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与管理四、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现代农业与管理四、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现代农业与管理》 改革土地制度,解除土地制度对农业的束缚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土地制度, 就是要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前提 下,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方式,坚持平等协商、 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 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和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集 中,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非 农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土地的征用管理机制, 提高征用管理土地的补偿标准,科学地调控用地 标准,逐步实现土地征用管理的市场化。
《现代农业与管理》
➢ 规模化、组织化和区域化的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和区域化,是发展
现代农业的制度保障。现代农业生产要求行业分 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率,迫切需要大力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 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 ➢ 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
现代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通过市场机制 来配置资源,具有很高的商品率。商业化是以市 场体系为基础的,因此,现代农业要建立非常完 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 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现代农业评 价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初选后的评价指标体 系未必是科学的,必须对初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 行科学性检验。体系的测验分析,一般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单体测验和整体测验。
《现代农业与管理》
✓ 单体测验是指测验每个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和正确 性。可行性是指该评价指标的数据能否获得,那 些难以取得准确资料的评价指标是不可取的;正 确性是指评价指标的计算内容、计算范围和计算 方法都应该正确。
《现代农业与管理》
➢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实质上是农业内部各行业、各品
种生产的比例关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农业生 产中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 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和品种 等生产结构间的关系。随着农业生产力和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对各种农产品需 求的变化,必然导致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相应变 化,并且表现为生产与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有机 联系。构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现代农业 的内在要求。
《现代农业与管理》
➢ 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
环境。现代农业应该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 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之成为一个 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 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
现代农业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 手段,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形成紧密联 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先进 的经营管理方式包括三部分: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 售和加工转化渠道,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 组织体系,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现代技术逐步代替传统农业技术, 是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 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 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现代农业与管理》
二、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 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
➢基本功能 • 评价功能:建立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当前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农业的进展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涉及农业领域各个方面,每个方 面都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判, 综合各个方面的评判结果就可以对高新技 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现代农业与管理》
• 监控功能:通过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一定时 期内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以从不同 角度考察农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变化趋 势,从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同时,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可以纠正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偏差,使高新技术通过高效 率途径进入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阶段,加 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 具代表性 • 易操作性 • 可比性 • 导向性 • 兼顾性 • 综合性 • 层次性
《现代农业与管理》
➢ 设计思路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首先,参照相关资料及调研统计的数据,列 出评价指标;然后,按照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采用分析法逐步分析,直至可用具体的指标来描 述和评价,从而初选出评价指标体系。 • 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现代农业与管理》
➢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通常是指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
程、全方位的服务,如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农产品 运输、加工、保存和销售,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社 会性的产品和劳动服务活动。 ➢ 现代化的国家农业政策
国家农业政策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表现为从索取农业逐步变为补偿、保护和扶植农业的经济 政策的重大变化或根本转变。 ➢ 先进的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与管理》
《现代农业与管理》
第四讲 现代农业的目标 和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农业与管理》
只有建立符合国情的现代农业评价 指标体系,科学地衡量农业现代化发 展程度及发展水平,才能合理地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 发展经验,制定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 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从而不断推进 现代农业发展。
• 预测功能: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可以 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供预测和预警功能, 发布预测信息,防患于未然,实现对高新技术改 造传统农业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时 效性。
《现代农业与管理》
➢ 设计原则—依据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生产 手段、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 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要遵 循以下几个原则:
《现代农业与管理》
➢ 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现代农业是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 基础,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 管理方式等要素组织生产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 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素质的 农业劳动者是发展现代农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培育造就一大批 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 供创新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