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是把“双刃剑”
“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交叉性强、信息量大、灵活性强,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媒体。
”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假想一下完全脱离传统媒体的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上,学生在键盘上或用鼠标学习“弹钢琴的指法”。
科学课上,学生在视频网页上“观察小麦、水稻、黄豆、葵花……的种子”。
数学课上,一年级小学生通过计算机媒体“学习数数”。
书法课上,学生在白板上“学写毛笔字”……
简直不敢想象:完全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空间”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带向何方?学生永远不能够获得动手操作探究成功带来的欢乐!
尽管计算机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让学生能随时中断使用,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他学习活动;电影、计算机多媒体画面丰富、图文并茂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行为参与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游”不能自拔,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印刷材料、图示材料、图画、模型和实物作为传统的教学媒体,具有携带方便、经济实用,不受时空限制的基本特征。
它们各自还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印刷材料(教科书、参考书各种读物),制作成本低、方便携带、易于分类保存和修改,不受听觉干扰,便于制定步调进行学习;绘画、图表、图解、广告图和漫画等图示材料,易于得到、使用简便,可以把抽象的思想转化为更现实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设备;模型和实物作为是一种与学习经验联系最为密切的媒体,它几乎能对人所有的感官都有所刺激。
各种媒体都有着其特定的功能,优势和劣势并存。
但是,没有一种媒体是万能的“神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加法”,对某种特定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模式有效,同样每种媒体又各自的“减法”,在某些场合不适合试用。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都是教学媒体一部分,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两者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依存;两者不可偏废。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是计算机多媒体之“源”,计算机多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产生发展的高科技产物。
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永远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取代传统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存在的欠缺,恰恰得由传统媒体拾遗补漏。
两种媒体各有其“千秋”,我们教师决不能认为"没有选择传统媒体的必要"。
综上所述,不管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发展有多快,它永远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多媒体。
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永远无法替代人的“嘴巴和鼻子"一样。
传统媒体应和计算机多媒体应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
只有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两种媒体的优势,使两者相得益彰、互弥不足,发挥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才能诞生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当拘泥于“黑板、粉笔+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单纯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模式,而要把两者嫁接起来“锦上添花”,教学模式才能“百花齐放”。
憧憬未来:课改之花遍神州,素养硕果枝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