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
小学生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修改病句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在写句子和写作文时会出现很多的病句,影响表达。
其实,只要我们分析了病句的各种类型与解决方法,修改病句是不难的。
修改病句的步骤修改病句是一项常见的训练。
通过修改病句的自测训练,进一步学会辨析句子的正误。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
一般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常见病句类型一、成分残缺二、用词不当三、搭配不当四、语序混乱五、前后矛盾六、重复啰嗦七、不符逻辑八、分类不当九、指代不明十、关联词用错十一、用错标点一、★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就是成分残缺。
一般说来,成分残缺有三种情况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
对于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
知道缺少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例题一: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表达不明确,因此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例题二: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响应”一般与“号召”搭配在一起,不能说响应学习雷锋,因此改为: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针对练习〓(1)通过游览长城,使我受到了教育。
(2)我们募捐活动。
(3)凶残的敌人把浑身打得遍体鳞伤。
(4)课文赞扬了默默无闻。
(5)通过主题会,激起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6)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7)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8)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9)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二、★用词不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否则就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题一:“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针对练习〓(1)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2)眼前像隔着雾,看东西不明不白。
(3)抗日战争时代,家乡出现了不少抗日英雄。
(4)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有不怕困苦的精神。
(5)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
三、★搭配不当——句子中的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
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题一:“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针对练习〓(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2)我的家乡是罗定市人。
(3)我们要明确学习态度。
(4)同学们冒着毛毛的细雨和泥泞的道路前进。
(5)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6)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7)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8)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9)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四、★语序混乱——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一:“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针对练习〓(1)小丽在上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学校走去。
(2)个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大约有六七十岁。
(3)老师介绍了许多张海迪的事迹。
(4)陈春梅的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6)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7)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8)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9)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10)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五、★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六、★重复罗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
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针对练习〓(1)爷爷经常向我讲起他小时候过去的辛酸的往事。
(2)在“向贫困山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中,小英最早首先第一个捐款。
(3)盛开的菊开完全开放,非常美丽。
(4)树上结满了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
(5)老师批评我的作文“内容简单,不够丰富”。
(6)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7)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8)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9)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10)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七、★不符逻辑——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一:“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针对练习〓(1)元宵节那天晚上,群星闪烁,弯弯的月儿挂在天边……(2)班里的同学基本都交作业了。
(3)在不见五指的夜晚,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前面十几米以外有一个人影。
(4)火红的枫叶在和煦的春风中摇动。
(5)学习方法正确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6)小叶同学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只是对锻炼身体还不够重视(7)上完四年级了,还有二年没有毕业。
(8)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
八、★分类不当——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