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污染及防治(共31张PPT)

噪声污染及防治(共31张PPT)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一)噪声概述
1.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性质:是由声源作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听起 来嘈杂刺耳的感觉.
从环境保护:把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称为噪音. 从生理学: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
思考:乐音会不会变成噪声?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分贝的符号是dB。 • 高于80分贝声音对人有不同程
控制途 径
相关措施
具体实例
声源控 从设计、技术、行政管理等 部分城市规定在城区
制 方面加以控制
禁止鸣喇叭
在噪声源和接受者之间设置 城市高架桥上装隔声
传播途 声音传播的屏障;进行合理 屏障,体育馆内装吸
径控制 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城 声吊顶
市绿化等
接受者 佩戴护耳器,减少在噪声环
的防护 境中的暴露时间
活动探究一:噪声的来源
1、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 备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的声 级一般较高, 对工人及周围 居民带来较大 的影响。
2、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 等发出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 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3、生活噪声






广 场


昼间
45
50 60 65 70
夜间
35
45 50 55 60
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住宅区驶过拖拉机 B.晚上十点部分居民拉提琴 C.上午幼儿园里小朋友唱歌 D.集市上大声叫卖 【解析】 物理学角度的噪音如拖拉机声无论何时何地都属环保 噪声,物理上的非噪声如琴声、歌声在特定时间、地点可以称为环保 噪声。也就是说是否是噪声不在于其是否悦耳,而在于其是否影响了 休息和工作。 【答案】 C 【小结】 本题考查噪声的概念。噪声的制定与受害人的心理、 生理因素有关,也与时间、地点有关,不是绝对的。
开始有破坏作用 ,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 等现象。 ➢ 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当噪声级超过 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
(6)对人体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儿童和孕妇)
材料6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 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 致儿童智力低下。
度的危害
•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在50分贝以 下。
• 正常说话的声音为40—50分贝
• 声音低于12分贝,人听起来会感 到吃力
• 人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分贝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等级标准/dB
适用范围
特别需要安静住宅区(0 类)
居民/文教地区(1类) 商业中心区(2类) 工业中心区(3类) 交通干线两侧(4类)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 安静和谐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 学习工作。
小结3:噪声控制途径:
1、声源控制: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 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2、传播途径控制: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 外界隔离开。 3、接受者的保护: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 等。 4.健全法规, 严格执法,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 识。
振动
质的传播 振动
防止噪 阻断噪 防止噪声
声产生 声的传播 进入耳朵
(消声) (吸声、隔声) (个人防护)
(1)在声源处减小噪声
汽 车 消 音 器
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 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播路径上减小噪声
植树造林
公路上的隔声屏障
车间封闭
采用吸音、隔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 建筑布局等
吸声砖
吸声棉
(3)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直升机驾驶员
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 防声头盔。
➢ 要有效地解决噪音污染之类环保 问题, 必须三管齐下—— 健全法 规, 严格执法,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 识。
【答案】 D 【小结】 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途径。注意题目要求控制“声 源”。
4.建筑布局也要考虑使噪声的影响最小,如利用地形或地物做隔声屏障, 使噪声得到降低。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建筑物位置布局最适宜的是__丁__。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建筑布局因声波的反射而加剧了 噪声污染。
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3)干扰睡眠、工作、学习
材料3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 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 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 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 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 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 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 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 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 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
小结1:噪声之源
➢ 工业噪声 ➢ 交通噪声 ➢ 生活噪声
活动探究二:噪声的危害
(1)损害听力
材料1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 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 象叫做暂时性听阀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 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 听阀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 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 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 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 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 力损伤更多。
(2)诱发各种疾病
材料2
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 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 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 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 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 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 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
(2)上题中对噪声的控制属于 A.声源控制 B.传播途径控制 C.接受者的防护 D.以上都是 解析 合理建筑布局可以减弱或消除声波的反射,因此属于传播途径 控制。
小结2:噪声的危害 损坏听力 诱发多种疾病
主 要 干扰正常的睡眠、学习和工作 危 害 对动物有严重影响
特强噪声损坏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 对人体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儿童和孕妇)
活动探究三:噪声的控制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噪声污染?
噪声控制途径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 ______ 空气等介______ 鼓膜
(4)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材料4 有人给奶牛播放轻音乐后,牛奶的产量大大增加,而强烈的噪声使奶牛
不再产奶。 60年代初,美国一种新型飞机进行历时半年的试验飞行,结果使附近一
个农场的1万只鸡羽毛全部脱落,不再下蛋,有6千只鸡体内出血,最 后死亡。
(5)特强噪声损坏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
材料5 ➢ 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
下列防治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声源控制的是( ) A.城市高架桥上设置隔声屏障 B.体育馆内安装吸声吊顶 C.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D.部分城市禁止在城区鸣喇叭
【解析】 城市高架桥上的隔声屏障及体育馆内的吸声吊顶均属 于从建筑设计上控制噪声传播,但高架桥体育馆不是噪声的声源,也 就谈不上是声源控制了。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这属于接受 者的防护措施。城区禁止鸣喇叭是通过行政管理措施控制声源发出噪 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