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阻力计算(总)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阻力计算(总)
2 速度分布有两个区域: • 中心(较平坦); 3 近管壁有层流底层δ; 4 中间为湍流区;
滞流
5 v越大,层流底层越薄;
湍流
五、边界层
1、边界层的概念
粘性对流动的影响仅限于紧贴物体壁面的薄层中,而在这 一薄层外粘性影响很小,这一薄层称为边界层。通常将流 体速度低于未受壁面影响的流速的99%的区域称为边界层。 y v0
界层分离现象。
流体绕固体表面的流动:
(1)当流速较小时 流体贴着固体壁缓慢流过,(爬流)
(2)流速不断提高,达到某一程度时,边界层分离
vmin=0,pmax; 新停滞点,分离点
vmax pmin
B→C减速加压
A→B加速减压
B 旋涡 C 分离面 空白区,涡流区 A vmin=0,pmax; 停滞点,驻点
管中心的流速最大;
速度向管壁的方向渐减; 靠管壁的流速为零; 平均速度为最大速度的一半。
3、流体在圆管中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由于质点的强烈碰撞与混合,湍流时速度分布至今尚未能够 以理论导出,通常将其表示成经验公式或图的形式。
特点:
1
u平均 0.82max
• 近管壁(速度梯度很大); • u壁=0.
解: d 300 2 15 270mm 0.27m, v
0.27 1.635 890 2000 0.197 64 / Re 0.0305 Re dv
300000 / 890 3600
1.635m / s
4
0.272
l v2 160000 1.6352 Hf 0.0305 2465.1m d 2g 0.27 2 9.81 p f gH f 890 9.81 2465.1 2.19 107 Pa p f 60 10000 9.81 3.67 4
实验证明,层流速度的抛物线分布规律要流过一段距离后才 能充分发展成抛物线的形状。 滞流边界层
l 当液体深入到一定距离之后,管中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的两倍时,层流速度分布的抛物线规律才算完全形成。尚未形
成层流抛物线规律的这一段,称为层流起始段。
光滑管稳定段长度:l=(0.05~0.06)d·Re
3、曲面边界层分离现象
1. Re=103,
=0.06
湍流区:
Re 4000, 与Re 和有关。
2. Re=104,=0.002
=0.034
完全湍流区(阻力平方区):
与Re 无关, 仅与有关。
3. Re=107,=0.002
=0.023
λ值也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对于光滑管 ⅰ) Re准数在3×103~1×105时,可按柏拉休斯 (Blasius)公式计算: λ=0.3164Re-0.25 ⅱ)Re准数在3×103∽1×108时,可按柯纳柯夫 (Kypnakob)公式计算: λ=(1.8lgRe-1.5)-2 对于粗糙管 当Re>105时,其值主要由管壁粗糙度决定。此时可按尼 库拉则(Nikuradse)公式计算 λ=(1.14-2lgε)-2。 管道:①光滑管:玻璃管,黄钢管,铅管,塑料管 ②粗糙管:钢管,铸铁管
外部流动
尾迹 外部流动 边界层
外部流动
尾迹
外部流动 边界层
(a)流线形物体;(b)非流线形物体
第四节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阻力计算
本节是在上节讨论管内流体流动现象基 础上,进一步讨论柏努利方程式中能量损失 的计算方法。
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可以归纳为: 流体具有粘性,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 它是流动阻力产生的根源;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固体壁 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 提供了条件。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流 动状况及壁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当不可压缩粘性流体流过平板时,在边界层外边界上沿 平板方向的速度是相同的,而且整个流场和边界层内的压强 都保持不变。 当粘性流体流经曲面物体时,边界层外边界上沿曲面方 向的速度是改变的,所以曲面边界层内的压强也将同样发生 变化,对边界层内的流动将产生影响,发生曲面边界层的分 离现象。 在实际工程中,物体的边界往往是曲面(流线型或非流线 型物体)。当流体绕流非流线型物体时,一般会出现下列现 象:物面上的边界层在某个位置开始脱离物面, 并在物面附 近出现与主流方向相反的回流,流体力学中称这种现象为边
2
4
0.00001 68 0.000005 108 0.000001
思考:由图可见,Re↑,λ↓ ,这与阻力损失随λ=? 例如:Re=40000,ε=0.002, Re增大而增大是否矛盾?
上图可以分成4个不同区域。
层流区:
Re2000,=64/Re ,与无关。
查表举例
过渡区:
2000 < Re < 4000
128 qv l1 32 l1 qv 2 g d1 d 2 g d14 1 4
Hf2 128 qv l2 4 g d 2
Hf2 H f1
l2 d14 2 1 1 4 4 l1 d2 1 2 8
例:某日化厂原料油在管中以层流流动,流量不变,问: (1)管长增加一倍,(2)管径增加一倍,(3)油 温升高使粘度为原来的1/2(设密度变化不大)。三 种情况下摩擦阻力变化情况。
• 风洞照片
二、湍流时的摩擦阻力
根据多方面实验并进行适当数据处理后,湍流运动 时流体的直管阻力为:
l p d
v2
2
Hf
l d
v2 2g
——范宁公式 e ( Re, d ) 为阻力系数,
湍流运动时阻力hf在形式上与层流相同。 层流时:
64 Re
光滑管的流动相同。
v
δb<e
d
δb
e
湍流运动
δ b>e
耗 。 ,阻力与层流相似,此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δ b< e
,Re δb 质点通过凸起部分时产生漩涡 能
直管阻力计算步骤:
v d
e
粗糙度的产生
材料与加工精度; 光滑管:玻璃管,铜管等; 粗糙管:钢管、铸铁管等。 使用时间;
绝对粗糙度可查表或相关手册。表2-4
粗糙度对流体流动类型的影响
v d δb> e δ bb
e
层流运动
流体运动速度较慢, 与管壁碰撞不大,因此阻力、摩擦系数与
无关,只与Re有关。层流时, 在粗糙管的流动与在
(4) 边界层内的流态,也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在 湍流边界层里,靠近壁面处仍有一薄层滞流内层。 (5)滞流内层的厚度虽不大,但成为传热传质的主要阻 力。把流动流体分成两个区域这样一种流动模型,将粘 性的影响限制在边界层内,可使实际流体的流动问题大 为简化,并且可以用理想的方法加以解决。
2、层流边界层的形成
完全湍流区 阻力平方区
0.02 0.015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001 0.0008 0.0006 0.0004 0.0002 0.0001 0.00005
e
d
层 过 流 渡 区 区
0.01 0.009 0.008 103
2
4
2
4
雷诺数 Re
dv
6 8 107
x
流体质点进行着强烈的碰撞与混合而消耗能量,这 部分能量损耗是由于固体表面形状而造成边界层分 离而引起的,称为形体阻力。
边界层分离→大量旋涡→消耗能量→增大阻力
由于边界层分离造成的能量损失,称为形体阻力损失 在流体输送中应设法避免或减轻边界层分离,措施:选择 适宜的流速,改变固体的形体。 如汽车、飞机、桥墩都是流线型 在传热、传质混合中应加以利用。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阻力有两种:
1、直管阻力——流体流径一定管径的直管时,因流 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表皮阻力或摩擦阻力。 2、局部阻力——粘性流体绕过固体表面的阻力为摩 擦阻力与形体阻力之和。流体流径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 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产生的阻力。
一、滞流时的摩擦阻力
流体在半径为R 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在流体中取一段长 为l,半径为r的流体圆柱体。在水平方向作用于此圆柱体的 力有两端的总压力(P1-P2)及圆柱体周围表面上的内摩擦力F。
湍流
相传,量子理论家海森堡临终时在病榻 上宣布,他要带两个问题去见上帝:相对 论和湍流。海森堡说:“我真的相信他对 第一个问题会有答案”。
在印象派大师梵高的后期作 品比如《星空》、《麦田上 的乌鸦》里,人们可以发现 一些漩涡式的图案。
梵高《星空》 物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梵高的画作里出现的那些深浅 不一的漩涡竟然和半个世纪后科学家用来描述湍流现象的数 学公式不谋而合。 梵高这些画作全属其后期作品,当时他的癫痫症经常发 作。物理学家发现,这些作品都能找到湍流经典数学模型的 影子,并相信癫痫令梵高产生的幻觉,可赋予他洞察湍流 奥秘的能力。
Moody图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5 0.02 0.015
l v2 hf d 2g
0.05 0.04 0.03
64 Re
Re,
湍流区 光滑管
68 104 2 4 6 8 105 2 4 68 106
1
P1=p1A1=p1πr2 P2=p2A2=p2πr2 外表面上的剪应力(摩擦力):
l
r
2 p2 v
p1 F rw
1
2
F 2rl
因为流体在等径水平管内作稳定流动,所以∑Fx=0,即:
p1r 2 p2r 2 2rl
dvr dr
积分
dv p1 r p2 r 2 rl 2 rl dr r R r 0 vr 0 vr 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