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论
力资源)风险。
生产规模不足产生的高成本;
技术更新不快。
第四章 生产论
6
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
(1)企业内部各种契约、监督和激励的运行成本。 (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 (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 。
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 企业扩张的界限: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
第四章 生产论
(1)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 素数量的时间周期,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是固定不变的。(short-run)
第四章 生产论
18
生产理论中的短期与长期
(2)长期(*) :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 数量的时间周期。 (long-run)
(3)特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任何生产要素 数量的时间周期,只能够通过调整存货来适应市场 需求的变动。
0
总产 平均 量TPL 产量
APL
0
1 10 10
2 30 15 3 60 20
4 80 20 5 95 19
6 108 18
7 112 16
8 112 14
9 108 12
第四章 生产论
边际 产量 MPL
10 20 30 20 15 13
4 0 -4
Q
• 25
20 15
• •
•
•• • •
•
•
••
10
10
15
20
20
30
20
20
19
15
18
13
16
4
14
0
12
-4
24
短期总产量曲线
Q
TPL Q f (L, K ) f (L)
TPL
O
第四章 生产论
L
25
短期总产量曲线上的特殊点
Q
平均产量最大 C B
O
第四章 生产论
总产量最大
D TPL
边际产量最大
L
26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 投入 量L
Q
G
第一个阶段,APL最大值之 前,平均产出递增,生产
规模效益的表现;
B
TP
即 0----APL=MPL,
Ⅰ
ⅡⅢ
A
E
第二个阶段, APL最大值 和MPL=0之间,平均产出递 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即APL=MPL—MPL >0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
F
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
AP
即MPL <0 。
O
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 曲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 时,平均产量上升;
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 时,平均产量下降;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 量曲线相交在平均产量曲 线的最高点。
Q
• 25
20 • • ••
•
15 •
•
•
APL
10 •
•
5
•
0
L •
1234 56789
-5
•
MPL
第四章 生产论
7
三、厂商的目标
➢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其他目标:产量最大,市场份额最大,等等;
➢ 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中,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 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al-agent)。 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可能导致市 场失灵;
➢ 经营者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倾向受到约束。因 此,我们在后面的分析中采用这一目标来研究生 产者行为。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的投入量。
企业进行生产的生产过程就是从投入生产要素到 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 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假定有两种投入品:劳动L和资本K,产出为Q,则 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Q =f(K,L)
第四章 生产论
12
二、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
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 值时,增加 1 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 产量是递减的。
第四章 生产论
2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要素投入超过一定量时
才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
质相同。
第四章 生产论
29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30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理解注意几点: (1)在这里假定了劳动者素质是相同的,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是由于资本使用限制造成的。 (2)边际报酬递减作用前提之一“技术水平”不 变,它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 提高。
第四章 生产论
31
四、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
1、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 曲线之间的关系
32
2、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
Q
112
D
TPL曲线上某点的APL是该
C
TPL
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60
B
某劳动投入量的MPL是TPL
A
曲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0 1 2 3 4 5 6 7 8 9 10 L
当MPL上升时,TPL曲线斜 Q
率递增,当MPL下降时, 30
TPL曲线斜率递减。当MPL 20
1、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 固定的生产函数。写作:
Q min ( L , K ) uv
劳动和资本的 生产技术系数
Q L K uv
第四章 生产论
13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特点: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生产要素投入量 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 值的那一要素。
(4)特长期:生产者在这一时期内不仅能够调 整一切生产要素,而且生产技术也会发生变化。
第四章 生产论
19
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
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被调整 (称为可变要素投入),还有部分生产要素生产者无法对它 们进行数量调整(称为不变要素投入)。
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的要素投入。
第四章 生产论
10
厂商利润最大化:
π P Q TC
n
市场结构 Q f (L, K, N, E) TC(Q) piqi
利润最大化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i 1
(1)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生产理论
(2)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成本理论
(3)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市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论
11
一、生产函数
A
MP与AP之间关系:
E F AP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
O
L1 L2 L3
L MP
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 曲线相交 。
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厂商 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规模报酬
第四章 生产论
1
Y f (L, K, N, E)
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N 企业家 才能 E
Inputs / Factors
为负时,TPL曲线斜率为 10
负,总产量下降。
0
第四章 生产论
E
APL
1 2 3 4 5 6 7 8 9 10 L
MPL
33
AP 和 MP 曲线的求取与分析
Q D
C
TPL
B
AP MP
第四章 生产论
APL MPL
L
L
34
G
MP与TP之间关系:
Q
MP>0, TP↑
B
TP
MP=0, TP最大
MP<0, TP↓
MPL
f
(L, K L
)
TPL L
MPL
lim
L 0
f (L, K ) L
d TPL (L, K ) dL
第四章 生产论
23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L
0 1 2 3 4 5 6 7 8 9
第四章 生产论
总产量TPL
0 10 30 60 80 95 108 112 112 108
平均产量APL 边际产量MPL
第四章 生产论
4
二、企业的本质
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 的替代。(企业、市场各有优劣)
交易成本是围绕着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 是交易双方达成的一个契约)。它既包括签订、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 费的成本,也包括不可预见或者无法写入契约的偶然因素带来的损失。
我们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短期 生产理论,用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 理论。
第四章 生产论
20,资本是固定的,仅有 劳动可变,称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 数,表示为:
Q f (L, K )
第四章 生产论
21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 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 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 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 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