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三化学2019.1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Ba-137 Pb-20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倡导碳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循环利用(如图所示)。
下列做法与上述理念相违背的是A.大力发展煤的气化及液化技术B.加快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C.以CO2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D.将秸秆进行加工转化为乙醇燃料2. 用化学用语表示Na2CO3+2Cl2===2NaCl+Cl2O+CO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A.Na+的结构示意图:B.Cl2O的结构式:Cl−O−ClC.中子数比质子数多3的氯原子:3517Cl D.CO2的电子式: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2SiO3易溶于水,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 NaHCO3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疏松剂C. Fe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D. 石墨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材料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1的溶液中:Ba2+、K+、NO3﹣、Br﹣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K+、NH4+、HCO3﹣、Cl﹣C.与Al反应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中:Fe2+、Na+、NO3﹣、Cl﹣D.c(I﹣)=0.1mol•L﹣1的溶液中:Na+、Mg2+、ClO﹣、SO42﹣5. 工业上曾经通过反应“3Fe+4NaOH 1100℃Fe3O4+2H2↑+4Na↑”生产金属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每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C.该反应条件下铁的氧化性比钠强D.用磁铁可以将Fe与Fe3O4分离秸秆等生物质乙醇等燃料及化学品CO2煤、石油化石资源6. 下列实验装置应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铜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甲乙丙丁水反应后的混合物浓硫酸铜粉A .用图甲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B .用图乙装置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稀释C .用图丙装置过滤出稀释后混合物中的不溶物D .用图丁装置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7. 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 2(g )+6H 2O (l )=C 6H 12O 6(s )+6O 2(g )△H 1 ②C 6H 12O 6(s )=2C 2H 5OH (l )+2CO 2(g ) △H 2 ③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l )△H 3 A. 2ΔH 3=-ΔH 1-ΔH 2B.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 在不同油耗汽车中发生反应③,ΔH 3会不同D. 若反应①生成11.2L O 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C 6H 5ONa C 6H 5OH CO 2B. FeS 2 SO 2H 2SO 4 C. Mg(OH)2 MgCl 2(aq) MgCl 2(无水)D. NH 3NO 2HNO 39. 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 与X 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 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元素X 、Y 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 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 的强C.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由X 、Y 、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10.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pH234561234lg V图1c (O H -)/ m o l ·L -1图2c (H +)/ mol·L -11×10-71×10-7图3N H 3的平衡体积分数H 2起始体积分数a 图4O 2的平衡浓度/ m o l ·L -1容器体积/L T 1T 2b00A .图1表示1 LpH=2的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至V L ,pH 随lg V 的变化B .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 +和OH -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T 2>T 1C .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 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 2起始体积分数(N 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 点N 2的转化率小于b 点D .图4表示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BaO 2(s) 2BaO(s)+O 2(g), O 2的平衡浓度与容器容积的关系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1. 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Li +2Li 0.35NiO 22Li 0.85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e - = Li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 、该电池使用特定电解质的水溶液时浓度不能太高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 12. 下列关于反应N 2(g)+3H 2(g)2NH 3(g);ΔH<0的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放电充电A. 由图甲可知N2(g)+3H2(g)2NH3(g);ΔH=-92 kJ·mol-1B. 图乙表示达到平衡时N2、H2的转化率(α)随n(H2)/n(N2)比值的变化C. 图丙表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D. 图丁表示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压强的变化1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B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气体红棕色加深2NO2(g)N2O4(g)为放热反应C 某黄色溶液X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成蓝色溶液X中含有Br2D 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Y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气体Y中含有乙烯14. 25 ℃时,分别向20.00 mL 0.100 0 mol·L-1的氨水、醋酸铵溶液中滴加0.100 0 mol·L-1的盐酸,溶液pH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点溶液中:c(OH-)>c(NH+4)>c(NH3·H2O)>c(H+)B. N点溶液中:c(NH+4)>c(Cl-)>c(NH3·H2O)>c(OH-)C. P点溶液中:c(NH+4)<2c(CH3COO-)+c(NH3·H2O)D. Q点溶液中:2c(Cl-)=c(CH3COOH)+c(NH+4)15. CO2与CH4可制得合成气:CH4(g)+CO2(g)2CO(g)+2H2(g);ΔH =247 kJ·mol-1。
初始温度均为T K时,在3个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上容器起始物质的量/mol CO2平衡转化率(α)编号容积/L 条件CH4(g) CO2(g) CO(g) H2(g)Ⅰ 2恒温恒容2 1 0 0 50%Ⅱ 1 0.5 1 0 0Ⅲ 1 绝热恒容 1 0.5 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K时,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平衡常数为1/3B. 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α(CO2,Ⅱ)=50%C. 容器Ⅱ、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CH4,Ⅱ)+c(CH4,Ⅲ)<1 mol·L-1D. 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再投入0.5 mol CH4、0.25 mol CO,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正)>v(逆)非选择题16. 以镍废料(主要成分为镍铁合金,含少量铜)为原料,生产Ni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下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 -1计算)。
(1) “酸溶”时Ni 转化为NiSO 4,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70~80 ℃的原因是____▲____。
(2) “氧化”时,Fe 2+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 “除铁”时需控制溶液的pH 范围为___▲_____。
(4)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5) “沉镍”时得到碱式碳酸镍[用xNiCO 3·yNi(OH)2表示]沉淀。
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煅烧”碱式碳酸镍得到Ni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沉镍”时,溶液pH 增大,碱式碳酸镍中Ni 元素含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
17. C 、N 、S 的氧化物常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用各种化学方法来消除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Al 2O 3(s)+3C(s)+N 2(g)===2AlN(s)+3CO(g) (1)已知:2C(s)+O 2(g)=2CO(g) ΔH 1=-221 kJ·mol-14Al(g)+3O 2(g) =2Al 2O 3(s) ΔH 2=-3351 kJ·mol-1 2Al(g)+N 2(g)=2AlN(s) ΔH 3=-318 kJ·mol-1 碳热还原Al 2O 3合成A lN 的总热化学方程式是 ▲ ; (2)“亚硫酸盐法”吸收烟气中的SO 2,室温条件下,将烟气通入(NH 4)2SO 3溶液中,测 得溶液pH 与含硫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图2请写出a 点时n(HSO 3-)∶n(H 2SO 3)= ▲ ,b 点时溶液pH=7,则n(NH 4+)∶n(HSO 3-)= ▲ ; (3)催化氧化法去除NO ,一定条件下,用NH 3消除NO 污染,其反应原理为:4NH 3+6NO5N 2+ 6H 2O 。
不同温度条件下,n(NH 3):n(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l 、3∶l 、1∶3时,得到NO 脱除率曲线如图2所示:① 请写出N 2的电子式____▲____,② 曲线c 对应NH 3与N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③ 曲线a 中NO 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 -3,从A 点到B 点经过0.8s ,该时间段内NO 的脱除速率为 ▲ mg·m -3·s -1;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Ni 2+ 6.7 9.5 Fe 3+ 1.1 3.2 Fe 2+ 5.8 8.8 Cu 2+ 4.2 7.2(4)间接电化学法可除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