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淮安的饮食文化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淮安。
它位于江苏省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于2001年由原地级淮阴市更名而来。
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
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
淮安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还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它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佳味之美”之誉。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的淮河区域,“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的扬子江(长江)区域。
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
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
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
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现在,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
而且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泽民主席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有淮扬菜上桌。
所以,我介绍几道在我们当地非常有名的淮扬美食。
淮安茶馓①古城淮安,可观可赏的古迹很多,可赞可叹的美味更多。
就小吃而言,首推大名鼎鼎的茶馓。
淮安茶馓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美食名点,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专家考证,屈原在《楚辞》中写的“粔籹”就是最早的馓子,汉代称“环饼”。
淮安茶馓制作始于唐代,盛名远扬于明清,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铜质奖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三等奖,1930年获国际巴拿马赛会金奖。
近几年来,淮安重视加强茶馓名点挖掘和研究,目前,经注册的茶馓生产经营单位多达数十家,初步形成该区独具特色的品牌产业,②“淮安茶馓”已作为省、市非遗项目和国际域名注册加以保护。
制作茶馓首先把面粉放入面缸内,根据不同季节加入清水(每500克面粉,春秋季用温水450克,冬季用温水500克,夏季用凉水350克)和精盐(或白糖),拌匀揉成团,并反复揣揉3次,接着用湿布盖好饧约30分钟,再将饧好的面团搓成粗条,盘入一个抹有芝麻油的缸内,每盘一层,淋上一些芝麻油,饧约1小时后,取出面条,搓成毛笔杆粗细的条,依法再盘入缸内。
之后炒锅上火,放入芝麻油烧至八成热,将缸内的面条绕在左手上,接着用右手绷开约25厘米长,再插入两根长竹筷,然后双手各执1根竹筷,将面条绷至约30厘米长时,下入油锅,手拿着在油锅中摆动几下后,迅速将两根筷子交错着叠在一起,使面条错叠成扇形,最后抽出筷子,炸至色呈金黄,捞出沥油即成。
茶馓具有味香浓郁、生津开胃、细如麻线、松脆易散、透酥爽口的特点。
茶馓的花色品种繁多,可制成梳子形、菊花形、扇子形、荷花形、宝塔形等造型。
因茶馓含油量较大,故不宜久存,最好现制现吃。
文楼汤包文楼汤包始于清道光年间,由淮安古镇文楼而得名。
其馅心全部由汤制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
它的汤馅选料严谨,工艺独特,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肥厚鲜美,爽滑不腻,别具一格。
有名谣夸奖:“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
”制作文楼汤包,首先将母鸡宰杀,去净毛、血、内脏后洗净;把猪肉皮、猪骨头洗净,猪肉切成3毫米厚的大片,一起下沸水锅烫洗后捞起。
锅内换成清水,放入鸡、猪肉皮、猪肉、猪骨等用大火煨煮,待猪肉六成熟时捞出,晾凉后切成0.3厘米大的丁;鸡八成熟时捞出拆骨,也切成0.3厘米大的丁;肉皮烂时捞出,趁热剁碎,越细越好;猪骨捞出暂不用。
然后洗净螃蟹,入笼蒸熟,去壳取肉,晾干后碾成粉。
锅内加熟猪油烧热,放入葱末、姜末各7.5克炸出香味,倒入蟹粉略炒,加料酒12.5克、精盐7.5克和白胡椒粉炒匀后装入碗中。
接着取肉汤2500克过滤一次,倒入锅内加进肉皮茸烧沸,再过滤一次,如有较大颗粒状的猪肉丁,复剁一遍下锅烧沸,撇去浮沫,待汤稠浓时,随即放入鸡肉丁、肉丁烧沸,再撇去浮沫,放入葱姜末各5克、料酒37.5克、精盐30克、白酱油、绵白糖和炒好的蟹粉。
汤沸时用汤烫盆,再烧沸即可将汤馅均匀地装入4只盆中,用筷子在盆内不断搅动,使汤不沉淀、馅料不沾底。
汤馅冷却凝成固体后,用手在盆内将馅揉碎。
再接着将面粉1125克倒入盆内,用冷水400克溶化精盐7.5克和食碱水一起,分数次倒入,将面粉拌成颗粒状,再揉和成团,置案板上揉透,边揉边叠,每叠一次在面团接触面蘸水少许,如此反复多次至面团由硬回软,搓成粗条,盘成圆形,盖上净湿布静饧。
再接着把饧好的面团搓成条,摘成50个面剂,每只面坯撒少许面粉,用两只小擀面杖擀成直径17厘米、中间厚四周薄的圆形面皮。
左手拿皮,右手挑入馅料100克,对折面皮,左手托住,右手前推收口,摘去尖头,即成圆腰形汤包生坯。
最后汤包生坯入小笼,每只间隔3.5厘米,置沸水锅上旺火蒸7分钟即熟。
吃的时候要将盛汤包的盘子用沸水烫热抹干,用手抓包时右手五指分开,把包子提起,左手拿盘随即插入包底,动作要迅速。
每盘放1只,食时佐以姜末、香菜、香醋则味更佳。
食文楼汤包时要先咬一小口,随即轻吸汤汁品味。
反之,汤汁四溢,烫口污衣。
现在每年中秋时节,当螃蟹上市,则蟹黄汤包便开始供应,文楼美名在外,顾客争购品尝,令文楼应不暇接,门庭若市。
平桥豆腐平桥豆腐是淮安的一道名菜,它是淮扬菜其中之一。
③平桥是隶属淮安的一座古镇,濒临京杭大运河的东岸,古色古香的街道,加上淳朴敦厚的乡风民俗,使平桥很自然地成为了富有情趣、令人向往的地方。
平桥豆腐虽然名气甚大,但是它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它选用内脂豆腐,,将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块,再用原汁鸡汤,加上鲫鱼脑和蟹黄、猪油、葱、姜等佐料提鲜。
待水煮沸后,将豆腐片和熟肉丁、虾米、鸡肉丁、香菇丁、香菜沫,加少许酱油一起放进锅里。
烧开之后,用菱粉勾芡,再加少许味精便可起锅了。
若要增加香味,还可稍加一点麻油或胡椒粉。
因其起锅时淋了一层明油所以看似不冒热气,其实很烫,一定要小心慢用。
平桥豆腐经济实惠,美味可口,食而不腻,清素入肺。
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在夏季食用功效更显著,许多中外顾客在当地品尝这道历史名菜后,对其滋味之鲜美,均赞不绝口。
肉质细嫩,清香爽滑,口味鲜咸。
豆腐鲜嫩油润,汤汁醇厚,油封汤面,入口滚烫。
豆腐片洁白细嫩,辅以鸡汁海鲜,味美汤浓,深受食者喜爱。
判别是否是平桥豆腐,除了上述的辅佐料以外,关键在于豆腐的刀工。
平桥豆腐的碎片,就像瓜子一般,切得越薄,越显出功夫,同时也越入味。
如今漫步平桥镇,在它的街铺里,到处悬挂着正宗平桥豆腐的招牌。
南来北往的行人,路经这里,免不了要品尝一下。
1984年接待美日华侨,1986年接待开发洪泽湖会议的十一个国家的代表,餐桌上皆有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受到了中外宾客的一致赞扬。
1981年被评为淮安市十佳产品。
198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特派两名厨师专程来平桥学习制作技艺。
软兜长鱼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
据《山海经》记载:④“湖灌之水,其中多鳝。
”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兜”字是指以前制作鳝时先将鳝鱼装布兜,再经精加工。
因为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食时,可以汤匙兜住,故名“软兜长鱼”。
软兜鳝鱼是鳝鱼席中的精品,也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
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
它有助于补虚养身的调理,气血双补的调理,营养不良的调理,产后恢复的调理。
制作软兜长鱼,首先把姜洗净,切片;再把蒜去蒜衣,洗净,切片;再把葱洗净,挽成葱结。
接着在锅内放入清水2000毫升、粗盐、香醋100 克、葱结、姜片,用旺火烧沸,速倒入长鱼(鳝鱼),盖紧锅盖,待长鱼停止窜动,嘴张开,水沸后再加入少量清水,并用手勺轻轻地将长鱼推动翻身,焖约3 分钟;然后将长鱼捞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捞出,取脊背肉一掐两断,放入沸水锅中烫一下,捞出沥去水分;最后炒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75 克,烧至七成热时,投入蒜片炸香,放入长鱼脊背肉,加入料酒、味精、酱油,用水淀粉勾芡,烹入香醋15 克,淋入熟猪油25 克,颠锅装盘,撒上白胡椒粉即成。
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⑤“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
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着可数十品。
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
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一百有八品者”。
史载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云梯关淮河水患,驻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从阜宁请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供左大人品尝。
在左宗棠的推荐下,软兜长鱼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晋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的生日。
①选自《美食·淮安茶馓》②选自《中国食品大全》③选自《健康生活(下半月)》④选自《山海经·北山篇》⑤选自清人徐珂的《清稗类钞·饮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