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
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灾害频繁②环境问题突出③产业结构单一④经济发展缓慢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C. 西南部经济落后人口主要迁出地区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
东北地区大量人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
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
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
故选B。
『2题详解』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
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
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
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
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
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A. 欧洲东部B. 亚洲中部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 拉丁美洲4. 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A. 年积温B. 年平均降水量C. 人口数量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 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A. 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B. 作物品种减少C.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D. 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答案』3. C 4. D 5. A『解析』『3题详解』据图可知,2014年粮食极不安全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印度、伊朗及非洲,C正确。
故选C。
『4题详解』年积温主要与纬度有关,图中并非纬度越低越安全,A错误。
年平均降水量并非越多越安全,如印度的降水量也较多,但粮食安全指数较低,B错误。
人口数量与粮食安全指数之间并非呈现正相关如印度人口众多,但粮食安全指数较低,C错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低则粮食越不安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非洲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因而出现较多粮食不安全国家,D正确。
故选D。
『5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如导致旱涝灾害更频繁,可能会导致粮食减产,A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并并不会导致作物品种减少,B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植物需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其并非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C错误。
全球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拓展会导致粮食生产量增加,并不会影响粮食安全,D错误。
故选A。
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渤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正常冰情年份,渤海海冰面积约为渤海总面积的40%左右,渤海湾的海冰是北半球最靠南的海冰。
下图示意渤海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的海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高,气温低②受冬季风影响③海水盐度低④人类活动强度大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 每年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海区是()A. 辽东湾B. 渤海湾C. 莱州湾D. 渤海海峡8. 渤海海冰作为战略性淡水新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有()①海冰可再生②海冰清洁无污染③沿岸淡水资源压力大④海冰易开采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6. C 7. A 8. B『解析』『6题详解』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海冰区,意味着其与周边海区相比更易结冰。
与周边地区相比,渤海纬度差异不明显,①错误。
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相对更低,更易结冰,②正确。
渤海由于大量淡水汇入,且海区较为封闭,导致该地盐度较低,冬季更易结冰,③正确。
人类活动与渤海结冰情况无直接关联,④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区域应为纬度最高的地区辽东湾,因该地气温最低,且有淡水汇入更易结冰,A正确。
故选A。
『8题详解』渤海海冰为海水结冰,为淡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沿岸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状况,③正确。
海冰每年均可结冰,可作为可再生资源进行加以利用,①正确。
海冰属于淡水资源,清洁无污染主要描述能源如可燃冰,②错误。
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海冰的开采相对较为困难,成本较高,④错误。
故选B。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一个狭窄的海拔范围内,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的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热带云雾林的两个必备条件是()①足够强的日照②足够低的气温③足够大的坡度④持续充沛的水汽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 亚洲热带云雾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A. 中国B. 日本C. 印度尼西亚D. 孟加拉国11. 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树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大,树冠紧凑,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域()①风力较大②土层较薄③云雾量大④面积较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9. D 10. C 11. A『解析』『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热带云雾林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因此其不需要足够强的日照,①错误。
该地往往需要足够低的气温以帮助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形成云雾,②正确。
热带云雾林的形成与坡度无直接联系,③错误。
热带云雾林的形成需要持续充沛的水汽以形成云雾,④正确。
故选D。
『10题详解』结合上述材料,中国热带范围相对较少,不是云雾林的主要分布区,A错误。
日本没有地处热带的地区,B错误。
印度尼西亚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水汽丰富,易形成云雾林,C 正确。
孟加拉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旱季时降水较少,无持续性水汽,不易形成云雾林,D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低海拔热带雨林降水丰富,水汽含量高。
而云雾林分布区域海拔相对较高,因此风力较大,导致树木矮小,①正确。
由于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有机质分解较为缓慢,再加上淋溶作用,导致该地土层较薄,树木生长不良,呈现树冠紧凑、植株矮小的形态特征,②正确。
云雾量大与其树木形态矮小、树冠紧凑之间无直接联系,③错误。
由于山顶面积小导致云雾林面积相对较小,但这与其形态特征无直接联系,④错误。
故选A。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4年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增长,化学工业成为印度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增长率几乎是GDP增长率的2倍,对外出口贡献占10%,从业人口200万。
印度化工产品涵盖种类很多,是农业、汽车、纺织、造纸、涂料和消费品等下游产业强力支撑。
但目前印度的人均化学品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另外除了医药和生物科技公司之外,印度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进展都低于国际水平,物流成本也远高于最适宜的7%。
印度的石油化学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随着在西海岸发现油田和天然气,进一步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但目前在印度每年所需的原油、天然气中有80%需要进口,全球油价的居高不下已打击了印度石化工业。
从2007年5月起,印度政府着手建设一批石化、化工和石油投资区(PCPIR),每个PCPIR 占地250平方千米,PCPIR所处的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公共设施以及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保护,中央政府则负责外部的实体基础设施,例如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和通讯设施,PCPIR将吸引来自全球和当地的投资,建设和完善大量的基础设施。
印度政府鼓励私人投资PCPIR,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
下图示意印度部分PCPIR项目的分布及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
(1)分析近年来印度化学工业发展迅猛背景。
(2)在印度发展石化工业对外国投资者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分析主要原因。
(3)说明印度政府设立石油、化工和石化投资区(PCPIR)的目的。
(4)概括印度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案』(1)近些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多、增长快,生活水平提高,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快;印度是个农业大国,对化肥、农药的需求量大;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城市化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的原材料很多来自化工产品;政府鼓励发展化学工业。
(2)印度拥有潜力很大的国内消费品市场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有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与中东产油国(或波斯湾油气产地)仅相隔阿拉伯海(或距离波斯湾地区近),便于进口油气资源;靠近东亚、东南亚(这一21世纪发展最快的国际)市场;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3)吸引石化领域的国内外私人投资;拓展亚洲乃至世界化工产品市场(争取化工产品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或进一步提高化工产品出口贡献率);为国内化学工业创建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满足国内对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或刺激国内化工产品需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本国化学工业产业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或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研发以及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不足;国内油气资源匮乏,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容易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和安全的影响,同时也抬高了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物流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化工工业发展的需求(或基础设施薄弱);化学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
『解析』『分析』本题以印度工业发展为案例分析了其化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学生可结合必修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相关案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1)据材料可知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知其经济快速发展,化学产品的需求量广泛。
此外印度人口众多,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化学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市场较为广阔。
据材料可知化工产品涵盖了众多品类,其中农业是重要的运用领域,印度农业发达,对于化肥农药的需求量较大。
材料还可得出印度政府支持化工化学工业发展,而印度海岸线漫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利于提取提纯海洋资源发展化工。
(2)据材料可知,印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因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升高,具有非常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此外印度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满足化工行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