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消失了的恐龙》
梁龙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 军,但体重远不如马门溪龙。
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
20世纪初发现的梁龙遗骸全身长26.6米, 颈长6 .7米,尾长15 . 3米,身长4 . 55 米,约重10 . 5吨。
霸王龙,又名 暴龙,是一种大型 的肉食性恐龙,恐 龙中最凶残的家伙。 长达17米,站立起 来有6米多高,血盆 似的大口里长满匕 首一般的牙齿,专 门捕食素食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末期, 曾一度统治白垩期。
恐龙化石从发现到还原成 恐龙骨架的过程:
(除沙--包装--清理--还原)
活动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恐龙 以及恐龙化石有多少了解呢?你 能说说下面的化石是哪一种恐龙 吗?
霸 王 龙
三 角 龙
似 鸡 龙
棱 背 龙
拓展
你 还 知 道 哪 些 恐 龙?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 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 似雷鸣一般。
什么是化石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关于恐龙的化石。
恐龙化石
16
恐龙蛋化石
17
恐龙头骨的化石
恐龙粪便化石
葬身哺乳动物腹中的恐龙
恐龙化石发现整理复原过程:
1、科学家在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2.包装好化石,以免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
3.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4.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似鸡龙
似鸡龙身材短小、轻盈而且后腿很长,模样略 似空彩龙。它身上长满了鸟类一样的羽毛,是奔 跑迅速的一种恐龙。它跨步很大,能逃脱多数追 捕者的追捕。
三角龙
三角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头部有三根角以及头盾。 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 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行的动物,双翼展开宽11 米以上。翼龙相对于飞龙而言,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 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 等协调作用已加强,飞行能力也增强了。
脖子最长: 马门溪龙的脖子有
11米长。它主要生活在湖泊 中,以藻类植物为食,在产 蛋时才到泥沙坚硬的水边去。
最大的利爪: 镰刀龙,最长一只爪
认识各种各样的恐龙
棱背龙
在侏罗纪早期,贪吃的食肉恐龙已无处不 在,食素恐龙得处处小心地避开它们。棱背龙 使自己的身体披上厚厚的甲板,还均匀地密布 着一排排尖刺,这样,那些想吃肉者就不那么 容易伤害它了。棱背龙全长4米,身体大约只 有一只小牛那样大。四肢粗短,躯体滚圆,脑 袋很小,显得迟钝笨拙,只能利用装甲来保护 自己.
马塔贝拉龙有着结实、肌肉发达的身躯, 它前肢的结构很适于摘取食物,它的拇 趾上也长有长刺。
多棘龙以蕨类植物为食,靠那粗壮的四肢缓慢的行走, 随时注意着肉食恐龙的侵扰。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多棘 龙匍匐在地上,保护着它的腹部。它身上的骨质棘刺威 风凛凛,使挑衅者望而却步。嘴里长有树叶形牙齿,用 来咀嚼植物的叶子。
这种学说认为,每1亿年便会有一 个直径为10~30km的小行星与地球撞 击。恐龙灭绝是由于在6500万年前, 一颗小行星撞击 地球,诱发了气候、生态和环境的灾 变,尘埃长期遮天蔽日,植物不能有 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衰退,恐龙说
有的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的主要 原因是地球附近的一颗超巨星爆炸, 导致地球上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另 外,超巨星爆炸使一颗新星诞生了, 当地球运转接近这颗刚诞生的新星时, 受到双方引力场的作用,有一部分大 气逸出地球,地球变冷,干旱随之降 临,很多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恐龙因 缺乏食物而导致灭绝。
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 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 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 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 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 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 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 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 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恐龙于2亿3 千万年到6500万年前雄霸地球,但 无论它们怎样凶霸,最终还是突然 消失了,今天,我们人类取代了恐 龙,成为地球霸主。回望历史,不 管恐龙是何种原因灭绝,当中都有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当时的环境不再适应恐龙的生存, 所以我们人类一定要与环境和谐相 处!
在海洋里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 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它身体比较 扃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 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信滑腻的鱼儿;四肢变成了 鳍脚,便于滑水游泳,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 乌龟的结合。
向天空发展的是飞龙和翼龙,它们是当年空中的霸主。 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长达6米多,尖长的头颈,尖利的 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 来平衡身体。
二、问答题: 1、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 答:(1)渐进说;(2)陨石或行星撞击说;(3) 超新星爆炸说;(4)物种斗争说;(5)被子植 物中毒说等。 2、恐龙灭绝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 答:物种灭绝是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但 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的参与大自 然的事物后,使人类可能灭绝的时间表大大提前。 如果人类仍然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那么人类也终将走上恐龙灭绝的老路。
的骨头长度为70厘米,臂 长2.4米。
最小的恐龙: 细颚龙。只有1米长,2.5千克。
最聪明的恐龙: 锯齿龙。是小型肉食恐龙。
知识拓展
恐龙消失于六千5百万年 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 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 的解释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 击地球造成了灭绝(最早为 Walter Alvarez提出)。但 这一理论尚有争议。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 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 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 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 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 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 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 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生存于侏 罗纪晚期,四只脚走路的食草动物, 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 ,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
防御掠食者的攻击。
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 如同一架在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敏迷龙
马塔贝拉龙
敏迷龙披有骨板,长有骨 刺,四足行走,以叶状小 牙啮食植物。
一、填空题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人们发现的,发现 并认识恐龙的是(欧文)。恐龙属于(爬行动 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所有关于恐龙 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恐龙的模 型、图形和影片也是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 2、我们知道的恐龙,有会飞的(翼龙)(飞龙), 有水里游的(鱼龙)(蛇颈龙),有吃肉的(霸 王龙),有吃植物的(梁龙)。 3、科学家推测: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 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野牛龙是草食性恐龙,身长估计可达6米 长。野牛龙有一个低矮、大幅向前弯的鼻 角,就像一个开瓶器,不过这个角可能只 在成体中才有。野牛龙的额角是低、圆形 的。在较小型的头盾顶端有一对大的尖角 伸向背部。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 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它体 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 期的其他鱼龙。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 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的地方。
地磁变化说 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 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 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 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被子植物中毒说 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 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 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 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 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食肉动物将有毒的肉 吃下后也被毒死了。
渐进说
这种学说认为,中生代末期,地球发 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造山运动,由 于地壳剧变导致了气候环境的巨大改变, 使植物类型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被子植 物出现并居于优势。这些都给食性狭窄 的恐龙带来了严重威胁,加之恒温动物 的兴起,使恐龙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 导致其大量死亡乃至灭绝。
陨石或行星撞击说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 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3、了解恐龙化石从发现到还原成恐 龙骨架的过程。 4、从恐龙灭绝中明白当时的环境不 再适应恐龙的生存,所以我们人类 一定要与环境和谐相处!
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 物的统称。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1 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三叠纪、侏 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1亿5千万 年。在大约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 纪晚期,几乎所有种类的恐龙都 灭绝了,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 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
霸王龙残食同类
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 和图片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呢?
我们知道这些图片、 模型及影片都是根 据恐龙的化石复制 出来的,那对于恐 龙化石,我们又了 解多少呢?
资料阅读:
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后来,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 颌骨和牙齿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 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这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爬 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 随着对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们的 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 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