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并将继续运用下去。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对合作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基本要素等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实践期间对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现状及常见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纳,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对策目录摘要 (I)一、引言 (1)(一)选题的缘由 (1)(二)研究意义 (1)二、概念的界定 (2)(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2)1. 国外学者的定义 (2)2.国内学者的定义 (3)(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及内涵 (3)三、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常见问题 (4)(一)对于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偏差 (4)(二)小组合作形式化 (4)(三)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过程简单化 (5)1.缺少对合作技能的训练 (5)2.“责任到人”没有落实 (5)3. 未安排独立思考的学习环节 (6)四、改善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6)(一)触动小学生的合作渴望,建构合作愿景 (6)(二)利用小学儿童的合作认知发展特点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7)(三)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全面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9)一、引言(一)选题的缘由在课改推进期间,有许多的改革实践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学习小组”。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实现?以学生学习小组为依托,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能力”[1]。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逐渐成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一文中,作者在未来的教育愿景一节中总结了当今时代人们对于教育的理想和期待主要的四个方面,其中有一段话是——教育可以促使每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
为此,教育必须提供终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教育帮助每个人掌握批判性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开展有效合作的团队工作方式、采用不同媒介方式与不同人沟通的方式[3]。
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笔者认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可行之举。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现在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在未来的教学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研究意义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其局限性。
“不少合作学习的实验教师反映,运用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较高”[4]。
它的实施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实施者、合作的主体、地域等因素。
在教学中,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负担也会有所减轻;但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可能不仅不能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
现今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笔者借由教育实践的机会,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书籍、观察课堂教学、与教师、学生交流,对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合作学习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等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尚存在有待改善之处。
对此,笔者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整理归纳与分析,并试图提出可行的建议。
也期望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懂得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二、概念的界定(一)合作学习的定义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对于合作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对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具体运用的科学研究却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
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的[5]。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泛称,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
1.国外学者的定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
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
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嘎斯基对合作学习做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动的学习活动”。
戴维森认为合作学习的定义应当有七个要点:①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②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③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助的气氛;④个人责任感;⑤混合编组;⑥直接教授合作技巧;⑦有组织地互相依赖。
文泽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或有计划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上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详见王坦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一书)2.国内学者的定义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参见王坦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一书)高艳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6]。
杨伊生认为所谓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互动性学习方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总的学习任务的某些方面负责,最终使本组的每个成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7]。
由于合作学习在不同国家的实践有一定差异,如美国的合作学习法就与流行于欧洲的合作学习法大不相同,再加之目前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较多等原因,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统一认识[8]。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及内涵合作学习在英语原文中有许多提法,如Coope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ve Learning、Team Learning、Group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 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学者在引介和研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合作教学”等[9]。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本文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的定义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
从内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10]。
三、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常见问题随着课改的推进,不少农村小学也逐渐在课堂上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对于此学习模式的运用,教师可谓是众说纷纭。
从课堂现象这一方面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相互合作,学生之间有了互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改善了课堂的气氛,改变了小学的课堂面貌。
而且大部分学校里都有一部分学生是寄宿生,这些孩子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教师在面对全班学生超过50人的状况时,也可能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将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能在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下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只是小组合作学习却一直只运用于一部分课程中,还有一些学科很少或是至始至终都没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此外,笔者听课时还会感受到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讨论不深入、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仍存在不甚妥当之处。
(一)对于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偏差笔者在教育实践期间通过观察课堂发现: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能性更大。
通过与各科教师交谈了解到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适用于语文教学,像数学及品德、计算机、音乐等学科教学则没有必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有可无。
有的教师则认为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说小话的方便,不但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反倒扰乱了课堂。
还有少数教师把合作学习看做减轻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方式,上课时先提出几个问题,接着让小组成员围绕问题讨论,自己则回办公室跟在办公室的教师聊天,比较随意,待到时间差不多了返回教室验收讨论成果。
(二)小组合作形式化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形:临时随意地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学生的课桌椅拼在一块,再在课堂上让小组内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就当做是已经在实行合作学习了。
这样组建的学习小组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组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愿坐在一起,彼此之间合作意愿不强,这更像是传统的小组学习而不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应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方面,尽量让各组成员的整体能力、水平相当,教师还可以组织每组的成员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画一个图形标志,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互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