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宣传材料食品安全常识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如何预防发芽土豆中毒发芽土豆中含有难溶于水的龙葵碱,土豆中龙葵碱一般含量很少,但在贮存过程中逐渐增加,土豆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达0.3%-0.5%,正常人食入0.2g-0.4g 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先为咽喉抓痒感及烧灼感,上腹部烧灼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还有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重症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当土豆贮存不当,至土豆发芽或部分变黑绿色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烹调时又未能除去或破坏龙葵碱,食后即发生中毒。
尤其以春末、夏初季节更为常见。
预防措施是土豆应贮存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照射的地方,防止生芽。
不吃生芽过多、呈黑绿色皮的土豆。
生芽较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及或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土豆不宜炒丝或炒片吃,宜红烧、炖、煮吃。
由于龙葵碱遇酸易分解,所以烹调时可加些食醋,加速龙葵碱破坏。
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蔬菜和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由于某些菜农未按规定使用农药,造成蔬菜水果表面多残留着一些农药,特别是刚喷过或喷过农药不久就收割上市的蔬菜,食用后对身体健康有害。
目前广泛用于谷类、蔬菜、水果等作物的农药是有机磷农药,这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自然界中极易分解,其降解速度受温度和PH影响,长期食用农药超标的蔬菜水果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怎么能除去残留农药呢?水果:洗净、削皮;蔬菜:先去除根、帮,然后用碱性洗涤剂反复浸泡清洗,最后用净水冲洗后,再烹调加工。
喝豆浆是否要煮透豆浆,是人们喜欢喝的一种富有营养的饮料。
然而,喝豆浆有时会引起中毒,例如,喝过豆浆后30分钟至一个小时内,出现食道和胃有烧灼感,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等症状。
还有少数人发生腹泻,这就是中毒的症状。
喝豆浆中毒是因为没有煮透。
煮豆浆时,当出现“假沸”时,可减小火力,等泡沫消失后,说明豆浆已经烧开,继续煮沸五分钟就保险了,但应注意,在烧煮过程中,中间不可再向里面加豆浆,以免生熟混杂。
从饮食店买回来的豆浆,最好煮开再喝。
喝豆浆应选择正确方法,否则会影响健康。
所以,务必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将豆浆彻底煮开,否则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当豆浆煮至85~90℃时,皂素因受热膨胀而产生大量气泡,易出现“假沸现象”,如果此时误以为豆浆已煮沸去毒,吃了以后就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血细胞凝集素中毒症状。
当家庭自制豆浆或煮黄豆时,应在100℃(煮开)的条件下,加热约10分钟之后,才能放心地食用。
(2)豆浆中不能冲入鸡蛋。
因为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抗胰蛋白酶因子结合,从而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3)不要空腹饮豆浆。
空腹饮用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
同样的道理也不要空腹喝牛奶。
(4)不要用保温瓶储存豆浆。
用保温瓶储存豆浆,经过3~4个小时即可使豆浆酸败变质而不能饮用。
(5)不要过量饮豆浆。
一次饮用豆浆过多,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
由于豆浆的蛋白含量丰富,易导致细菌繁殖,最好饮用新鲜并煮透的豆浆。
预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又名菜豆、芸豆或芸扁豆。
四季豆中毒,是食物天然毒素中毒中较常见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季下霜前后较为常见。
四季豆引起中毒可能与品种、产地、季节和烹调方法有关。
根据中毒实际调查,烹调不当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所致。
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的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
摄入未煮熟的四季豆,引起中毒的潜伏期为数10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呕吐少则数次,多者可达数十次。
另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以及心慌,胃部有烧灼感。
大部分病人白细胞增高,体温一般正常,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其预防措施主要为:四季豆最好红烧,使之充分熟透,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要凉拌也需煮透,以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食用时无生味和苦硬感。
不能用开水焯一下就凉拌,更不能用盐拌生食;炒食不应过于贪图脆嫩,要充分加热使之彻底熟透。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通用名为菌菇,是一类真菌,但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
大多蘑菇属担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的。
现已知约有3250种蘑菇。
菌菇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几乎在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种类的菌菇。
草原和树林中菌菇生长较为集中。
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
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为多见。
毒性: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
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
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
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起肝肾损害;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中毒表现: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恢复较快,预后好。
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肿大等。
此型中毒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多可康复。
4.肝病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
一般病程2~3周。
病死率高。
紧急处理:因为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长,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状一旦出现就迅速恶化,所以进食可疑有毒蘑菇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出现症状者尽快到医院抢救。
中毒预防:蘑菇种类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鲜美,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很多地方群众有采食蘑菇的习惯。
民间有各种鉴别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总的看来这些方法并不可靠。
最有效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是形态学鉴定,但这种鉴定方法普通群众难以掌握。
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菇。
也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干或新鲜的蘑菇。
预防河豚鱼中毒又称吹肚鱼、气泡鱼、连巴鱼及台巴鱼等。
共有200多个品种,可引起中毒的有9种。
因其肉味道鲜美,许多地方有食用河豚的习俗。
全年均有发病,但以春季高发。
毒性:含河豚毒素、河豚酸、卵巢毒素和肝脏毒素。
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0.5毫克即可致人中毒死亡。
不同种类及不同季节其毒性不同,春、夏季及卵巢孕育阶段毒性最强。
以卵巢、睾丸和肝脏为主要有毒部位,其次为肠道、血液、鳃、肾及皮肤等,肌肉和血液中也含有毒素。
河豚毒素性质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
曾有误食河豚肝10克致死的报道。
中毒表现:发病急,食后0.5~6小时可出现四肢乏力、口渴、恶心、呕吐、腹泻,手指、口唇、舌尖麻木、眼睑下垂、酒醉样,严重者言语不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最短10分钟可死亡。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尽快将患者送医院急救。
中毒预防:我国禁止销售河豚鱼,渔民捕捞时必须将河豚鱼剔除,不得流入市场。
对河豚鱼中毒高发地区的公众进行识别河豚鱼和预防河豚鱼中毒的教育。
8、防止吃剩饭引起食物中毒处理好剩饭是很重要的。
当然,最好是不剩饭,按人量米下锅。
如果已剩了,应将剩饭松散开,放在通风、阴凉和干净的地方,避免污染。
有条件时,等剩饭温度降至室温时,放人冰箱冷藏。
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缩短在5至6小时以内。
不要吃热水或菜汤泡的剩饭,不能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以免加热不彻底。
吃剩饭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一般加热100℃20分钟即可。
或在做饭时,把剩饭与生米一起下锅。
贮存、处理剩饭不当,常常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8℃—35℃,10℃以下不能繁殖,该菌在100℃经20分钟可被杀死,但其芽孢在120℃,经1小时才能杀死。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剩米饭引起的该菌食物中毒,米饭大多未发馊、变酸,除米饭有时微有发粘、人口不爽或稍带异味的,大多是感官正常的,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十分注意,这就提示我们,即便剩饭在感官上正常,也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
剩饭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原因,多因剩饭贮存于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放置时间较长,使污染于剩饭中的该菌大量繁殖,或剩饭虽经加热而残存的芽孢得以发芽繁殖的条件,进食前又未充分加热而引起中毒。
如用热水或菜汤泡剩饭吃,油炒剩饭,剩饭未经任何加热处理直接掺人新饭中,新饭即将做好时,将剩饭倒在新饭上面或埋在其中等,都不能使剩饭充分加热,未能杀死蜡样芽孢杆菌,以致食后引起中毒。
我们再说说对剩菜的处理。
剩下的汤菜、炖菜和炒菜等,必须先烧开,装在有盖的容器中,放人冰箱中冷藏;吃时还要烧开热透。
剩下炝拌菜,酱、卤肉类时应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冻,下次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或者改制,如改制为汤菜、炖菜,加点时令蔬菜,变成一道新菜,别有风味。
隔夜剩菜应区别对待隔夜菜引发家庭争论某天,张先生气得连饭都不想吃了。
原来,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条“吃过夜菜有害”的新闻:专家说,常吃隔夜菜、回锅菜有害。
因为青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反复回锅,每反复炒一次,其中的致癌物质就增加十倍。
这些说法让他大受触动。
他妻子做饭炒菜,往往一做就是一大锅,菜一顿吃不完就留下一顿再吃,有时要吃上好几天。
他不知和妻子说了多少次,但妻子总是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他看了这条新闻后,立即拿给妻子,想借专家的话说服她。
妻子却不以为然,说:“现在社会上不是提倡勤俭节约,要人们外出吃饭时,剩菜打包吗?”蔬菜海鲜最不宜过夜“做熟的饭菜,放置时间较长,或隔夜后再吃,口感、营养价值均会下降,甚至有可能受污染变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营养专家周丽说,饭菜原则上应现做现吃才最好。
同时她还表示,剩菜剩饭也并非绝对吃不得,但隔夜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确实不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