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开题报告寿县余集初级中学2010年9月28日“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育评价,早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开展,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而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最先由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纳托尔(Latoner)和克利夫特(Cliff)等人倡导的,接着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发展性评价,从而逐渐摈弃传统的奖惩性评价。
现在,发展性教育评价在许多先进国家已相当流行。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的评价方式严重地被扭曲为考试、打分、排名等。
这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模式,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教师业务能力强弱和学生学习好坏的惟一标准是不科学的。
它过于注重智育的纸笔测验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评价形式大体是单一的,有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此,教育部在广泛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教育只有实施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教育才有前途,教育才能与国际接轨。
《通知》要求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品德及多方面潜能的培养;评价标准既应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方法要多元化,不仅要注重结果,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
虽然不少教师接受了新教育思想的某些熏陶,但是,由于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依然存在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分数”与“升学率”依然是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大的环境不改变,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进行将举步维艰。
而如果不开展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意义实际上并不大,素质教育也不能真正推行。
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们关注的同样主要是考试成绩,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虽然专家们对发展性教育评价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大都体现在理念或理论层面上,而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系列的操作实践,学校及教师出于各种压力,发展性评价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或者纯粹点缀而已,自然有许多新的问题尚待发现和研究,包括实践的、理论的。
本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体构建起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体系,探索、总结其中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不多见的,所以必然存在着若干创新因素。
因此,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就是要争取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学生、教师展开发展性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比较完整而又富有成效的评价体系,为语文课堂积极开展同类评价提供示范性、指导性的实践案例,也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师生品牌从而积极有效地实践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而贡献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发展性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应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而所谓发展性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主评与被评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评价面谈和发展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被评的素质发展、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使被评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
它是以教育的发展为评价对象,又以教育的发展作为目标的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促进教育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建立对学生、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目标与任务、项目与指标、方法与工具、措施与原则等一系列内容的构建。
2、对发展性教育评价主要概念及特点的理解发展性评价应具有下列特点:(1)发展性: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被评个体和学校未来发展为目的,以“发展为本”的评价制度。
其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处理都是为了促进被评的未来发展,使被评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发展目标。
发展性教育评价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2)层级性: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层级性评价,其评价的目标具有层级性,如目标有近期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远期发展目标,有阶段发展目标、程度发展目标、水平发展目标等。
(3)合作性: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合作式的评价制度,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配对,互相认可,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
它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进缺点,发扬优点,实现发展目标。
(4)非奖惩性: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非奖惩性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的结果不直接与升学、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挂钩。
(5)个别差异性: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是一种多元性的评价制度,注重评价客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根据评价对象不同的思想、文化、身心发展基础,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
评价主要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3、研究目标(1)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改革并且有利于本校学生更好更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特色创新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为我校各科课堂教学提供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实证案例。
4、课题研究的假设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的支撑下,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操作,构建起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5、研究的主要对象(1)本校40周岁以下的所有在编教师。
(2)本校2010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跟踪至初三毕业。
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内容一:当前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主要实践与理论研究综述负责:鲁敏、周庆华、圣珊珊研究基本要求:(1)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形式,掌握当前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熟悉国内外该项研究的理论动态,并将其归纳、梳理,形成综述,为主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分析他们的实践经验,写出分析报告,供其它子课题研究作参考。
(3)结合学校实际,对传统评价和学校目前实行的评价进行反思,找出问题,为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提出适合我校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实践思路及其理论借鉴。
内容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负责:张永、刘道圣、徐允虎、姚传香研究的基本要求:(1)构建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目标体系(负责:张永)研究并确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标、具体项目,科学制定各项指标等等。
(2)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措施、方法和途径(负责:刘道圣)主要探索针对发展性评价目标,研究落实的措施,实施的方法和主要的途径。
(3)总结并把握学生发展性教育评价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负责:徐允虎、姚传香)寻求发展性教育评价所要依据的科学理论,探索、归纳、检验、完善发展性评价所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内容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负责:李勇、姚传好、魏志祥)研究的基本要求: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
因此,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优秀教师。
要始终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作为研究的核心理念,改变单纯以“教学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实施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也达到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
要求如下:(1)确立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总体目标。
教师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更要发现和发展教师多方面的潜能,帮助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要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履行的职责等来分析与确定。
(2)研究并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例如,“基础性评价指标”(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自我发展性评价指标(专业素质发展评价指标)”、“对学校的贡献度指标”等。
(3)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方法、过程等一系列可操作措施。
内容四:语文课堂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综合评估(负责:李勇、刘道圣、张永、徐允虎、姚传香)基本要求:对学校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后各个阶段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以确保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质量。
7、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根据学校实际,紧密围绕课程改革,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着眼学生、教师和学校未来发展,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初中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体系(重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理论,努力丰富和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特别还要为同类学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而可借鉴的案例。
三、本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成员良好的素养条件本课题研究人员,均为我校年富力强而且具有比较丰富教学经验、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爱好教育科学研究的行政与一线教师组成。
主要人员如下:张永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校教研员,语文教研组组长,县级教学能手,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刘道圣: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市级优秀教师,奥二级教练员,县级教学能手,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李勇:大学本科学历,中高,校长,县级教学能手;姚传香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校教导副主任,担任过教研员,参加过各类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能力,县级教学能手。
姚传好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
徐允虎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校团委书记,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县级教学能手。
周庆华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鲁敏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魏志祥老师:中师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我校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
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圣珊珊: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2、课题组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组织了部分骨干查阅并搜集了较多的理论资料,对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综述,提出了我们的主要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