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册)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册)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册)1.《白鹭》说课稿一、说教材《白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学者郭沫若。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

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

本课是本年级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课优美的句子和表现手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鹭外貌描写的手法。

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三、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3.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四、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语句优美,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充分感受课文的句子之美,感受课文句子所呈现出的画面美。

主要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录音朗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比较抽象,情感比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品味课文所呈现出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出示图片。

清清的水田里,两只水鸟正在垂钓。

它们就是——(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小黑板出示古诗《白鹭》,老师有感情地朗读:“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大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

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篇如诗如画的美文。

(二)学习生字词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

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2.学习第1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2—10自然段1.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

2-5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

(点明学生回答)第5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

作者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进行了描述。

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

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美丽外表的高度赞美。

2.学习第6-10自然段的内容。

先齐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第6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和谐之美,这种美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第7自然段描绘的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第8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

第9-10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

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

(二)学习第11自然段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

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

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

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

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

(四)课文主旨归纳。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说板书设计外形美1.白鹭→诗和谐美韵在骨子里的诗(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神态美动感美2.《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落花生》是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

《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详写吃花生、议花生。

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较详细。

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

文章朴实无华,但主题深刻;小中见大,且富有生活情趣。

在结构剪裁上,作者独具匠心,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白,鞭辟入里,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寻味。

编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

三、说教学重、难点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在课文朗读上有两个侧重点。

一是分角色朗读,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通过分角色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重点朗读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主旨。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语言平实朴素,容易理解,但是从句子中提炼出作者所呈现的道理还是有难度,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

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落花生》。

(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

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指导纠正。

(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理由。

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尝花生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四)读中感悟、突破难点1.本文围绕题目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个是重点?(议花生)2.有哪些人议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我们谈、父亲谈)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

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4.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然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边读边议、感悟体会。

(五)精读课文,突破难点1.读父亲的话,然后体会:“花生的好处很多”。

都有什么?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

2.进一步品味: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出示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的投影片)3.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明确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体会父亲这样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让学生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品格。

4.“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

)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体面什么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齐读这句话。

5.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七)总结写法、课外拓展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课文运用“借物喻理”的写法,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3.小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八)布置作业: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身边那些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不平凡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