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对-2019年文档

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对-2019年文档

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对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yuan City,Qingyuan 511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39
参照我国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相关规定,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需于出生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但卡介苗接种需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间隔30 d[1]。

关于同时间注射HBIG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效果影响研究罕见,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连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HbsAg(+)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同期选取HbsAg(-)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96例),所选新生儿均为足月新生儿。

排除标准:合并肝炎,存在妊娠期并发症、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先天缺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观察组孕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7.44±5.61)岁,孕周28~40周,平均(37.14±
2.01)周,顺产60例,剖宫产40,胎头吸
引10例,HBV-DNA阳性率30.00%(30/100),HbsAg(+)并HbeAg (+)16例,新生儿男52例,
女48例,新生儿出生胎龄38~40周,平均(38.96±1.01)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35±0.19)kg;
对照组孕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51±5.72)岁,孕周29~40周,平均(37.21±2.15)周,顺产
62例,剖宫产34例,胎头吸引12例,新生儿男50例,女46例,新生儿出生胎龄38~40周,平均(38.98±0.98)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29±0.17)kg。

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出生胎龄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HBVac(生产企业:北京天坛生物XX公司,规格0.5 mL/支)10 μg,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同时于新生儿出生12 h内接种卡介苗(成都生物XX公司),吸取1人份卡介苗,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注射卡介苗。

操作方法:(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上臂;(2)皮内注射接种,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
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注意事项:卡介苗接种的基本要求为疫苗有效期内尽早接种;冻干BCG稀释后30 min 内未使用完应予废弃;疫苗要于2~8 ℃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接种时亦应如此;疫苗稀释后必须充分摇匀方可接种;谨防注入皮下和肌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山东泰邦生物制品XX公司)100 U。

对于HbsAg(+)并HbeAg(+)孕产妇禁止母乳喂养婴儿。

1.2.2 检测方法新生儿出生7个月时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重复两次测定结果均为HbsAg(+)、HbsAb(-)者作为乙肝母婴传播,即新生儿乙肝感染;反之则为乙肝母婴传播有效阻断。

1.3 观察指标通过随访,追踪至7月龄,比较两组新生儿乙肝感染率、乙肝母婴传播有效阻断率及首次接种卡介苗成功(卡疤形成)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红肿浸润时间及脓肿形成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结疤时间与卡疤大小,以判断HBIG是否对卡介苗免疫效果有影响,确保HbsAg(+)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有效性,降低人群结核病的流行。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
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观察组首次接种卡介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字2值 1.44 1.44 5.4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常见疾病。

目前,由于孕产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于围生期将HBV病毒传播至婴儿,即孕产妇通过母婴传播途径导致乙肝患病率较高,且母婴传播途径成为了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因素
[2-3]。

HBIG具有阻断HBV母婴传播的重要作用[4]。

新生儿通过注射HBIG中和软产道密切接触的HBV,通过接种HBVac产生乙肝自身抗体,使机体获得主动保护免疫,以阻断HBV的传播[5]。

大量文献证实,HBIG联合HBVac在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效果显著[6-7]。

但关于同时间注射HBIG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效果影响研究罕见。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通过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产生抗体,以用于结核病的预防[8]。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通过侵犯全身器官形成结核病,结核病是目前常见的传染疾病之一,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9]。

开放性肺结核痰菌(+)人群通过咳嗽、喷嚏等方式产生飞沫在空气中以气溶胶型传播结核分枝杆菌。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结核患者
800万人,由于结核病导致死亡约为300万人[10]。

但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保健水平的改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有助于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11]。

卡介苗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能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降低结核病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死亡风险[12-14]。

本研究探讨HbsAg(+)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同时注射HBIG和BCG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及乙肝母婴传播有效阻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接种卡介苗成功率、卡疤黄豆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红肿浸润形成率及脓肿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红肿浸润时间与脓肿形成时间长于对照组,结疤时间明显缩短。

研究揭示了HbsAg (+)母亲新生儿娩出后12 h内同时注射HBIG和BCG有助于提高新生儿首次接种卡介苗成功率,卡疤形成较大,可降低红肿浸润、脓肿形成,延长红肿浸润与脓肿形成时间,缩短结疤时间,提示HBIG注射能够缓解卡介苗接种期间的不良反应,在不影响免疫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新生儿痛苦,对卡介苗接种具有重要的增益效应[15]。

卡疤形成是卡介苗接种成功的体表标志,卡疤是指绝大部分儿童接种卡介苗后3~4周(初种)或1~2周(复种)会出现的局部反应,经过红肿浸润、脓疱形成、破溃、结痂这样一个过程,一般在3个月左右脱痂,局部形成瘢痕即卡疤。

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是有效接种的标志,如不出现此
反应,反而提示接种失败,应考虑补种。

接种后未形成卡疤的常见原因为皮内注射卡介苗不足0.1 mL,针尖在皮内未做短暂滞留而立刻拔出针头,致药液立即从针刺孔溢出;卡介苗是减毒活疫苗,在注射过程中菌苗避免与酒精接触,尤其是注射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针眼,以防菌苗被酒精杀伤而降低效果;针头刺入过深达真皮,未形成扁平小皮丘而成半球形皮丘。

结合研究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同时注射HBIG和卡介苗有助于提高卡介苗接种成功率。

HBIG有助于改善卡介苗免疫效果,确保HbsAg(+)母亲娩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有效性,以降低人群结核病的流行。

综上所述,HbsAg(+)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有助于显著改善新生儿
接种卡介苗效果,降低人群结核病流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