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三)高倍镜与低倍镜
项目 低倍镜 高倍镜
目镜与物 镜组合
与玻片的 距离
物镜短/目镜长
物镜长/目镜短
视野
细胞数目多 细胞体积小 视野较亮
细胞数目少 细胞体积大 视野较暗
(三)高倍镜与低倍镜
1、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步骤:找-移-转-调
①找到要观察的对象(在低倍镜下)
②移动装片,把要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怎么移?)
(7)95% 的酒精:冷却的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可用于凝集 DNA。
(10)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 氢酶) ( 11 ) 3% 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3% 的蔗糖溶液、 2% 的新鲜淀粉酶 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2)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3)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放置---对光(低倍镜)---调焦(低倍镜)---观察(高倍镜)
A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B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 标本0.5cm处 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E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 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F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G转动细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H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必修2 (p88)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什么? 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 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必修1P7)
一、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
(14)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 也可用 93号汽油 ) 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5)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 可使研磨充分。
(16)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 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7)0.3 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 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18)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判断污物在何处: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移动,如果移 动,则污物在装片内部或表面,移动装片,污物不动, 一般在镜头上,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移动,若污物移动, 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反之则污物可能在物镜上
(五)显微镜使用时的异常现象与原因
有气泡 同一视野一部 分清晰另一部 分不清晰 视野太亮
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 水太少 材料厚薄不均匀 光线太强;光圈太大;反射太强
实验流程 取材→材料处 理→检测或分 离→观察→结 论
必修1(p60、70)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必修2(p91)
必修3(p75)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 名称 50%的酒精 酒精 溶液 75%的酒精 95%的酒精 15%的盐酸 无水乙醇 层析液 二氧化硅(石英砂) 碳酸钙 杀菌、消毒 迅速杀死细胞 细胞分离 溶解色素 溶解并分离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 使研磨充分 防止色素被破坏 提取和分离 作用 洗去浮色 实验应用 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脂肪 微生物的培养 技术 观察植物细胞 的有丝分裂
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苏丹 Ⅲ/Ⅳ
脂肪
豆浆、牛奶、 紫色 不需要 鸡蛋清、蛋 白质类酶 花生种子等 橘黄 色/红 不需要 含脂肪较多 色 的种子
叶绿体 中色素 的提取 和分离
层析后出现四 条色素带,从 无水 上到下依次是 叶绿 乙醇、 橙黄色的胡萝 新鲜 不需 体色 卜素、黄色的 的绿 要 层析 叶黄素、蓝绿 素 叶 液 色的叶绿素a和 黄绿色的叶绿 素b
பைடு நூலகம்
2.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成分及用法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 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 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 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 ( 2 )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
(19)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 2 mol/L、 0.015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 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0)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 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 3 ) 双 缩 脲 试 剂 : 由 0.1g/mL NaOH( 甲 液 ) 和 0.01g/mL CuSO4(乙液)构成。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 mL甲液,摇匀, 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 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制得。用于 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 5 )二苯胺:用于鉴定 DNA 。 DNA 遇二苯胺 ( 沸水浴 ) 会被染成蓝 色。 ( 6 )甲基绿:用于鉴定 DNA 。 DNA 遇甲基绿 ( 常温 ) 会被染成蓝绿 色。 (8)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9)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用于染色体着 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
(六)显微镜的维护与清洁 1、用完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呈“八”字,降下镜 筒 再装箱; 2、物镜与目镜镜头的清洁必须用专用的擦镜纸; 载物台可用抹布清洁。
1、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 是 D 指该细小物体的 C、像的面积 D、长度和宽度 D 2、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时,一个视野内
苏丹Ⅲ/Ⅳ染液
检测、鉴定脂肪
橘黄色/红色
2.用于提取或鉴定的试剂及颜色反应
实验 名称 鉴定(或提 取)对象 淀粉
试剂
碘液
颜色
蓝色 砖红 色
水浴 加热 不需要
生物材料
脱色的叶片 含糖量高的 白色或近白 色的植物组 织、尿液等
糖类 的鉴 还原糖(葡 斐林试 定 萄糖、果糖、 剂 麦芽糖)
需要
蛋白 质的 鉴定 脂肪 的鉴 定
一、观察类实验(必修部分)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流程 取材→ (染色) →制片→ 显微观察 →结论
必修1 (p26) 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必修1(p7)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必修17(p47)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必修1(p6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必修1(p115)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必修2(p21)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显微镜的构造 2、取镜安放 3、对光 4、放置玻片标本 5、观察 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粗准焦螺旋
使用要点: 先低后高, 找移转调
镜筒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与光圈 反光镜
物镜
镜柱
镜座
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二)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流程
蝗虫精母细胞减 细胞减数分裂数分裂固定装片
低温诱导植物 染色体数目变 化
洋葱根尖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无
死亡 保持活性
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质壁分离;液泡 变小,颜色变深
植物细胞质壁 紫色洋葱表 皮细胞 分离
二、鉴定类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必修1(p18)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必修1(p9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不用上升镜筒)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否则易压碎 玻片和损坏透镜)
2、物像及放大倍数
①观察到的物像为倒像
上 P 实物
d?
物像
2、物像的放大倍数
* 放大的不是细胞的面积,而是长度与宽度
•物像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
(四)物像中污点所在位臵的判断: 物镜上?目镜上?玻片上?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新人教版)
广东高考实验命题规律:
1、选择题命题注重基础性、模块覆盖(必修1、2、3 及选修1),难度不大,易得分。 考查:主要考查考纲所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 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2、非选择题命题注重核心知识、多以生产生活实际为 背景,能力要求较高,提分点。 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 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实验现象 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 方法,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与修订。
染色
细胞活性
死亡 保持活性 数小时 活细胞
观察、现象
细胞核染成绿色 细胞质染成红色 蓝绿色 绿色、扁平的椭 球形或球形
吡罗红; DNA、RNA 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内表皮细 甲基绿 的分布 胞
线粒体 叶绿体
口腔上皮 细胞; 黑藻 洋葱根尖分 生区细胞
健那绿 无
细胞有丝分裂
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
死亡
各时期染成深色染 色体的变化特点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A、体积
B、表面积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 C 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A、向右方
B、向上方
C、向左方 D、向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