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

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的是凭借其它信息的触发, 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认识那些没有直 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以及预见 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过程。
思维的概括性指的是它能够去除不同类型
事物的具体差异,而抽取其共同的本质或特征
加以反映。
二、思维的多层性
思维有高级和低级,简单和复杂之分,也就是 说,思维具有层次性。
三、思维的自觉性与创造性
思维的自觉性也称为灵感思维。其最大的特征
是爆发性与瞬间性,只有善于扑捉这一短暂的
灵感思维,才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创造成果。
第二节 一、形象思维
思维的类型
形象思维又称为具体思维或具体形象的思维。 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点和具体 形象的反映活动 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它是凭借概念、判 断、推理而进行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活动。
问题进行的一种直接、迅速、敏锐的洞察和跳
跃式的判断。
八、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其特点是:综合性、跳跃性、新颖性、潜意识
中的自觉性和顿悟性
九、质疑思维
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既敢于 否定。提出疑问,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 开端,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髓,也是创新思维 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十、互动思维
互动思维又称为头脑风暴法 ,是与集体 思维互动的思维方式。
十一、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是一个 人长时间思考某个问题得不到答案,中断了对 它的思考以后,却又会在某个场合突然产生对 这个问题的解答的顿悟。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 2、潜心加工阶段 3、顿悟阶段
本章完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1、潜创造思维的培养 潜创造思维的基础是知识,人的知识来源与 教育和社会实践。由于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实
践经验的不同,人的文化知识、实践经验知识
存在很大差异,即人的知识深度、广度不同,
但人人都有知识,只是知识结构不同。也就说,
人人都有潜创造力。
2、创新涌动力的培养
来源于社会因素或自我因素的影响,潜创造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开放思
维等。它是以少求多的思维形式,其特点是从
给定的信息输入中产生出众多的信息输出。
四、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等。是
一种寻求某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它以某种
研究对象为中心,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
这一中心的思维过程。
五、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的、不断调整的、不
断优化的思维活动。
其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不
断改变自己的思维秩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
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
六、有序思维
有序思维是一种按一定规则和秩序进行的
有目的的思维方式,它是许多创造方法的基础
七、直接思维
基于有限的信息,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

摆脱惯常的思维规律,对新事物、新现象、新
力转换为涌动力。
社会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外部或内部压力
自我因素主要是强烈的事业心
所以,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强烈的事
业心是出现创新涌动力的最好保证。
潜创造力+创新涌动力+灵感 = 创新成果
第四节 思维方式与创新方法
一、 群体集智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联想法 四、类比法 五、仿生法 六、组合创新法 七、反求设计法 八、功能设计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