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及高职学生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从建立我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心理健康策略两个维度,力图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标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大学在社会道德认知、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为人类社会道德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继康,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维护心理腱康、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开发学生潜能。
德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在我国,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
德育工作目标的合理扩展和延伸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德育的途径之一,它能促进人们自觉地学习与运用现代心理学中关于心理与行为改变的理论,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关注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却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德育问题心理化”和“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出现,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高职学生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
(一)个人发展愿望与就业压力之间形成的心理冲突
社会的激烈竞争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职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希望自己是最出色的,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不少学生进入校园后,才发现个人的发展愿望与未来的就业走向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冲突。
主要表现为自卑自怜,自卑的情绪多以冷漠的方式表现,当自己感觉对外界刺激无力作出反应时,便以冷漠的外壳来保护自己易伤的自尊,这种心理严重妨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二)人生理想与面临现实不一致导致的心理冲突
对高职学生来说,未来的人生理想与所面临的现实之问往往存在很大差距,这不仅表现为外部的理想与社会的冲突,而且表现为内部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的冲突。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冲突,加上就业的市场化,更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三)重视个性发展与注重实用和功利性引发的心理矛盾
高职生多重视自我个性的发展,表现为盲目地效仿港台明星的言行特征,他们认为不同寻常的仪表行为更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但另一方面,讲究实际、金钱至上的功利思想又深刻地影响着他们,遇事较多考虑眼前利益,做事急功近利,功利心过强,导致个性的扭曲。
三、建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由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现状和培养目标决定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从补救性转变为以发展性为主,从心理适应转变为心理潜能开发与创造力培养,即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同时辅以医学型。
从学生的心理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中虽然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恶性的刑事案件,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即使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问题,其大部分是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发展性问题,而非心理障碍,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型为主,但辅以医学型的模式也是必要的。
以医学专业为背景并通过心理培训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将心理学方法与医学背景结合起来解决异常心理问题有它独特的优势。
医学型的心理咨询完善了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提高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年级心理辅导机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切忌理论说教和单纯的科学知识灌输,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常识。
(三)德育导师制的实行
通过双向选择,每位教师(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3—5名学生,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学校成立成长对话室
室内进行富有情趣的布置,使学生在里面不胆怯、不害羞,敞开心扉轻松与老师交流,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
(五)成立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室
教育室要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组织教师培训,组织、指导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少怀.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职业中专学校德育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2010(3):126-127.
[2]曹飞颖.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效的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院,20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