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与创新思维一、作业设计概述(一)什么是作业: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再学习的过程。
作业的设计、评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业的目的除了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一种技能外,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2.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好作业?(1)作业的内容值得做吗?(2)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3)作业要求清晰吗?(4)作业任力具体吗?(5)作业是按学生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的吗?(6)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7)课堂教给的方法和材料能被有效利用吗?3.作业的教学功能巩固功能发展功能反馈功能沟通功能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研究家庭作业功效:我们也知道家庭作业对学生来说,有两方面的作业: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适时、适量的作业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年级越高,作用越明显,但反过来,不合适的作业过多量多,机械的作业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
(二)作业设计的类型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上分成六类:1.主体选择性作业。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中易三个层次,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
2.自主设计性作业。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生方法。
新课标理念之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依据教材、学习内容,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主义的作业。
3.艺术渗透性作业。
艺术渗透作作业是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辅助练习或变式呈现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细胞,触类旁通。
我们小学生是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等,设计一些绘画式操作性作业,让学生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种感官协同活动,印象更深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
可以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形式。
5.探究查询性作业。
6.社会实践性作业。
(三)作业设计的过程与要求如何设计出学生愿意做而又真正有用的作业呢?需要遵循哪些要求呢?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
好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确定目标和内容——确定重点,难易程度——确定形式、种类、数量——编制1.作业设计要求:趣味性和启发性目标性和针对性诊断性和补救性整体性与层次性及时性与适量性二、预习作业的设计预习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使课堂教学变理充实、丰满起来,交流充分、深刻;有时候不需要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种新鲜感。
(一)设计“课前预习作业”的意义1.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3.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可以克服记课堂笔记的盲目性。
4.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可以发展自学能力。
(二)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要求1.忌空宜实,要有操作性。
2.忌脱节宜联系,要有点拔性。
3.忌统一宜分层,关注差异性。
4.忌单一宜多样,富有趣味性。
5.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
(三)预习作业类型例举1勾画式2提问式3合作式4活动式5实验式预习作业(四)模式化预习作业的设计例: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预习指南一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二读生字,不会读的拼拼、猜猜、问问……三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评一评。
四读课文,读通读顺,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不懂的地方打上“?”。
随着年级升高,预习要求也发生变化,这跟年段教学目标相联系。
设计要求:1.模式化预习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现重点训练项目,贯彻年级要求。
2.模式化预习作业的设计要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的渐进过程,要照顾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水的差异。
3.模式化预习作业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预留空间,质疑,提建议等主动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4.模式化预习作业的设计应在每个学生现有水平上有更高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和前瞻性。
5.模式化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学习任务的规定性和灵活动的统一。
类型举例预习作业模式1.阅读。
把第二天要学的作业从头到尾看一遍。
2.勾画。
在新出现的概念下做上记号,看教科书是怎样解释这些新概念的。
3.温故而知新。
认真看新公式,是怎样说明出来,有没有学过的知识。
4.自学成长。
书上是怎样解答例题。
5.小试牛刀。
自己能不能……。
6.小问号。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学语文五年级预习作业模式1.通读课文。
用“?”划出疑难地方,用“——”标出好词句。
2.读难生字字音,认难写的写几遍,生字扩词试试。
3.再读课文,划出新词,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写出新词意思。
4.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读出感情,难句难读,做上记号。
5.阅读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6.从课题想到了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号的?可以分几段?7.本次你希望老师讲些什么?课堂教学导入性练习设计理念未有曲调先有情这是奥苏贝尔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所呈示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学习的新材料,且以学生易接受的形式出现。
目的是帮助学生稳定按照和保证正式材料中更详细分化的内容,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策设一道现念上的桥梁,为他们获得大量意义言语信息。
(一)导入性练习概念:导入性练习,是教师在课堂伊始,为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建立知识联系而设计的练习。
意义:1.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诱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2.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传达教学意图。
通过设计练习或活动,把学生引向新知识学习,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3.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导入性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作为引子,找到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促进新知识的纳入。
4.点燃智慧火花,激发思维。
导入性练习好比是把金钥匙,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营造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
(二)设计要求。
1.精。
导入练习是开场,不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因此,要简洁明了,切中要害,不能太冗长繁琐。
2.思。
要围绕调动学生思维来设计,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来设计,深度适中。
3.巧。
尽可能调计巧妙趣味,猜谜语、智力游戏、动手操作、闯关挑战……4.导。
设计的练习,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信息,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度,吸引学生。
(三)导入性练习类型例举。
1.激发型:情境练习故事悬念游戏障碍之疑2.联系型:温故知新演练式诱引式观察式实验式(举例说明,分发给老师相关设计资料)三、课堂作业设计(一)课堂活动性作业设计1.课堂活动性作业概念所谓课堂活动性作业,主要是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在教室的指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的作业活动。
它具有情景性、自主性和生活化等特点。
这种作业方式吧理性化的、学科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感性化的活动性的知识探究,让学生亲历求知的过程。
2.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3.课堂活动性作业的类型动嘴型游戏型实践操作型自住型合作型(二)课堂巩固性作业设计1.作用:课堂巩固作业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我教学情况、提高效率、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设计原则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差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知识性与体验性相结合3.设计类型模仿与借鉴型拓展与延伸型(学习课堂设计例子)四、课后复习性作业的设计(一)及时性复习作业1.意义(1)提高相关技能、能力以及学习成绩。
(2)能保持对学校任务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
2.要求(1)及时复习作业设计要及时。
(2)作业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讲过的、且具有挑战性的。
(3)必须把握的作业,数量和难度。
3.设计方法(1)选题典型化,突出针对性。
(2)数量科学化,追求有效性。
(3)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4)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5)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6)内容弹性化,迭现差异性。
(二)系统性复习作业1.要求:针对性、灵活性、能力培养,2.方式:专题,综合性(三)分层复习性作业与开放性复习作业。
1.意义基于学生的个性,基于学生的发展2.分层复习作业设计方法: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要求分层完成时间分层3.开放性复习作业作业内容开放作业形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