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测量学》第5章距离测量


测距望远镜一般采用脉冲法来测量 距离。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是脉冲式激 光测距仪中又一新型测距仪,采 用数字测相脉冲展宽细分技术, 可达到毫米级精度,测程已经超 过100m。
2. 相位法测距原理
(1)调制光 在光源砷化钾发光二极管两端加入交变电流。
电 流
t
光 强
t
(2)距离测量原理
D
2
N
2
c0
6. 外界条件对视距测量的影响
(1)大气折光的影响 越靠近地面大气折光影响视线弯曲越大,所以应
限制视线高于地面一定距离。 (2)大气湍流(空气抖动)的影响
使视线高于地面一定距离。
(3)风和能见度的影响 选择好的时间段。
5.3 红外测距仪
测距仪的分类
测距仪按测程划分
短程测距仪,测程≤5km 中程测距仪,测程5~15km 远程测距仪,测程15km以上
h Dsin klcos sin 1 klsin2
h
h
i
v
1
klsin2
2
i
v

2
h h i v D • tan i v
5.2.4 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1. 视距测量步骤
(1)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 器高。
(2)在待测点上立视距尺。
(3)瞄准视距尺,在尺上读取上丝、下丝读数, (也可直接读取尺间隔)。为计算高程,读取中丝读 数。
lh
d
l
1
l2
h2
1 2
l
l1
h2 l2
1
2
1
1
h2 l2
2
1
h2 2l 2
1 8Biblioteka h4 l4lhh2 2l
尺长方程
lt l0 ld t t0 l0
l0 ——钢尺的名义长度
ld ——钢尺尺长改正值
——钢尺的热膨胀系数
t0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 ——量距时的温度
lt 30m 0.004m 1.2105 30tC 20Cm
2. 尺长误差
钢尺的尺长误差在普通测量时可不予考虑。但 当尺长误差超过1/10000时应加入尺长改正。
尺长误差随着距离在增加而增加,在高精度量 距时应加尺长改正。
ld
l l0 l0
•l
3. 温度误差
根据温度改正公式
lt t t0 l
当温度变化8°C时,对于30米的钢尺,尺长变化 为3mm,对于50米钢尺,尺长变化5mm, 所以精密 量距时要加温度改正。
(2)设置测距时气象参数T、P。
3. 距离测量
(1)电瞄准
(2)平均距离测量
AV
EN
TR
MS
E
T
K
R
5.3.3 测距边长改正计算
1. 仪器常数改正
(1) 仪器加常数
发光管的发射面、接收面与仪器中心不一致; 反光棱镜的等效反射面与反光镜中心不一致。
(2) 仪器乘常数R
由于元件老化,测距时的频率与设计频率不致, 产生与所测距离成正比的系统误差
A
1
2
3
4
5
6
B
D nl q
为进行检核并提高测距精度,一般采用往返丈量,在满足 限差要求的情况下,取往返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2.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1)平量法 适用于起伏不大,且坡度不均匀时。
(2)斜量法 适用于坡度均匀时。
D L • cos L2 h2
为进行检核并提高测距精度,一般采用往返 丈量,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取往返平均值 为丈量结果。
198.2833
5.1.5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尺长方程
lt l0 ld t t0 l0
l0 ——钢尺的名义长度
ld ——钢尺尺长改正值
——钢尺的热膨胀系数
t0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 ——量距时的温度
lt 30m 0.004m 1.2105 30tC 20Cm
1 定线误差
l d l
第五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距离测量是传统测量的三种基本测量工作之一, 导线测量、碎部点测量等一般需要进行距离测量。 传统距离的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测距 和光学视距法测距等。
5.1 钢尺量距
5.1.1 量距的工具
1. 钢尺
• 钢尺分划类型 • 零分划位置
2. 其它工具
5.1.2 直线的定线
平均
总和
29.8660 .8645 .8650 29.8652 29.9055 .9050 .9085 29.9057 …… 18.9000 .8995 .8990 18.8995
25.8 ……
-0.152 +2.1 +2.5 -0.4 29.8494
29.014
……
……
……
……
…… 18.9027
l p
p EA
•l
20kg 10kg 2 106 kg / cm2 0.03cm2
30m
0.005m
如果钢尺长为50m,其它条件同上,则拉力产生 的长度误差为0.008m。
5. 钢尺不水平产生误差
根据倾斜改正公式
lh
h2 2l
目视钢尺水平的误差约为0.44m(相当于倾角50′ 在30米距离上引起的高差),设钢尺长30m,钢尺不 水平产生的距离误差为
lh
h2 2l
0.442 2 30
3.3mm
如果钢尺长为50米,视线倾角为50分,则视线不 水平产生的距离误差为5mm,相对误差为1/10000。
在精密量距时,如果高差测量误差为10mm, 50m钢尺倾斜产生的量距误差约为0.2mm。
6. 钢尺垂曲产生的误差
在悬空量距时,钢尺由于自重会使中间下垂,造成 钢尺弯曲,从而引起误差,量距时可以将钢尺托起至水 平以降低垂曲影响。
钢尺量距记录计算
钢尺编号:NO:11 钢尺膨胀系统:0.000012 钢尺检定时温度:20°C 计算者:
钢尺名义长度:30m 钢尺检定长度:30.0025
钢尺检定时拉力:100N 日 期:
尺段 实测 前尺读数 后尺读数 尺段长度 温度 高差 温度 尺长 倾斜 改正后尺段长
编号 读数 (m) (m) (m) (c°)
往返测相对误差
K D往 D返 D往 D返 1 1
D
1 2
D往
D返
D D
M
一般平坦地区K不应大于1/3000,困难地区 K不应大于1/1000。
3.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1)定向、概量
要点:使用经纬仪,每段小于尺长。
A
1
2
3
4
5
6
7B
(2)量距
要点:前、后尺手分工,测量温度至0.5度,采 用标准拉力,前后尺同时读数,读至0.5mm,每尺 段读数三次,三次距离互差不超过2-3mm。
(4)读取竖直度盘读数L、R(碎部测量时可只 盘左读取L),读数时注意读数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5)计算
测站:A 仪器高:1.42m
尺间隔 中丝
点 号
L
读数
(m) (m)
竖盘读数 L °′
1 0.760 1.42 93 28 2 0.750 2.42 93 00
竖直角 Α °′
-3 28
-3 00
(m)
高程 (m)
点 号
备注
114 00 51.4 205.83 1 山脚 178 25 25.6 208.22 2 山脊
5.2.5 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
1. 视距尺分划误差
视距尺分划误差一般在±0.5mm
md K 2 0.5 0.071m
2. 乘常数误差
乘常数应在100±0.1以内,否则应该改正测定后按 实际K值计算。
改正数 改正数 改正数
1 29.9360 0.0700
2 .9400 .0755
3 .9500 .0850
平均
1 29.9230 0.0175
2 .9300 .0250
3 .9380 .0315
平均
…… …… ……
……
1 18.9750 0.0750
2 .9540 .0545
3 .9800 .0810

h2
h4
D D 2D 8D3
5.4.4 光电测距仪测距误差分析
1. 周期误差
由于仪器内部光电信号干扰而引起的误差,随所 测距离的不同而周期性变化,周期一般为半个波长。
2. 固定误差
(1)对中误差 (2)加常数误差 (3)测相误差
3. 比例误差
(1)光速测定误差 (2)大气折射率误差 (3)调制频率误差
点 号
尺间隔 L
中丝 读数
(m) (m)
竖盘读数 L
竖直角 α
1 0.514 1.42 91 45 2 0.257 1.42 87 26
-1 44 +2 35
指标差:x=1′
初算 高差
h′
改正数 i-v
改正 后高 差
h
-1.55
0 -1.55
1.16
0 1.16
测站高:HA=207.40
水平角 β
水平 距离
普通量距时,如果温度变化8°C,也应考虑加入 温度改正。
4. 拉力误差
钢尺长度尺长会随着拉力的变化而改变,如果 测量时拉力不等于标准拉力,也会产生长度误差:
lP
P EA
•l
例,某钢尺长30m,标准拉力是10kg,弹性模量 为2×106kg/cm2,其横截面积为0.03cm2,测量时拉 力为20kg,则拉力产生的长度误差为
(3)测量桩顶高程
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各段高差,准备倾斜改 正数据,相邻两桩顶往返测高差互差不超过1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