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2.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读右边“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6.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正相关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7.(2010年南京二调)右图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D.乙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8.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9.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读下列材料,回答10~11题。

材料1:我国北京及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评价图。

材料2: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0.从材料中可看出土地承载力除资源外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有( )①科技水平②文化教育水平 A.①②B.②③③消费水平④对外开放程度 C.③④D.①④1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A.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区 B.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耕地资源丰富C.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水资源较丰富 D.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土地承载力大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12~13题。

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00亚热带季风气候100地中海气候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012.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3.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亿。

据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我国合理环境人口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15.到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C.老年人口太多,导致死亡率上升 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17~19题。

17.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9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18.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19.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二、综合题20、.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图”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 甲图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2) 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 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 2亿,比2008年的第一天增加%,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的步伐,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1)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发展特点。

(2) 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

(3)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4) 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

22.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材料2: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材料3:新华社拉萨2007年6月28日电自青藏铁路通车近一年来,有150万人次选择乘火车进藏旅游,就是在所谓“淡季”的今年1月至5月,还接待67万人次,同比增长%。

(1)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下列国土空间属于禁止开发的是( )A.东北湿地B.内蒙古的草原C.华北的耕地D.南方低山丘陵(2)胡鞍钢先生的“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这番话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3)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则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4)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又有哪些?二、综合题20、(1)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省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3)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力的现状。

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这两项基本国解析:漫画体现了人口与资源这一矛盾,人口过多造成了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乙图中从轮廓上能看出图中包含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海南、江西九省区;从人口流向上看,流入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21、(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3)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多。

(4)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解析:题中材料充分反映了美国人口增长快、老龄化明显的特点,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因其老年人口多,故死亡率较高,分析其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从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等方面进行。

22.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的湿地在建国后被大量开垦为耕地,严重破坏了东北的生态环境,现在国家禁止开垦湿地资源。

内蒙古草原、华北耕地、南方丘陵区都应属于限制性开发区。

第(2)题,胡先生可能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口老龄化、当前的性别比例失调等严重问题以及带来的许多影响。

第(3)题,青藏地区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和生态环境脆弱等使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第(4)题,可从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保护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1)A(2)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老龄化速度快、当前性别比例失调以及一系列后续影响。

(3)不可以。

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4)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

加大科技和经济投入,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