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1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1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 写法,最早流行于 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相传为程邈(miǎo) 在监狱中将其整理 成一种新字体。图 为湖北出土的秦隶 竹简。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 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变无规则的线条 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图为汉隶。
品味汉字之美
汉字的起源:《汉字寻根》(周有
• • 光)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 “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 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 “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 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 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 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 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 大约有一万年。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 约有3300年。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 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图 为楷书的创始人 钟繇(yóu) 。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 体正书或真书, 笔画平直,字形 方正,不像隶书 写成扁形书写简 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 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图为钟繇作品《宣 示表》。
摹图 亭“ 王 是 中 本为 集天 羲 个 国 。《 序下 之 有 浙 兰 》第 在 名 江 亭 。一 这 的 的 集 行里地“ 序 书写方兰 》 ”下,亭 的 的被当碑 唐 《誉年亭 人 兰为,”


• 仓颉,原姓侯冈,名 • 颉,号史皇氏。白水 • 县阳武村人,享年 110岁,为轩辕黄帝 左史官。我国原始象 形文字的创造者,我 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 草创人之一。
仓颉是人类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圣 人,汉字的创造者,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和奠基者。仓颉是上古黄帝时代的史官, 生有“双瞳四目”,仓颉心通天地万物 的变化规律,按形造字,据《淮南 子· 本经训》载:“苍颉作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自从 有了文字,人类社会便展开了文明的首 页。可以这样讲,没有伏羲、炎、黄、 仓颉这些伟大的圣人,就不会有今日的 文明。
• 草书,特点是结 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 是为书写简便在 隶书基础上演变 出来的。有章草、 今草、狂草之分。 • “今草”是东汉 人张芝 (25— 220)所创。图 为张芝写的草书。
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
•汉字演变的规律 1、笔画线条化 2、字形符号化 3、结构规范化 4、字集标准化
汉字的组成
汉字的演变过程 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 如下:
形成时代 殷商 商周 西周晚期 秦 西汉 汉代 东汉晚期 汉魏
代表性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籀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真书)
主要载体 龟甲、兽骨 青铜器、石器 石器 石器 竹简,帛 帛、纸 帛、纸 纸
甲骨文
•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 肩胛(jiǎ)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 • 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 • 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 • 万片,单字总数约 • 4500个,可认者约 • 1700字。甲骨文是现 • 在汉字的“祖先”,距今 • 约3000多年,我国有 • 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 • 那时开始。
汉 字 形 之 美 回 文
回文诗是一种可顺着读和倒着读的艺术表现 形式。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 价值。例如:
常见茶杯盖上的四个字是“清心明 目”,像诗经中的四四言诗,可它 是十分巧妙的回文,随便从哪个字 读皆可成句,例如:“心明目清”、 “明目清心”、“目清心明”,其 意不变。 还有七言回文是“不可一日无此 君”,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 与前面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 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 “此君不可一日无”。独啜提神, 二人有趣。”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 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 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 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 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 意字。 如:休、牧、从、比、采、囚 等。
形声
• 上形下声:露、花、草、笠、芳、景、箱 • 下形上声:烈、忘、警、恭、堡、贷、盒 • 左形右声:松、城、渔、狸、描、帽、纺 • 右形左声:领、战、郊、放、鸭、飘、歌 • 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 • 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近
计数灭年是代器铭金 ,六代青表的文文 据国,铜,时,是 个 ,上器乐代也指 。个容 ,庚约自的器,叫铸 其《 商代以青钟刻 中金 代名钟铜鼎在 可文多的词为器文殷 以编年早。代的。周 识》。期金表礼商青 别记金,文,器周铜 的载文下应“以是器 字,的至用钟鼎青上 有共字秦的鼎为铜的 ” 1200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 字 音 之 美 谐 音 古 诗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722 2420
大篆
大篆,也称籀(zhòu) 文。因其着录于字书 《史籀篇》而得名。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 为是“石鼓文”。字 体结构整齐,笔画匀 圆,并有横竖行笔, 形体趋于方正篆”。秦朝 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 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 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 由大篆演变而成。由于其 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 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 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 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 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 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 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 新防伪技术出现。
汉字的构成方式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象形
指事
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当没有、 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抽象的 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 」、等等。 「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 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 置,写成「︶」,也就是 「上」字;而在 横线上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