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辊
用户需求和技术规格书
广东星湖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1-3-10
一、标书规范要求
投标人投标时必须注明投标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技术参数和要求,设计、制造和质量验收规程、规范和标准,及配套部件的生产厂家等。
投标货物的技术参数必须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二、供货明细及技术要求
三、设备加工技术要求
1、工作辊设备用途
整套设备用于铝锭带材轧制
2、技术要求
设备在加工、装配过程中要求按需方提供的加工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标准执行。
如加工图纸上的“技术要求”与以下技术要求相矛盾时,按以下技术要求执行。
3、零件加工技术要求:
A、2000热轧机φ930*2100工作辊
1)材料化学成分按JB/T6401-1992标准执行,采用电渣重熔冶炼;
2)坯料锻压应多方向均匀,锻压比不小于3,不允许存在如气孔、砂眼、夹渣和偏析等影响使用的制造缺陷;
3) 辊身与辊颈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压痕、斑点、刮伤等缺陷;
4) 新辊时辊面硬度HS70~75,重磨至φ870时辊面硬度应不小于HS60,辊身表面硬度的不均匀性应小于2个肖氏单位,辊身边缘在30~50mm范围内硬度可略低;辊颈表面及轧辊扁头工作面硬度HS45~50;
5) 辊身硬层深度不小于30mm;
6) 一对工作辊外径差不大于0.03mm;
7) 抛光所有沟槽和圆角,不留任何机加工刀痕;
8) 探伤检查按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GB/T13315-91)标准A级执行;
9) 辊身边缘处圆角,每次轧辊重磨后,重新修圆;
10)两端中心孔应当保留,并注意不得损坏;
11)轧辊使用质量:无因轧辊在制造过程因成分不均;内部金相化物组织不均细;随后淬火、调质等处理不好,所产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存在,致使使用中产生轧辊龟裂、裂纹、丢皮、气孔、砂眼、软点等缺陷。
B、1850冷精轧机φ360/φ340*1900工作辊
1)材料化学成分按JB/T6401-1992标准执行、采用电渣重熔冶炼;
2)坯料锻压应多方向均匀,锻压比不小于3,不允许存在如气孔、砂眼、夹渣和偏析等影响使用的制造缺陷;
3)辊身与辊颈表面应光洁无裂纹、压痕、斑点、刮伤等缺陷;
4)新辊时辊面硬度HS95~100,重磨至φ330时辊面硬度应不小于HS90,辊身表面硬度的不均匀性应小于2个肖氏单位,辊身边缘在30~50mm范围内硬度可略低;辊颈表面及轧辊扁头工作面硬度HS55~60;
5)辊身硬层深度不小于15mm;
6)一对工作辊外径差不大于0.03mm;
7)抛光所有沟槽和圆角,不留任何机加工刀痕;
8)探伤检查按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GB/T13315-91)标准A级执行;9)辊身边缘处圆角,每次轧辊重磨后,重新修圆;
10)两端中心孔应当保留,并注意不得损坏;
11)轧辊使用质量:无因轧辊在制造过程因成分不均;内部金相化物组织不均细;随后淬火、调质等处理不好,所产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存在,致使使用中产生轧辊龟裂、裂纹、丢皮、气孔、砂眼、软点等缺陷。
C、1850冷粗轧机Φ440/Φ410mm×1900mm工作辊
1)保证材料的化学成分,实验方法和规则符合JB/ZQ4289-86中有关规定。
2)对坯料要多方均匀锻压,不允许有气孔,砂眼,夹渣偏析等缺陷,辊身与辊颈表面应光洁,无压痕,斑点,刮伤等,即符合JB/ZQ4000.7-86中规定。
3)辊身热处理后,新辊表面硬度HS=95-100,重磨至φ410时,辊面硬度不低于HS95;辊身硬度不均匀性不大于2HS,辊颈表面硬度HS48-53,辊身边缘在30-50mm范围内硬度可略低,辊身淬硬层深度不小于20mm。
4)一对工作辊外径差不大于0.02mm;
5)按GB/T13315-91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表面进行荧光探伤检查,达A级精度。
抛光所有沟槽和圆角,不留任何机加工刀痕并须倒圆所有棱角;
7)轧辊使用质量:无因轧辊在制造过程因成分不均;内部金相化物组织不均细;随后淬火、调质等处理不好,所产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存在,致使使用中产生轧辊龟裂、裂纹、丢皮、气孔、砂眼、软点等缺陷。
四、供货范围
1、合同供货范围
合同供货范围包括了所有货物、技术资料、双方约定的服务。
但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如发现有任何漏项和短缺,在发货清单中并未列入而且确实是卖方供货范围中应该有的,均应由卖方负责按买方要求时间将所缺的货物、技术资料、检验报告等补上,费用由卖方承担。
2、具体供货配置明细:
承揽方必须按照定作方提供的加工“图纸”及“技术要求”加工制作。
五、质量标准以及要求
1、2000热轧工作辊必须符合《大型锻造合金钢热轧工作辊》JB/T3733-2006, 1850冷轧工作辊必须符合《锻钢冷轧工作辊通用技术条件》GB/T13314-2008等国际和相关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行业的质量标准及双方规定技术要求。
2、2000热轧工作辊、1850冷精轧工作辊材料化学成分按JB/T6401-1992《大型轧辊锻件用钢》标准执行;1850冷粗轧工作辊材料化学成分JB/Z Q4289-86《合金锻钢》标准执行。
六、监制的要求与标准
监制人员根据需要按照《大型锻造合金钢热轧工作辊》JB/T3733-2006;《锻钢冷轧工作辊通用技术条件》GB/T13314-2008等国际和相关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行业的质量标准及双方规定技术要求进行监制。
可以检验合同设备任何制造环节,承揽方应积极配合监制工作。
七、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1工厂检验
1)工厂检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卖方须严格进行厂内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和试验。
卖方提供的合同货物须签发质量证明、检验记录和测试报告,并且作为交货时质量证明文件的组成部分。
2)检验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进厂,部件的加工、组装、试验至出厂试验。
3)卖方检验的结果要满足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不得提交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加工件。
4)工厂检验的所有费用包括在合同总价之中。
八、验收和验收标准
1验收前应具备的条件:
1)设备已全面自检(制造单位质量部门)完毕。
2)有详细、全面的自检(制造单位质量部门)记录。
3)有其合法有效的材质证明文件、热处理报告、探伤检验报告、加工精度检验、动
平衡实验报告、表面硬度检验报告。
4)每根辊子的动(静)平衡检测记录、热处理记录、硬度检测记录。
5)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
6)设备应处于可检验状态,设备生产单位应具备验收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
2双方验收依据:
设备制造承揽合同、合同附件、设计图纸,以及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标准。
具体验收标准由需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提供。
九、包装、运输和储存
1、包装
1)货物应分类装箱并应遵循适于运输、便于安装和查找的原则。
2)包装箱外壁应有明显的文字说明,如:货物名称、用途及运输、储存安全注意事项等。
3)包装箱内应附带下列文件,但不限于此:
〔1〕装箱单;
〔2〕产品使用说明书;
〔3〕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4〕材质证明书,试验报告。
〔5〕安装指示图。
2、运输
卖方发运给买方的所有货物到买方工厂现场。
并须在每批/次起运前5天内通知买方,以便买方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卖方每批/次发运给买方的货物,须在装运后及时以快递方式向买方送达该批货物的有关凭证、文件(包括提货单、装箱单、出厂检验证书、保险单据等),送达买方时间应早于货物到达买方时间。
3、储存
卖方应根据包装箱内所装物品的特性,向买方提供安全保存方法的说明。
卖方所供的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亦应有安全储存方法的说明。
十、技术文件
1 卖方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的资料
1)说明书、样本等;
2)满足技术参数和要求的技术支持文件。
2 应随所供货物提供与操作、维修、检验和测试有关的所有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应不少于以下部分:
1)货物安装、操作、使用、维护技术文件。
2)制造厂的检验、测试报告,货物检验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等。
3)投标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
十一、交付进度
卖方应提供设备设计制造进度表,买方按进度表监督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