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经济学原理课件

最新经济学原理课件


17
18
外国 19 20
说明: 1:支出;2:购买商品与服务;3:出售商品与服务;
4:收益; 5:收入;6:要素供给;7:购买要素; 8:成本(工资、租金、利息)13:转移支付;14:个人所得税; 15:补贴 16:税收 17、18:进出口;19、20:要素的国际流动
4.经济学
A. 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马
P
P
Q
需求量变动
Q
需求变动
2、需求(F)
F.决定个人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收入(奢侈品、正常品、劣等品) 正常品: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 劣等品: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
偏好 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substitutes、互补品complements) 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 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 两种物品。
C.需求规律: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 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2、需求(D、E)
D.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
E.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变动:价格变化时,购买 量沿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Demand)变动:除价格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 因素变动时需求曲线的移动
P
P
供给量变动
Q
供给变动
Q
3、供给(F)
F.决定供给变动的因素 投入价格(成本) 技术 预期(价格) 相对产品的价格(例如大豆价格对玉米 供给的影响)
3、供给(G)
G.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 厂商数量
4.市场均衡
A.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 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C.供给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 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3、供给(D、E)
D.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市场供给是个别厂商供给之和
E.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变动:价格变化时,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沿供 给曲线移动
供给变动:除价格外,任何一种决定供给的因素变动时供给 曲线的移动
供给 P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需求 Q
B.市场不均衡
超额供给(excess supply):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超额需求(excess demand):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政府限价
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会产生超额需求。 最低限价(price floor):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时,会产生超额供给。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二、市场:需求与供给
1、市场 (Market) 2、需求 (Demand) 3、供给 (Supply) 4、市场均衡 (Market Equilibrium) 5、弹性(Elasticity)及其应用 6、市场与福利 (Welfare)
1、市场
市场:
p
P
超额供给
供给
需求 Q
超额需求
Q
C.市场均衡的变动
需求变动的影响
S
D1
D2
需求增加
供给变动的影响
S1 S2 D2 供给增加
需求与供给都变动的影响
S1 S2

“尔经《济经学济研学究原的理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
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萨缪尔森 《经济学》
B.结构:
4.经济学
入门:
经济学原理
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应用学科: 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
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
C. 转型经济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 封闭经济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决策分散的市场经济 开放经济
3.市场经济简介
A.传统市场
3.市场经济简介
2 1
家庭
6
5
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
3 4
厂商
8
9
B.现代市场
3.市场经济简介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1
2
9 10
3
4
13
15
家庭
政府
厂商
14
16
5
6
11 12
7
8
要素市场
预期(收入、价格) 政府政策(税收、补贴)
2、需求(G)
G.决定市场需求变动的因素: 消费者的人数
3、供给(A-C)
A.定义:在不同的价格下厂商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 品和服务的数量
B.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表: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 的表格 供给曲线:一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图形
经济学原理课件
导论
1.基本经济问题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3.市场经济简介 4.经济学
B. 不同的制度选择
2.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经济制度 产权所有 决策层次 配置机制 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 公有 中央 计划
按劳分配
“资本主义” 私有 分散 市场
按所有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配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trade-off):社会面临的一种权衡关系是效率与 平等之间的权衡。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 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 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 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等
C.方法
实证(Positive)研究: 研究世界是怎样运行的。
规范(Normative)研究: 研究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4.经济学
D. 十大原理
4.经济学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关系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映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指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参与者: 买者,卖者
价格与数量: 价格是自变量,数量是应变量。
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
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需求 (A-C)
A.定义: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 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B.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表: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 的表格 需求曲线: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 图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