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市小学教学常规六认真要求细则一、备课要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
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
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
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
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
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
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
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语文、品德、外语、社会、自然、劳动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课书要有板书设计。
数学课要求新授、复习课有板书设计(练习课除外)。
(6)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
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如语文课。
——部分学科备课的重点要求(1)作文每学期大作文5篇,要有“指导”和“讲评”备课。
作文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
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以片段练习为主。
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不单设小作文备课。
教师要注重口头作文的训练。
(2)数学学科:复习课板书应体现知识网络。
(3)非语数英学科,可写简案。
二、上课要求备好课仅仅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构思成为现实目标,取决于教师上课的正常发挥、临场应变、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上好课提出如下要求:1、预备铃响走出办公室,正式上课铃响前,必须到达教室门口候课,检查学生的课本、学习用品是否备齐。
2、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信息等课程要到场室上课时,老师必须在预备铃后立刻到班级组织学生在本班走廊外排好队,由老师带队到场室进行上课。
在走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纪律,保持安静,保证楼道秩序。
尽量做到在正式上课铃响后,立刻开始上课。
3、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安排好学生在操场集合。
预备铃响,体育老师到达组织学生报数,检查人数。
正式上课铃响后,就开始上课。
下课时,应由体育老师整队集合,进行课堂小结,宣布下课。
教师衣冠整洁,穿戴端正,不着奇装异服,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
4、教师上课时不得出教室,不得吸烟,不得接听电话,不得随意停课,不到下课时不能随意放学生。
5、老师要把组织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保证课堂井然有序,如遇上课中间要到室外活动,要保持安静,保证楼道秩序。
6、下午第一节上课的教师要负责学生收听广播的纪律。
7、上课时要坚持正面教育,不能体罚学生,不随意让学生罚站,不许将学生轰出教室,不能损坏学生用具。
8、教师必须站立上课,不得坐着上课(特殊情况例外),学生作业时,教师不得坐着批改作业或备课,应进行巡视指导(如只须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老师必须组织好学生纪律,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做作业。
)。
上课时,不论任何情况老师也不能坐在讲台上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不理会学生。
9、上课时如发现学生生病应及时通知班主任或送到教师办公室进行处理。
10、上课时要根据课程内容上课,不得随意播放与课程无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也不得随意组织学生到电脑室查找一些不必要的资料,如实在有需要,必须组织好,并监督好学生不能在电脑室打源游戏。
11、教师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走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上课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而富有感染力,注意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如设问时,你的目光要带有疑问的目光、期待的目光,不能带有拷问的目光,使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给学生以自信,从而能激发全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声音清晰,音量上要求达到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听到的地步,语调上要抑扬顿挫,要有起伏,能够对人的听觉造成强烈的刺激,使人振奋,使人情绪高涨。
(3)板书简明扼要,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和重点、难点。
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适当的课件演示或视频播放可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切记滥用乱用。
(4)教具准备充分,作图、演示规范、正确,现象清楚,说服力强。
(5)语言节奏要适度,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应通过语音的快慢、张驰有度的有序组合来体现。
语速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则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无法完成信息的收取,难以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语速太慢,又会使知识的结构松散,导致学生思维抑制,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
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调控语言的速度。
(6)教学环节齐全,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对教学难点进行逐个击破。
小组合作与个别提问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
(7)课堂练习安排得当,学生上台板演的同时,能随访其他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练习时的创新方法及错误所在,并及时表扬与纠正。
(8)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现实反映处理教学进度,尽量追求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9)每堂课要能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力求达到的能力目标。
(10)作业布置有代表性、有选择性,量适中,能照顾不同类别学生精选不同层次的作业。
(11)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合理,不得拖堂。
三、作业批改要求1、作业种类:语文:抄写、听写、课堂作业、同步训练、作文(低段要有写话);数学:计算作业、课堂作业(应有一定的量)、同步训练。
2、学生作业书写要求:(1)、作业本封面保持干净,不卷角。
不能在作业本上随意涂、抹。
四年级起,逐步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胡乱涂抹。
不提倡使用改正液、修正带、白贴纸。
(2)、每次作业时,必须写上课题,按一定的序号标明内容,体现页面设置美观大方。
(3)、学生书写应做到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字体匀称。
能根据作业空间调整字的大小,做到美观。
(4)、自备作业本每次作业前必须写明日期。
(5)、连线、划线题一律使用尺子。
(6)、用笔要求:A、同一本子尽量用同一颜色书写。
B、1-2年级一律用铅笔书写,三年级起语文抄写类逐步用钢笔书写,四年级起建议所有作业用钢笔书写(数学作图用铅笔),五六年级要求所有作业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数学、科学作图一律用铅笔)。
3、批改总体要求:(1)、教师批改作业时一律使用红色笔,批改符号、成绩书写必须做到规范整齐,字迹工整。
(2)、可采用无错批改法,用“0”或“?”等代替。
“X”“√”要规范,不能出现连钩现象。
(3)、批改中除了对作业正确率评定外同时对书写质量进行评定,书写质量评定中好的采用★,差的用▲表示。
(4)、各类作业必须每小题一批,如一小题中有几个空格,则须每空一批,以防批错和漏批。
(5)、成绩可采用等级制。
(如优、良、及格;A、B、C、D等),成绩打在课题的右上方或一次作业的末尾处。
(6)、对学生的错题一般不提倡在原处改正,需在本次作业下面写上“订正”,并要求学生在下次作业先订正前次作业错误后再做本次作业。
学生订正后必须及时批改,订正正确教师用“√”表示。
3、4、5、6年级学生订正时可以用不同于第一次作业时颜色的笔。
(7)、批改后及时写上日期。
批改日期为“3.1”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