某种植物生长的环境地质分区。

一般应选择分析下列某些元素的有效态:N、P、K、Ca、Mg、S、Si、Cu、Fe、Mn、B、Mo、Ag、W、Sn、Co、Ni、V等。

地面放射性调查,主要调查区内放射性强度的背景值与异常值,研究放射性污染状况及其来源,进行区域放射性强度分区,指出污染区及其范围,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布局和防治放射性污染提供资料依据。

有条件时,可采用能谱测量。

灾害地质调查,主要调查以地壳内外营力为主导因素所引起的地壳不稳定现象形成的灾害,如地面沉降、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地裂缝、水土流失、风砂以及地震等的分布范围、规模和程度,分析其形成的机理,尽可能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与地方病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主要收集了解区内各种地方病类型、发病率及其分布范围,分析引起地方病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背景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提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建议和防治污染的措施。

旅游地质调查地质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典型地质现象;b、具旅游意义的水文、工程地质现象;c、天体地质现象;d、风景地貌等。

同时对人文旅游资源作顺便了解。

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一般与地质调查同时进行,对重点的地质景观要了解其分布和形成条件,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区划,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5 区调报告编写和成果验收出版城市区调报告是城市区调成果的系统总结,可按绪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和结语等部分分章编写。

字数一般不超过15万字(含插图与附表)。

文字尽可能大众化,便于不同专业人员阅读和使用。

如编制城市一比五万地质系列图件,则应分图件编写说明书。

5.2 城市区调成果图件应根据城市地质特征和城市规划建设要求以及批准的设计,编制下列图件:必编图件:地质图(第四纪发育区应编制第四纪地质图)。

选编图件:矿产图、构造地质图、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基岩地质图、旅游地质图及环境地质图类(包括灾害地质图、放射性强度分区图、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图、区域稳定性分区图、土地利用图与环境地质分区图等)。

必编图件的比例尺必须是1∶50000,选编图件的比例尺根据具体情况可选为1∶50000—1∶200000。

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详见附录C。

城市区调成果必须经野外验收才能进行最终验收。

由设计批准单位主持最终验收,经最终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印刷出版。

城市区调图件一般以国际分幅出版;多图幅联测的图件,为便于使用,应以城市为中心国际分幅为基础矩形图幅出版。

必编图件应彩印出版,选编图件可彩印亦可素色印刷出版或复制。

报告应铅印或胶印出版,图件说明书根据需要可铅印出版或复制。

附录 A第四系年代划分方案及采用的符号(参考件)A1 第四系年代划分及采用的符号以地矿部新编1:250万比例尺“中国第四纪地质图”为参考。

Q上34全新统 4Q 中24Q(h Q ) 下14Q第四系Q 上3Q更新统 中2Q(p Q ) 下1QA2 上新世/更新世界限(N/Q),以磁性地层松山/高斯(M/G)至凯纳事件为主,年限为— BP 。

A3 第四系内分层时限Q 1/Q 2磁性地层BM 至哈拉米洛事件年限为~。

Q 2/Q 3以布莱克事件至吉曼卡事件为准,时限为—万年BP 至19.8—万年BP 。

Q 3/Q 4哥德堡事件,距今—万年。

A4 全新统的划分上全新统Q 43……2000—2500a .BP(包括孢粉期的亚大西洋期及亚北方期)中全新统Q 42……5000—7500a .BP(包括大西洋期)下全新统Q 41……约l 一万年(包括北方期,前北方期)上更新统Q 3附 录 B各国使用的土壤人体健康元素容许浓度(参考件)附录 C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参考件)C1 地理底图的编制按地质矿产部Dz 4l一86《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及地质图清绘规程(1:50000)》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