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a
I时'间H 卜/ / 1 / 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XX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王明远《法学杂志》20XX 第29 卷第1 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
良农作物的开始。

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

1994
年美国Calgene 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

20XX 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
迅猛。

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
功, 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
抗逆境、品质改良, 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XX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 031 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 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
菌占1.0%,病毒占0.3% ,真菌占0.2%,动物占0.1%。

在全部被批准的1 031 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

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

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
的71.1%。

目前我国有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包括我国自
己培育的耐储存番茄(19XX) 、抗虫棉(19XX) 、观赏植物矮牵牛(19XX) 、抗病毒甜椒(19XX) 、抗病毒番茄(19XX), 以及美国孟三都公司培育的抗虫棉
(19XX)。

从整体水平看,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技术方面的进展与国际上基本同步, 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主要表
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很少, 因此缺乏后劲;产业化滞后,活力不足。

(张启发中国大学教育20XX年3 期)
三、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担忧
转基因育种工程已在四个主要方面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使用。

一是用于对农作物虫害的控制; 二是使农作物具有抗御除草剂的能力;
三是用于农作物对病虫害
的免疫; 四是通过转基因育种, 使农产品本身更符合人们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要求, 比如增加玉米的含油量、大豆的含糖量等。

(黄原
转基因引发的争议20XX年02期)当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欢欣鼓舞时,一
批冷静的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物种存在一系列问题。

他们认为, 如果在转
基因的过程中,新的抗虫害的功能体现在植物根、茎、叶的每一个细胞
之中, 那么它将比外部喷洒药物具有更大的毒性, 给消费者以及昆虫、
鸟类等野生动物带来更大的损害, 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

有人甚至认为转基因食品
将对人体健康形成破坏性影响。

一系列科学报告使世人陷
入困惑:转基因这个科学异形的产生到底是福还是祸?19xx年年底,在英
国阿伯丁的劳伊特研究所里,有一位名叫阿帕德普兹塔的教授用一种转
基因土豆喂养实验鼠, 结果几天以后这些小鼠的肾脏、脾和消化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免疫系统也遭到了削弱。

而这些转基因土豆早就出现在人类的饭桌上。

转基因食品是否有毒的争论由科学界跳到了政治和社会生活范畴, 从政府首相内阁大臣、反对党代表到超市经理、普通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者都纷纷卷入其中, 其规模和声势被认为是继疯牛病危机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

英、法、德、奥等国家都禁止在国内种植转基因植物或销售转基因食品。

四、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除了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情有独钟外,世界各国似乎都对转基因食
品心有疑虑, 其中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态度最为积极。

虽然目前的确没有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事实,但是基于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想法,很多专业人员提出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管理方
法和法规。

当然美国政府也有采取相关的政策对转基因食品加以规范,国目前的法规是, 转基因作物要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农作物分开。

比如, 抗虫的转基因玉米必须种植在其他玉米400米远的地方, 种植时间要与附近其他农作物错开2周,或早于或晚于2周。

目的是保证它们不
会在同一时间开花结果, 引起基因漂移。

这种规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转基因作物,如小米、水稻、大麦、甘蔗等。

如果违背上述规定,将面临25万美元罚款(对单位)和5年以上监禁(对个人)。

欧洲议会20xx年7
月3 日通过了一项提案, 在两年时间内必须在欧洲所有超市中对所有食
物贴上清楚地标明食物成分是否包含转基因的标签,欧洲议会对只要含有1%的转基因就确定为转基因食物的域值标准削减到0.5%的含量。

张田勘《北京青年报》20xx 年2 月25 日)
在我国,原国家科委于1993 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根据这一基本框架, 农业部于1996 年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xx 年又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并于同年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和农业生物基
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

20xx 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使得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更加完善具体。

五、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贡献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
成的减产。

而其中最大的贡献当然就是解决人类社会的温饱问题。

综上所述,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例,没能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且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 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 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
保护了农田的土壤环境。

因此如果我们学会趋利避害,建立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规范,那么就不用太过于担忧其危害性,相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