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优秀说课稿

苏州园林优秀说课稿

苏州园林优秀说课稿篇一:苏州园林说课稿《苏州园林》说课稿听听那冷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所选4篇课文都属于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文。

而此类文章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是怎样根据说明的目的去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并且使用恰当地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得以充分的表现;引导学生去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因此,本文教学的重点应为学习本文的总分结构方式和对本文语言的揣摩。

二、目标确定本文所写事物——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典范,而苏州园林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其数量多而又各具特点,怎样才能清晰地把它介绍给读者,这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因此,本文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合理的结构方法;其二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揣摩,让学生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是学生在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说明文。

尽管学生在小学时与说明文有过接触,但是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如说明顺序、方法、语言等,在以前的教学中没有作过详细的介绍)。

因此,教师有必要再讲授过程中,就课文的结构方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运用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介于此,我将采用析读课型进行本课的教学。

四、教学流程本课备用两课时教学,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读课文,分析写了什么第二步,读课文,分析怎么写的第三步,读课文,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读课文,分析写了什么(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能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加以概括)1、情境导入2、学生通读课文,标示段序,扫清字词障碍。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按以下句式说话(说出一点即可)第段写的是苏州园林。

教师引导示范:第。

学生说话:(略)第二步,读课文,分析怎么写的(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在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从课文结构、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等几方面进行分析)1、从课文结构上分析(指导学生完成思考与练习一)教师引导分析:课文是用总分结构写的。

第1、2段为总写,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点。

第3——6段为分写(整体),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7——9段也属于分写(局部或细部),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说明方法上分析教师示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生说话:(略)3、从语言上分析(表达方式、用词、修辞等)(1)表达方式:教师示范:①如第1段中的议论,第7段中的描写等,既增强课文的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学生说话:(略)②如第5段:第1 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式描写,描写了俯下的搞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于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式议论,阐明了这种栽种的理由及艺术效果;第5句式描写,描写了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萝,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2)词语:教师示范:“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学生说话: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用词讲究分寸,不因其“多”或“少”二或略例外,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修辞:教师示范: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学生说话:(略)第三步,读课文,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样写有说明好处,为以后写作说明文打基础,作准备用讨论法)让学生读课文,说说各段的写法有说明好处。

教师示范:第1段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说出了苏州园林的影响。

写出其地位,道出了写作目的,使读者里哦啊接了苏州园林的总体轮廓。

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字词并用新词造句。

2、认真观察学校主教学楼,运用一定得修辞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

篇二:江苏省教学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4、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步骤和实施一、导入课文:(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二、讲析(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2、(解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2、同学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

“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精讲)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

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