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聚法治共识优秀教案

凝聚法治共识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二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1、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从思想上认识法治政府的重要性,明确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能力目标:提高对国家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学会依法行使权利,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及宗旨,知道法治政府的含义,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核心及意义,领悟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明确法治与德治的联系及区别。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政的要求、核心及意义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
2、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与验收
生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上相应的部分。

二、导入新课
师导入:建设法治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仅需要良法、善治来夯实法治基础,还需要将法治与德治凝为一体,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聚为一体,凝聚全社会的法治共识。

这样才能让法治之花,在现代文明的土壤尽情绽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让法治之花,在文明的土壤绽放----凝聚法治共识”。

希望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从思想上认识法治政府的重要性,明确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能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课讲授
师引入:在上课之前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

在观看的同时,仔细思考(1)交警对违章车辆进行拦截说明了什么道理?(2)交警为何有底气对违法者采取强制措施?(3)如果你是当事人或者民警,你会怎么做?等相关问题,并在观看之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我们的小组一起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播放:1.播放视频《漂亮!南京民警街头教科书式执法实战!》。

生思考并积极讨论。

小观察员----感受政府作用
目标导学一: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要求?
1.材料呈现:江苏南京交警三大队民警周荣,在南京升州路街头对三名违章车辆进行拦截。

2.探究一:交警对违章车辆进行拦截说明了什么道理?
3.生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4.生共同总结: (1)政府的作用:管理及公共服务(2)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3)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4)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小小体验员----建设法治政府
目标导学二:依法行政的要求、核心?
1.材料呈现:交警在经过多次劝说无效,口头警告三次后,再次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公安局民警,我是执勤民警周荣,警员编号211094,现在正式对你进行强制措施,出示证件,人车分离。

2.探究二:交警为何有底气对违法者采取强制措施?
3.生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4.师生共同总结:因为他们违反了交通管理法,民警对其进行依法处理。

民警是在依法行政。

5.师引导: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其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拓展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
目标导学三:怎样依法行政?
1.材料呈现:面对群众查看证件的要求,交警也毫不犹豫掏出警官证。

群众显然觉得不过瘾,再次张手说要拿过去看看。

交警并没有简单的抵触式的斥责甚至采取强制,而是在展示证件的同时,冷静、理性的说理,甚至主动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警号。

2.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依法行政?
3.生思考之后,举手发言。

4.师生共同总结:(1)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目标导学四:依法行政的意义?
1.师导入:依法行政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你知道有监督政府行为的途径有哪些?(拓展)
2.生思考之后,举手发言。

3. 师生共同总结:信访举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舆论监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形式。

(拓展互联网+政务平台在政务工作的运用)
4.师展示图片:监督注意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监督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5. 师生共同总结:依法行政的意义。

(1)对政府: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滥用;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政府公信力。

(2)对公民: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展示图片,四川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栏)
目标导学五:法治政府的含义、基本准则?
1.师引导: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途径,那什么是法治政府?
2.生归纳: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目标导学六: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师引导: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我们应该如何确保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建设法治政府?
2.生归纳:对政府(1)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滥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2)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对公民,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3.师补充讲解:建设法治政府,除了政府和公民外,国家还应该(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拓展);(2)建立、健全权利制约与监督体系(拓展)
建设法治政府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建立、健全权利制约与监督体系。

法治中国的建设并不是政府一家独秀,而是在国家的引导下,政府与公民共同的责任。

同样,建设法治中国,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小小行动员----厉行法治
师引导,什么是厉行法治?生回答: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师讲解:全体社会成员,不仅包括公民、企业还包括立法、司法以及行政机关。

厉行法治的总要求: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目标导学七: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怎样厉行法治?)
1.材料呈现:(1)群众耍赖不成,就直接上手了,上手还不算;(2)面对以一敌二的劣势,民警果断从腰间掏出辣椒水,轻松将俩违法者制服并移送给了赶来出警的派出所同志。

2.探究三:如果你是当事人或者民警,你会怎么做?
3.生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4.生共同总结:(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5.师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教科书式执法”成为常态?
6.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每个公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榜样作用,(展示图片:民众依法监督、民警规范执法)才能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拓展国家法治宣传日)
7. 材料呈现:两夫妻因妨害公务罪一个被刑事拘留,一个被取保候审。

8.探究四:对行为较轻人取保候审,表明了什么?
9.生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10.生共同总结: 国家:厉行法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目标导学七: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师引导: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那德治与法治谁的作用更大?
2. 生思考,举手发言。

3..生共同总结:(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4.师生共同归纳:厉行法治的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表格归纳)
小小积蓄员----凝聚法治共识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展示课堂结构并强调重难点)
五、情感升华
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那些贡献?(拓展)
1.师引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建设法治中国,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融为一体,凝聚社会共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任务。

雄关漫道,任重道远。

为了加快法治中国的建设,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那些贡献?
2.生归纳:(1)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4)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5)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我们一起努力,从点滴做起,尊重规则,尊重法律,尊重生命。

让法治之花,在文明的土壤里自由盛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