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第二节材料受迫成形工艺技术
第三章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第二节材料受迫成形工艺技术
❖ 特点(1)能源消耗低;(2)锻件精度高、力学 性能好、内部组织无偏析、无各向异性;(3)疲 劳寿命高。
2、粉末锻造成形工艺过程
❖ 粉末制取:成分均匀,流动性好、杂质少。 ❖ 模压成形:将粉末置于封闭的模具型腔内加压,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形
状、尺寸、密度与强度的型坯,以便进行烧结。 ❖ 型坯烧结:高温烧结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型坯的强度和密度。 ❖ 锻前加热:放置型坯的氧化和脱碳,要有惰性气体保护。 ❖ 锻造:锻造温度、锻造压力和锻造时间。 ❖ 后续处理:退火、调质、表面渗碳淬火等热处理或者时效处理。
自硬砂精确砂型铸造
❖ 采用自硬树脂砂代替粘土砂造型,克服了铸件质 量差、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重的 缺点。自硬树脂砂具有高强度、高精度、高溃散 性、和低的造型造芯劳动强度的特点,适合各种 复杂中、小型铸件型芯制作的高效工艺。可以生 产壁厚仅有2.5mm
高紧实砂型铸造
❖ 铸型的高紧实率是当代造型机的发展方向,高紧实率及其均匀性可提 高铸型强度、刚度、硬度和精度,可减少金属液浇铸和凝固时型壁的 移动,提高工艺的出品率,降低金属消耗,减少缺陷和废品。
特种铸造技术
压力铸造
压力铸造是在专用设备—压铸机上进行 的一种铸造。即在高速、高压下将熔融的 金属液压入金属铸型,使它在压力下凝固 获得铸件的方法。
压用较压力铸造低的压力 (一般为0.03~0.07Mpa),将金属液从 铸型的底部压入,并在压力下凝固获得铸 件的方法
1、气体辅助成形
❖ 在熔融塑料填充(不完全充填)完成后,利用型 腔内熔融体冷却前的时间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 惰性气体迅速地注入成形体内部,此时气体可在 成品壁较厚的部分形成空腔。
2、注射压缩成形法
注射机特点:
有少量化学变化,其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可逆的.(变化过 程可逆)
(PE、PP、PVC、PS、ABS、PMMA、PA、 POM、PC等)
热固性材料
在受热或其它条件下能固化成不熔不溶性物质的塑 料 ,其分子结构最终为体型结构。(变化过程不 可逆) (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环氧塑料、聚邻苯二甲酸 、二烯丙酯、有机硅塑料、硅酮塑料
❖ 精密冲裁通常通过光洁冲裁、负间隙冲裁、带齿圈压板冲 裁等工艺手段来实现。
❖ 光洁冲裁:小间隙小圆角冲裁。
❖ 负间隙冲裁:凸模尺寸大于凹模型腔尺寸,实质 上为冲裁和修正工序的复合。
❖ 带齿圈压板精冲
4、辊轧工艺
❖ 用轧辊对坯料进行连续变形的压力加工方法,具 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和材料消耗少的 优点。
(1)细晶超塑性,又称组织超塑性或恒温超塑性,其超塑性产生的内
在条件是具有均匀、稳定的等轴晶组织,晶粒尺寸通常小于10微米; 外在条件是应变速率要比普通金属应变速率至少低一个数量级; (2)相变超塑性,又称为环境超塑性,是指在材料相变点上下进行温度 变化循环的同时对试样加载,经多次循环试样得到积累的大变形。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第二节 材料受迫成形工艺技术
史振宇
shizhenyu@
主要内容
1 精密洁净铸造成形 2 精确高效金属塑性成形工艺 3 粉末锻造成形工艺 4 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形
2
受迫成型的含义
❖ 利用材料的可成形性,在特定的边界和外力约束 条件下的成形方法:如铸造、锻压、粉末冶金和 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形等工艺方法。
属不超过60%,而目前所已知的如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 和高温合金中,最大伸长率可达1000%,有的甚至达2000%。 ❖ 利用材料的超塑性进行成形的方法即为超塑性成形。 ❖ 利用材料的超塑性可以在小吨位设备上实现形状复杂,用其他手段难 以进行的零件精密成形。
❖ 金属的超塑性主要有两种类型:
❖ 可通过气动压实、真空吸砂、气流吹砂、液动挤压和气冲等工艺手段 。
❖ 由于紧实度提高,铸件的精度、 表面粗糙度可提高2-3级,适用于 大批量铸件的生产。
气冲造型
消失模铸造
❖ 消失模铸造工艺是采用聚苯乙烯等发泡塑料模样 代替普通模样,造好型后不取出模样就浇入金属 液,在金属液的作用下,塑料模样燃烧、气化、 消失,金属液取代原来塑料模所占据的空间位置 ,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铸件的铸造方法。
造型和制芯准备 型砂和芯砂由原砂、粘结剂、水及其它附加物混制 分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
水玻璃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析出二氧化 硅凝胶,因凝胶脱水而逐渐硬化。其化学反应如下
Na2O ·nSiO2 + CO2 + mH2O →Na2CO3+ nSiO2 ·mH2O沉淀
❖ 1、精密模锻工艺 ❖ 2、超塑性成形 ❖ 3、精密冲裁工艺 ❖ 4、辊轧工艺
1、精密模锻工艺
精密模锻是在模锻设备上锻 造出锻件形状复杂、精度高 的模锻工艺。
为了减少氧化,提高精锻件 质量,精锻时采用较低的加 热温度,称为低温模锻。
精密模锻的锻件精度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锻模的加工精度, 锻模精度要求比锻件精度高 1~2等级。模具型腔需开 排气孔,以减小金属流动阻 力。
挤压铸造
2、清洁铸造技术
1、采用洁净能源。以铸造焦代替冶金焦,以少粉尘、少熔渣的感应电炉 熔化代替冲天炉熔化,以减轻熔炼过程中对空气的污染。
2、采用无砂或少砂的特种铸造工艺,如压力铸造、金属型铸造等,改善 操作者工作环境。
3、研究并推广使用清洁无毒的工艺材料。 4、采用高溃散性型砂工艺,如树脂砂、改性脂硬化水玻璃砂工艺 5、研究开发多种废弃物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技术,如铸造旧砂的再生回收
不带保温炉
带保温炉
1-坩埚;2-升液管;3-金属液;4-进气管;5-密封盖; 6-浇道;7-型腔;8-铸型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又名“失蜡法铸造”,是采 用易熔的蜡质材料制成模型,然后用造型 材料将其包覆若干层,待其干燥硬化后将 蜡模熔化获得无分型面的壳型,经烘干后 浇注金属液而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
蜡模铸造工艺流程:
❖ 辊锻轧制 ❖ 展环轧制
三、粉末锻造成形工艺
❖ 1、粉末锻造成形工艺特点 ❖ 2、粉末锻造成形工艺过程 ❖ 3、粉末锻造模具
1、粉末锻造成形工艺特点
❖ 粉末冶金:将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粉料均匀混合后 压制成形,再经过高温烧结和必要的后续处理来 制取产品的工艺方法。
❖ 金属粉末经压实后烧结,再用烧结体作为锻造毛 坯的锻造方法称为粉末锻造 。
一、精密洁净铸造成形
❖ 精密铸造成形技术 ❖ 清洁铸造技术 ❖ 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
传统的砂型铸造
❖ 是一种最基本的铸造方法,历史悠久,其工艺过程有制造 模型和芯合、混砂、造型和造芯、烘干合箱、熔化几个步 骤。 工艺设计: 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首要考虑:浇注位置的选择、铸型分型面的的选择 还应注意:机械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件收缩率、 冒口位置及尺寸等等 绘制铸造工艺图
蜡模制造 结壳
脱模
焙烧
浇注
脱蜡和造型
熔模铸造的表壳 (奥氏体不锈钢)
离心铸造
离心铸造是将金属液浇入高速旋转 (250~1500r/min)的铸型中,并在离心 力作用下充型和凝固的铸造方法。其铸型 可以是金属型,也可以是砂型。既适合制 造中空铸件,也能用来生产成形铸件。
立式离心铸造
卧式离心铸造
❖ (3) 简化了铸件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使造型效 率比砂型铸造提高2~5倍。
消失模特点
❖ 缺点:实型铸造的模样只能使用一次,且泡沫塑 料的密度小、强度低,模样易变形,影响铸件尺 寸精度。浇铸时模样产生的气体污染环境。
❖ 用途:实型铸造主要用于不易起模等复杂铸件的 批量及单件生产。
❖ 压力铸造 ❖ 低压铸造 ❖ 熔模铸造 ❖ 离心铸造 ❖ 真空铸造 ❖ 挤压铸造
超塑性拉伸的Zn-Al合金试样
经典的超塑性气 压阴模成形工艺 示意图
超塑性气压成形过程中施加“背压”的作 用—在材料中形成静水压,防止产生“空 洞”。
超塑性成形的火箭发动机涡轮盘(材料Ti-6Al-4V合金)
超塑性成形的飞机发动机压气 机盘(材料:TC11钛合金)
3、精密冲裁工艺
❖ 精密冲裁是使冲裁件呈纯剪切分离的冲裁工艺,在普通冲 裁工艺基础上通过改进模具来提高制件的精度,使冲裁件 尺寸精度可达IT6~IT9级,断面粗糙度Ra值为1.6~0.4μm 。
3、粉末锻造模具
❖ 粉末锻造一般都在闭式模腔内进行,因此对模具 精度要求较高。
四、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形
高分子材料已经与钢材、水泥、木材并列 为四大基本工程材料
❖ 1、气体辅助成形 ❖ 2、注射压缩成形法 ❖ 3、模具混合成形法 ❖ 4、剪切场控制取向成形法 ❖ 5、直接注射成形法
热塑性塑料
将该类塑料升温熔融为粘稠液体后施加高压,便可以 充满一定形状的型腔而后使其冷却固化定型成为制品.如 果再将其加热又可进行另一次塑料成型,如此可反复地进 行多次.在成型过程中,该塑料主要是发生物理变化,仅
二氧化碳硬化法硬化水玻璃
砂型铸造的特点
1. 适用面最广,几乎使用所有零部件 2. 分为手工铸造、和机器铸造,后者精度高、质量
好、可批量生产 3.铸件组织晶粒粗大,易成分偏析 4.表面粗糙度较高
1、精密铸造成形技术
I. 自硬砂精确砂型铸造 II. 高紧实砂型铸造 III. 消失模铸造 IV. 特种铸造技术
消失模特点
❖ (1) 由于采用了遇金属液即气化的泡沫塑料模样,无需 起模,无分型面,无型芯,因而无飞边毛刺,铸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接近熔模铸造,但尺寸却可大于熔模铸 造。
❖ (2) 各种形状复杂铸件的模样均可采用泡沫塑料模粘合 ,成形为整体,减少了加工装配时间,可降低铸件成本 10%~30%,也为铸件结构设计提供充分的自由度。
技术、熔炼炉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6、研制开发铸造机器人或机械手,以代替工人在恶劣条件下工作。
3、铸造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1.金属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 2.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3.应力场数值模拟 4.微观组织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