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 乌镇
总体格局
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 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 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 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 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 影响。
总结
• 一. 乌镇是一个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古镇,以其“千年积淀的 文化”和“原汁原味的水乡”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以河成街,街 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 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那种“以和为美” 的人文思想,使我对古典民居的建筑风格及景观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 解和学习,可谓是受益匪浅。 • 二. 结合思考郴州湘南风情和乌镇湘南水乡风情的特点,二者进行 对比和分析,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点,体现了地域不 同的景观建筑风格。对我今后对中国不同地方古典建筑及景观有了更 深的体会。 • 三. 总而言之,乌镇的美在于古老的原始之美,没有了现代都市的 噪杂,没有现代都市的污浊,有的只是浓浓的乡土气息,秀丽的景色 和乡村的文化韵味,使这幅美丽的画卷增加了乐趣。
乌镇特色
•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 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 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 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 古镇的空间魅力。
地理区位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市(地级市)桐乡市(县级市)北端,西临湖州 市南浔区,北接江苏苏州吴江市,为二省(浙江,江苏)三市(嘉兴, 湖州,苏州)交界之处。 •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 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之称。
景观元素之“石板小巷”
• 走进乌镇,走在那用青石板铺 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 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 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作为历史古镇,乌镇无论是整个镇 还是观前街,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 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走进这个充满了农业文化氛围的古 镇,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 板小街上,可以倾听脚步在另一小 巷上的回音。
江南水乡之乌镇考察报告
jiangnanshuixiangzhiwuzhenkaochabaogao
目录
• • • • • • • 前言 地理区位介绍 乌镇特色及总体格局 景观元素之“桥” 景观元素之“石板小巷” 景观元素之“水阁” 总结(考察心得体会)
前言
•
乌镇是国家五A级景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曾名乌墩和青墩,具 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之称。一九九一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九 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景观元素之“水阁”
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民居有一 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 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 板,人称“水阁”。
•
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 家尽枕河”。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 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 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茅盾曾在 《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 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谢谢观赏!
景观元素之“桥”
•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 “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 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 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 济桥。 • 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 “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朝南) “通云 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朝北)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 气息,给人以十分古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