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 第5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解读

2013 第5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解读

相对介电常数是反映电介 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a)
束缚电荷
Q' — 由电介质极化引起的
高电压工程基础
极化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固体介质中原来彼此 中和的正、负电荷产生了位移,形成电矩,使介质表面 出现了束缚电荷,即极板上电荷增多,因而使电容量增 + + + + + + + 大。 E0
-
-
-
-
-
-
表面电阻率为:
l s Rs d
表面电导率为: 1 1 d d s Gs s Rs l l
表面电阻的测量电路
高电压工程基础
讨论电介质电导的意义
1. 电导是绝缘预防性试验的理论依据,在做预防性试验时, 利用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及吸收比判断设备的绝缘状况 2. 直流电压作用下,分层绝缘时,各层电压分布与电阻成 正比,选择合适的电阻率,就可以实现各层之间的合理 分压 3. 注意环境湿度对固体绝缘表面电阻的影响,注意亲水性 材料的表面防水处理
高电压工程基础
5.2 液体介质的击穿
纯净的液体介质:击穿过程与气体击穿的过程很相似,但 其击穿场强高(很小的均匀场间隙中可达到1MV/cm) 工程用的液体介质:击穿场强很少超过300kV/cm,一般 在200kV/cm~250kV/cm的范围内(以上击穿场强值均指在 标准试油杯中所得数据) 原因:工程液体介质的击穿是由液体中的气泡或杂质等引 起的,即气泡或杂质在电场作用下在电极间排成“小桥”, 引起击穿,即“小桥理论”。
高电压工程基础
5.1.2 电介质的电导
电介质不是理想的绝缘体,其内部会存在带电粒子。 它们在电场下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子电导 电介质的电导 离子电导(主要) 表征电导的参数是电导率γ,在高电压工程中一般常用 电阻率ρ来表征介质的绝缘电阻。 与导体的电导相比,电介质电导的特点: 1) 主要载流子是离子 2) 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指数上升 Ae kT
温度(有关)
极化弹性:非弹性 消耗能量:有
高电压工程基础
高电压工程基础
材料类别 气体介质 弱极性 极性 强极性 名称 εr(工频,20℃) 1.00059 空气(大气压) 2.2~2.5 变压器油 2.2~2.8 硅有机液体 4.5 蓖麻油 丙酮 酒精 水 22 33 81
液体介质
固体介质
中性或 弱极性 极性 离子性
-
极化前
极化后
电子式极化
极化的基本形式
离子式极化 偶极子极化 界面极化
无损极化 有损极化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电子式极化
极化机理:电子偏离轨道 介质类型:所有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极短,10-1410-15s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无关) 温度(无关) 极化弹性:弹性 消耗能量:无
高电压工程基础
5.1.3 电介质的能量损耗
电介质的能量损耗简称介质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 损耗和由极化引起的损耗。
介质损耗为: P Q tan U
2
C tan
P值和试验电压、试品电容量等因素有关,不同试品间难于 互相比较,所以改用介质损失角的正切tanδ 来判断介质的品质。
高电压工程基础
U1 C2 U 2 C1
U 1 G2 U 2 G1
B



当t=0:
U

当t=∞:
高电压工程基础
4. 夹层式(界面)极化
C 2 G2 一般情况下: C1 G1 电荷从t=0到 t=∞ 时会重新分配,在介质的交界面处积累电 荷。这些电荷形成的极化形式称夹层式(界面)极化。
电导损耗占主要部 分,tanδ重新随温度 上升而增加 分子热运动加快,极 化强度减弱,极化损 耗减小
T升高,液体粘度减 小,偶极子极化增强, 极化损耗增加
f 2 >f 1
高电压工程基础
(3)固体介质的损耗 分子式结构介质: 中性:主要电导损耗,损耗极小,如石蜡、聚乙烯、聚苯 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极性:tanδ值较大,与温度、频率的关系和极性液体相似, 如纸、纤维板和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酚醛树脂等, 离子式结构介质:主要电导损耗,损耗极小,如云母等; 不均匀结构介质:损耗取决于其中各成分的性能和数量间 的比例,如云母制品、油浸纸、胶纸绝缘等; 强极性电介质:在高压设备中极少使用。
有损介质可用电阻、电容的串联或并联等值电路来 表示。主要损耗是电导损耗,常用并联等值电路;主要 损耗由介质极化及连接导线的电阻等引起,常用串联等 值电路。 对于有损介质,电导损耗和极化损耗都是存在的,可 用三个并联支路的等值回路来表示。
C0反映电子式和 离子式极化
R反映电导损耗
直流情况呢?
C′,r支路反映 吸收电流
5、研发新型绝缘材料
高电压工程基础
电介质极化应用实例
平行平板电极间距离为 2cm,在电极上施加 55kV 的工 频电压时未发生间隙击穿,当板电极间放入一厚为 1cm 的 聚乙烯板(r=2.3)时,问此时是否会发生间隙击穿现象?为 什么?并请计算插入聚乙烯板前后的各介质中的电场分布 。
高电压工程基础
高电压工程基础
油间隙距 离2.5mm
黄铜电极
绝缘外壳
标准试油杯(图中尺寸均为mm)
高电压工程基础
5.2.1 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的因素
(1)杂质的影响 水分:极微量的水分可溶于油中,对油的击穿强度没有多
大影响。影响油击穿的是呈悬浮状态的水分。 均匀场中 影响较大
W为1×10-4时已使 油的击穿强度降得 很低。含水量再增 大时,影响不大
标准油杯中变压器油的工频击穿电压Ub和含水量W的关系
高电压工程基础
(2)温度的影响
干燥油的击穿 强度与温度没 有多大关系 0~80℃,Ub提高 (水分溶解度增加) 温度再升高,Ub下 降(水分汽化); 低于0℃,Ub提高 (水滴冻结成冰粒)
干燥的油
受潮的油
标准油杯中变压器油工频击穿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高电压工程基础
(3)油体积的影响
稍不均匀电场 T=100℃
稍不均匀电场 T=20℃ 极不均匀电场 T=20℃
随着间隙长 度的增加变 压器油的击 穿场强下降
变压器油中水分含量为31×10-6时的Ub与d的关系
高电压工程基础
规律:油的击穿强度随油体积的
增加而明显下降。
原因:间隙中缺陷(即杂质)出现
的概率随油体积的增加而增大。
高电压工程基础
(1)气体介质的损耗 当电场强度不足以产生碰撞电离时,气体中的 损耗是由电导引起的,损耗极小(tanδ <10-8),所 以可以做电容器介质。 但当外施电压U超过电晕起始电压U0时,将发生局 部放电,损耗急剧增加,如图所示。线路电晕损耗
高电压工程基础
(2)液体介质的损耗 中性或弱极性液体介质:电导损耗,损耗较小。 极性液体及极性和中性液体的混合油:电导和极化损耗, 所以损耗较大,而且和温度、频率都有关系,如图。
Q0 Q ' A C U d

Q Q0 U
Q Q0 Q ' U
(b)
相对介电常数: ' Q Q r C 0 0 C0 Q0
极化的时间常数:
(C1 C2 ) /(G1 G2 )
高压绝缘介质的电导 G 通常都很小,因此夹层极化只有在 低频时才有意义。
同样,去掉外加电压后,释放极化电荷的时间也很长。出 现在电缆、电容器、旋转电机、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 等复合绝缘中。
高电压工程基础
4. 夹层式(界面)极化
极化机理:各层介质发生极化,产生电荷积累 介质类型:不均匀夹层介质中 建立极化时间:很长,从数s到数h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

高电压工程基础
1. 吸收现象
i
i=ic+ia+ig
ia
i
ic
ig
ic: 瞬时充电电流,无损极化 ia:吸收电流,有损极化 ig:电导电流,或泄漏电流
t
电介质中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高电压工程基础
电介质的绝缘电阻
U R ig
定义:
U R (t ) i (t )
电介质中的绝缘电阻一般为M 特点: 1) 负温度系数 2) 随外施电压上升而下降。 3)随加压时间延长而增大。
高电压工程基础
高电压工程基础
讨论电介质损耗的意义
1. 选择绝缘材料。tanδ 过大会引起绝缘介质发热,甚至 导致热击穿。如蓖麻油因tanδ 过大而仅限于DC或脉冲 电压下,不能用于AC
2. 在预防性试验中判断绝缘状况。如果绝缘材料受潮或劣 化, tanδ 将急剧上升,预防性试验中可通过tanδ 与U 的关系曲线来判断是否发生局部放电 3. 当tanδ 大的材料需要加热时,可加交流电压利用本身 介质发热损耗发热,而且发热非常均匀
高电压工程基础
2. 体积电阻 RV=U/ig 体积电阻率为: S v Rv d 体积电导率为: 1 1 d d v Gv v Rv S S 其中, d(cm)为电介质厚度, S(cm2)为电极表面积。
体积电阻的测量电路
高电压工程基础
3. 表面电阻
固体介质除了体积电阻外,还存在表面电导。干燥清洁的固体介质 的表面电导很小,表面电导主要由表面吸附的水分和污物引起。介质吸 附水分的能力与自身结构有关,所以介质表面电导也是介质本身固有的 性质
(V-t)等;主要物理量为击穿场强
高电压工程基础
第5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
5.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 5.2 液体介质的击穿 5.3 固体介质的击穿 5.4 组合绝缘的特性 5.5 绝缘的老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