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上)原文通俗译解(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译文】天在上而高贵,地在下而卑贱。
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就由此决定了。
天地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杂然陈列,就是卦中的六爻所象征的贵贱之位了。
万物的运行,一动一静有一定的常态,动则刚,静则柔,卦中阳刚之爻和阴柔之爻就判断出二者的截然不同了。
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同类的相互聚合,自然形成不同的群体,彼此之间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便有了吉与凶的占断。
宇宙的运动,在天形成日月星辰,白昼黑夜以及四季更替等更象,在地则有山岩原野、川泽湖海以及飞禽走兽、动植矿藏等各种形态,各种变化也就显现出来了。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译文】所以,阳刚与阴柔相互排斥吸引,八卦所象征的天、地、风、雷、雨、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相互推荡,便产生了八八六十四卦所象征的各种复杂的现象。
天地之间,以雷霆鼓动而催发万物,以风雨滋润而长养万物。
宇宙中的日月运行,便有了寒暑季节的循环。
代表天的“乾”就成了男性的象征,代表地的“坤”便成了女性的象征。
天地是万物的根源。
“乾”的功能在于伟大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继承顺从而完成有形的生命。
“乾”的功能是自发的,容易达成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顺从,简易地作成万物。
(坤体现乾的原创功能,乾通过坤而作成万物)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文】容易就易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易于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能成就功效;有人亲近便能保持长久,能成功效就能够发展壮大;能保持长久是有才能的人的智德;能够壮大是有才能的人的功业。
懂得容易与简易的原理,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变化之理也就把握了。
人若能领悟天下万物的变化之道,那么人就能在天地宇宙间确立其地位了。
(二)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译文】圣人们观察宇宙万象而设定卦爻,在卦爻之下,附记文辞来说明事物变化的吉凶,并通过阳刚之爻和阴柔之爻的一动一静、一进一退的演变来体现其变化之道。
所以,卦爻辞所说的吉凶,是成功与失败的象征;悔与吝,是忧愁与顾虑的象征;变化,是阴阳进退的象征象征;刚柔,是昼夜动静的象征。
六爻的升降变动,体现的正是天、地、人各自的变化规律。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所以,君子平时立身处世应遵循的,是易所体现出的高低升降、进退消长的变化次序,所乐于反复品味的,是各爻爻辞所体现的奥义。
因此,君子平时善于观察各种物象,进而体味领悟其卦辞和爻辞,将要行动时则要观其卦象的变化,并仔细推敲其吉凶的占断。
如此,君子的一举一动必会得到自天的辅佐,吉祥而无往不利。
(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译文】彖辞,是用来解说卦象的。
爻辞,是用来解说事物的变化的。
吉与凶,是用来说明得失善恶的。
悔吝,是用以说明当事者有小的过失。
无咎,是说明只要关于补过即能趋吉避凶。
所以,贵贱尊卑,依六爻的位置而定;各爻作用的大小,由其在卦中的时位而定;吉凶的辨别,依各爻的爻辞而定;卜到忧虑悔吝的卦,就要靠自己坚定的信心来决定;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则取决于自己对过失的忏悔。
所以,卦所象征的物象事理有大有小,卦爻辞的含义所指有险有易。
无论卦辞爻辞,它们都明确地指示出各自的变化趋向。
(四)《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译文】《易经》是以天地变化的大道为准则的,所以它能够圆满地包容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并能使其条理化。
古圣先贤们,抬头观察天文星象,低头详察地理自然,所以能够了知昼夜明暗更替变化的原因。
由事物成长灭亡的过程,从而了知道知人生死的道理。
他们懂得,人的形体是精气化合的,游魂是精神变现的,所以他们也就知道鬼神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译文】《易经》所阐述的义理与天地变化之道相似,所以,依此而作出吉凶的判断便不会与天地之道相违背;它所体现出的智慧万物且能济世救人,所以运用它不会逾越天地之道的法度。
《易经》能使人触类旁通而不会流于散乱无章,能使人乐于天道而察知命理,所以知易者没有忧愁。
同时《易经》也启示人们要安于自己的本分,努力去完善自己敦厚的仁德,所以知易者能博爱万物。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译文】《易经》包括了天地间所有造化而不使哪一样超越范围,委曲成全而不会使哪一样遗漏。
《易经》通达明暗、生死、人鬼等的变化之道而具备大智大慧,所以说《易经》所体现的神奇功能无所不在,《易经》所体现的变化之道贯通所有而又无固定的形态。
(五)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译文】阴柔阳刚交互作用,相反相成,这就是所谓的天道,也就是《易经》所体现的道理。
继承大道就是善,使大道具体化,成就天道之功业是人的本性。
人的见识是有局限性的,往往以偏概全。
仁者看见天道之用说是仁,智者看到天道之用说是智。
老百姓(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天道却毫无所知。
所以君子所走的道路,知道的人就太少了。
天之道以仁爱的面貌显现,其不可思议的功能隐藏在各种效用之中,它鼓动万物以生机完全是无为无心,并不象圣人那样心忧天下,天道的盛大德行与伟大事业可以说是至善至美了。
长养万物而拥有万物,富有无比,这叫伟大的事业,每天以新的变化造化万物,永不停息,这叫盛大的德行。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生生不息,日新又新,这就叫易;完成天地之间各种造化,这就叫乾;效法天的功能而成万物,这就叫坤;将天地之数推演而预知未来,这就叫占卜。
由占卜而通晓事物的变化并采取应对的措施,这就叫事务;能够通达变化莫测的阴阳变化之道,这就叫神。
(六)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译文】《易经》所蕴含的义理真是太广太大了!从远的方面来说,则是无边无际;从近的方面来说,则是沉静不动且端正明确;从天地之间来说,则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理无不具备了!以《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卦和坤卦来说,“乾”亦即天的作用,静止时专一而无其他,变动时,正直而不屈折,所以产生伟大的宇宙。
“坤”亦即地的作用,静止时闭阖而包容含臧,变动时则开放而顺受不拒,因此才产生了广大的万物。
《易经》中乾坤的广大之义与天地之道一致,应对变化之理与四季循环类似;阴阳消长的规律与日月运行相当。
易知易行的完美性与天地至高无上的德性相匹配。
(七)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译文】孔子说:“《易经》的义理已达到极致了!”《易经》本来是圣人们用来完善自己的德行进而扩大自己的事业的。
理想崇高而礼仪谦卑(也就是从高处着眼由低处做起),崇高故效法天,谦卑故效法地。
天高地下的位置确定了,那么《易经》的道理就可以在天地之间实行了。
道之为道,不生不灭,如如不动,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入了大道之门。
(八)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译文】圣人们想要显现天下万物的奥秘,便拟画各物的形象,用卦象来象征天下万物,所以把它称作“象”。
圣人们想要显现天下万物变动的法则,便观察万物的变化情形,加以总结概括,融合贯通,从而形成处理事物的常规法则,再将这些常规法则,用文字写出附在卦象卦画的后面,以断其是吉是凶。
所以把它称作“爻”,爻是交的意思,天下万物相交则动,不交则不动,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译文】《易经》道出了万事万物变化的奥秘,却不会让人厌恶,言天下万事万物最高的变动法则,却不会让人感到混乱。
卦象模拟出事物的变化,圣人们再加以概说,对概说的结论再加以议定之后才形成变动的法则。
模拟和议定是形成变化法则,揭示万物奥秘的关键所在。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译文】中孚卦“九二”爻的爻辞说:“鹤在日阴里鸣叫,小鹤应和;我有好酒,我与你同杯分享”。
孔子进一步引申说:“君子平时居家所说的话,如果是好的言论,在千里之外,也会有人感动响应,更何况是近在身边的人呢?相反,如果是不正当的言论,在千里之外也会引起他人的反对,更何况是近在身边的人呢?言论由自己的口中发出,在民众的身上造成影响,行为在近处发生,在远处产生作用。
言谈举止,对一个君子来说,象是门的轴、弩箭的扳机,门轴和扳机一旦发动,就已经决定了荣誉或耻辱。
由此看来,君子的言行足以感天动地,怎么能够不谨慎呢?”“《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辞说:“与人合同,先惊喜大叫而后相拥大笑”。
孔子引申说:“君子所走的道路,要么入世济人,要么隐居修身;或者保持沉默,或者发表言论。
看上去表现形式不同,实际上道义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人的意志相同,其锋利足以切铁断金,意志相同的言论,其气味如兰草一般馨香芬芳。