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茶淡饭、轻车简从。
杨震的清廉,让他身边的一些人都看不下去。于是,有人就劝他说:
“您都做了这么大官了,何必还过得这么清苦,您应该在当地购置一些
自己的产业了,您自己不用,也该给后人留一些吧!”
可是,杨震却回答说:
“我让子孙们都被他人赞誉为清正廉明官员的后代,这样的遗产,难道
还不够丰厚吗?”
正是靠着这份对清廉的敬畏之心,杨震和他的子孙,一连四代都做到了
不仅仅是欧阳修,近代大学者胡适先生,写文章也
长存一份敬畏之心。
胡适曾对人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 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
而李宗仁则对胡适在写文章上的态度印象十分深刻, 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其实,胡适不是爱惜自己的笔,而是跟欧阳修一样, 担心自己的文章会破坏世风人心。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旦自己稍微不满意某幅作品, 他就会付之一炬。
就这样,好几百幅已经称得上艺术珍品的画作,被 吴老一把火烧成了灰烬。而实际上,他烧掉的不少画, 在市场上的价格,只能用天价来形容。
对此,吴冠中先生解释道:“骗得了今天的人,骗 不了明天的人。”
在他看来,自己只想把那些让明天的艺术家挑不出 毛病的画,留给后人。
对此,胡适认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 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 写。”
由此可见,梁先生对艺术,是存有了一份敬畏之心 的。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同样如此。
在吴冠中先生看来,一个艺术家不能为了市场价格, 而失去自己的审美标准,那样等于是在艺术自杀。
用吴冠中先生自己的话说:“艺术是神圣的,一定 不能让谬种流传。”
《中庸》认为,一个人想要做到诚信,就必须 在内心中有所敬畏。
南宋思想家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 常存敬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讲的是个什么道理呢? 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人生活在这个世
界上,心中应该常常存有一份敬畏。
在儒家看来,人们应该“敬天命”、“畏圣人”。
在道家看来,人们应该对自然规律保持强烈的敬畏感。
这话的意思,就是认为王密不应该送他金子。
王密却以为杨震是担心会被人知道,于是就说:“没事,晚上没人知道!”
杨震一下就火了:“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很明显,在王密看来,送杨震金子,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可是,王密却说“暮夜无知者”,他的意思就是,反正这大晚上的,也没人知道,就算杨震
做官之后,杨震的才干很快就得到了体现。短时间之内,他多次升迁,做到了东莱太守。
在去东莱赴任的途中,杨震在昌邑碰到了县令王密。
这个高兴。
他连夜去驿馆拜见杨震,还拿出了十斤金子,感谢恩人。
杨震一脸不悦地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我这么了解你,你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呢?”
常存敬畏之心,只会让我们活得更加自足、自信和踏 实,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开辟锦锈前程, 更为人民多作贡献!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的杨震是一个为人正直的大臣。
杨震的贤能美名传得很远,由于他是弘农人(今陕西),因此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杨震勤奋好学,碍于时势混乱,他一直到五十岁,才出来做官。
贤能之人的敬畏之心,还体现在了艺术领域,显示 出了艺术家们的优秀品德。
据说,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对自己书法 作品的保存上十分谨慎。
据知情人透露,梁先生在自己的一生里面,创作了 将近三万件的书法作品,几乎每件都称得上是珍品。
可有意思的是,梁先生却绝少在这些作品上留下自 己的名字或者印章。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最高级别的太尉官职。
杨氏一族,不仅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还成为了古代清官的典
范!
杨震对清廉的心存敬畏,清代思想家吕坤曾这样评价道:“‘暮夜无
知’,此四字百恶之总根也。大奸大盗,皆自无知之念充之。”
只有心中常存一份敬畏,人生才能达到一 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活着才更有意义。只 有心中常存一份敬畏,一个人才能真正做到 诚信,永远受人尊敬。
对此,欧阳修的妻子很不理解:“你这么辛苦干嘛, 难道你还担心受到先生的责罚?”
欧阳修笑着答道:“我不是怕先生责怪,而是担心 后生嘲笑啊!”
实际上,欧阳修的担心和害怕,就是一种敬畏之心。
因为他知道,文章会对世风人心产生很大的影响。 越是名人写的文章,越要注意遣词造句。欧阳修担心和 敬畏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没写好,会损害社会的善良风 俗。
可以说,杨震的义正严词,的确做到了无愧于天地。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清廉美德的一
份敬畏之心!
杨震的清廉,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
据说,杨震后来做到了太尉这样的高官。然而,他依旧将自己应得俸禄
之外的任何收入,都交给了国家。
不仅如此,杨震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一定要清正廉明。
在他看来,做官就应该“节衣缩食,省吃简用”,体现在生活上就是粗
这些思想和学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化了 人心,同样也拓宽了人们的胸怀、视野。
正是在这些思想学说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一批 又一批真正拥有敬畏之心的贤能之人。
大家都知道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的文字光照
千古,流芳百世。可是,他每次在写好一篇文章之后,
都会“用思甚苦”地仔细斟酌。
这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艺术虔诚,同时也是 敬畏。
心中常存一份敬畏,有百利而无一害。
常存敬畏之心,就不会生出邪念和贪欲,就不会违规 犯法,就不会犯特别大的错误,就不会骄傲自满、自夸自 擂,就不会心有不安、夜夜难眠,就不会自暴自弃、瞧不 起自己,就不会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不光彩的事情,就不 会贪图享乐,睡在父辈们的大树下乘凉!
愿我们大家怀君子之心,存敬畏之德, 让自己的人生完美!
接受了金子,也不会有什么损害。
然而,在杨震看来,这样做,恰恰是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就不应该害
怕什么了。
因此,杨震才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这著名的“四知”,表明在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人知道的事情,因为至少自己、对
方以及天、神是知道的。
正是有了这四知,人们才更加应该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